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育大发展
文/寇爱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为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教育事业也仿佛是雨后春笋,齐现百花斗艳。人们普遍认识到:一个国家假如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优秀的人才支撑,民族和国家就没有生命力,也就很难发展壮大,假如没有优秀的人才,那么这个国家的兴盛发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为祖国的将来发展指明道路,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重要的前沿阵地,自然就有了最明显的改变。
1997年7月,我师专毕业后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肩负培育人才使命的人民老师,在深感自己肩负之重担和责任的同时,亦为祖国45年来教育的变迁和振兴而骄傲。扎根农村教育26年的我,经历了教育的巨大变化,感受颇深。我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亲身体验了教育改革的点点滴滴。
作为农村一线老师,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教育变迁: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老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就算是在十年前粉笔和黑板依旧是许多老师课堂的主要工具,一节课下来,头发上、衣服上甚至脸上全是粉笔末,就像是白头发老婆婆。那时候,学校的房子破得简直是没法再破了,冬天冷、夏天热,遇到雨天,屋外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有时候老师得拿着脸盆来接雨水;学生上课没有像样的课桌,写字时稍微一用力,“吱吱扭扭”的协奏曲便随之而来;宿舍里的大通铺更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特产,三间大教室上下两层,住满了人,两三个人褥子都铺不开,共用一个的现象屡见不鲜。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厕所,蚊蝇滋生特别严重,迎面而来的那股味道更是可想而知的事情。教室前边的几百平方的坑坑洼洼的泥土地就是孩子们的运动场,可以说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每年春天一到,女老师们都化身“蒙面大侠”,像极了西亚的阿拉伯世界。风沙吹满天,到处皆闪金!
当时虽然条件艰苦,但是老师们的热忱工作,却创造着教育的奇迹。曾记得当时我们要印刷试卷准备期末考试前的复习,老师们先要刻蜡板,用手推得油印机一张一张的印,好几个人一起互相帮助,每次印完试卷,都跟演包拯式的,啼笑皆非!即使这样,能用上油印机也算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使用着学校刚刚更新配备的多媒体一体印刷机,欣慰于自己所处的新时代。
是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化的教具、设施逐步走进了学校:刚刚上班之初,老师手中的小黑板、小卡片渐渐被幻灯胶片替代,教室内逐步配备了幻灯机;到了世纪之交,计算机率先走进校内,曾清楚的记得,老师们无不被其深深地吸引,组织老师们计算机学习时皆废寝忘食!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数字电视、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在校内普及;现在,无线覆盖、智慧课堂、云平台、学科网、智学网等办公软件也全面实施,再加上宽敞光明的教室、环境优雅的校内环境、配套设施齐全的高标准运动场地,最大限度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创设了温馨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为教育的大跨步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深感教育工作的幸福,以及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教育设施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对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这不仅须要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学问、过硬的教育教学实力,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现在,通过各类培训和学习相继展开,档次不断提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思路已经逐步融入老师的内心深处。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将致力于立德树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