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梦境,曲终人散
(盛颖)
我初读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时,有种被惊艳的感觉,小说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精致。
小说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演进中,知识女性陆秀米求索、奋争于乌托邦理想建构的身心历程及其传奇故事。
秀米有三位思想启蒙老师。第一位是她的父亲陆侃——他梦想在普济造一条“风雨长廊”,以使村人免除日晒雨淋之苦。第二位是暗恋秀米的“表哥”张季元——他投身构建“民主、平等、自由”之“大同世界”的革命伟业并为之牺牲。第三位是花家舍的总揽把王观澄——他苦心孤诣地把花家舍建设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
秀米习得了三位老师的社会理想并努力地探索、实践。她东渡日本求学,回普济后进行革命实践,梦想把普济变成一个“每个人的笑容都一样多,照到屋子里的阳光一样多”的理想社会。但她美好的理想一旦遭遇现实就被击得粉碎。透过小说中人物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古今无数类似的桃源梦想的绽放与凋落的过程。
这篇小说的语言极富抒情性和古雅韵味,显现出格非极高的语言天赋和功力,有明显的作家个人风格。格非既学习了外国作家的叙事结构,延续了以往的“先锋小说”探索,又借鉴了我国古典白话小说及现代小说的叙述方式和语言,完成了对传统文学艺术的继承。
格非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描绘的许多情境充满诗意,令读者在桃源幻境中感怀流连,沉浸其中不忍离去。他的笔下,悲惨血腥的人物故事与晚清时期日常生活的情趣交织在一起,社会现实的黑暗与大自然的美丽交织在一起,让人读来有一种幽深和神秘感。他的抒情并不直接坦白。书中有些句子意味深长,有言外之意,需要读者细细体会,而且,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些情节和语言留有悬念,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总之,读者翻开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座美丽的迷宫。
桃源梦境,曲终人散后,再看《山河如梦》《春尽江南》,格非已为上海文坛、江南文化留下了功力深厚、神奇瑰丽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