最初觉得丰子恺先生有意思是因为他的漫画,寥寥几笔的线条却偏偏能让人品出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不同味道,再配上一句古诗或者他生活的时代特有的半文半白的文字,咀嚼起来就别有一番韵味了。
再次接触是读了他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是他自己书斋的名字。这个集子中有一篇是《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里面说了书斋名字的由来:他选了自己喜欢的字,抓两次阄,拿起来都是“缘”字,就命名“缘缘堂”了。而这一篇本身就是为了纪念毁在战火中的缘缘堂。仅此一篇,我就惊叹于丰子恺先生的纯真与质朴——他的书斋,是有生命的!给书斋取名这一事本身就已经足够风雅,更加难得的是,在丰子恺眼里,这个书斋本身就是灵的存在。
《缘缘堂随笔》一书以平淡的视角和简单的笔触直击人心,丰子恺先生笔下所记都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事物:童真的孩子、常见的动物、身边的邻友,和刹那的巧思。他这样赞美孩子: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的真实而纯净;他也悼念他的友人:而他儿时的游钓伴侣的我,还残生在这婆娑世界上;他这样说天文:几万万年,几千万年,算它做什么?天文本来是“天的学位”,谁教你们算的?丰子恺先生就用这样自然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最纯真的样子,不带一点颜色、不掺一丝杂念。在他的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富有人情味。

不知道世上多少人都是由于摆脱不了腼腆和矜持的自身束缚,而持续不断地遭遇磨难;不知道有多少人虚伪而愚蠢地在自己面前筑起一道障眼的大墙,看不见事实的真相,但是丰子恺先生的人和文字是通透而清醒的。读《缘缘堂随笔》,看到了他“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深”的人生情怀,我也开始反求诸己,是否因为太过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美好,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才是生命的本质。当我开始尝试这种简单的生活就发现回不去了,惶惶然中似乎明白:生如长河,渡舟千艘,唯自渡方为真渡。
我想,他已经无限接近人生的真谛,抵达他生命里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