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
芳容当是素颜好
——序王宏《清秋吟》
向小文
·
(一)
好诗不一定是追求价值真理,它可以写个人感受;也不一定是含着泪水的庄严肃穆,它可以是对生活美好的轻声吟唱;也不一定是对大事件的刻意追随,它可以是对一山一水,心灵的自由飞翔。在王宏《清秋吟》的诗歌世界里,有对乡村原野的期盼,有对物是人非的喟叹,有对山水性灵的哲思。他信手拈来,无意或有意间,徐徐道来,点化成诗,无论是抒情写景,还是叙事说理,在他的匠心经营下,用看似平淡的语言和语调,诉说着一件件事,寄寓着一桩桩情。它寓奇于平,显得从容宽厚,真率自然,风格清新,吹拂着人的心灵,激荡着人的性情,给人美的感受和愉悦,引起人的遐思和怀想。
·
(二)
成长于王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乡愁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思念和惆怅,是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牵挂和遥望。王宏生于乡村,成长于乡村,后来跳出农门来到县城工作。年轻时风华正茂,理想茁壮成长,一门子心思扑在工作上,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城镇生活的长期居住造就了心灵的疲乏,因而选择返回乡村,释放自我,洗涤心灵,成了他心灵寄托的寓所。
这正如王宏在《眼儿媚·思乡》所道:“思乡人在西风里,归梦绕茶乡。乡愁只在,公孙树下,红豆杉旁。”对于诗人来说,乡愁就是那么简单,它不在别处,不在遥远的记忆里,其实就在那棵熟悉的老树下,回味的红豆杉旁边。或许乡愁来得那么快,却也释放得那么浪漫和淡然。在如此舒缓、自然的语言下,看似大白话的语境下,乡愁确实让人值得回味和咀嚼。这需要语言的笔力,更需要骨子里对乡愁的深切体验。当你读着这样的乡愁,又何曾不让人感动了?
他写《打猪草的女孩》,前两句“弄蕊山蜂伴丽人,啼花野鸟对清晨”,有山蜂采花蕊,野鸟鸣花,一动一静,一派生机。在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层层铺垫下,第三句“村姑负篓打猪草”正式出场,结句以“半篓相思半篓春”收尾,繁华中抛出忧伤,把村姑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憧憬表现得天衣无缝,水到渠成,而又不露痕迹。
《茶乡晨韵》:“薄雾微凉春色早,疏风空翠日华生。村姑一曲采茶调,惊起半林山雀鸣。”他对采茶女的赞美,完全是一幅静谧和谐的乡村自然图。在这首诗中,诗人充分调动了人的视觉、触觉,融入工笔,将一字一意一景作了精致的描绘,描摹出春日清晨下茶乡的美丽动人景象:空旷的茶岭,升腾的薄雾,清新的空气,翠绿的茶海,还有冉冉升起的旭阳……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完全用了白描的手法,不事雕饰,语言清淡,但淡中有味,意境空明透彻,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得古人田园诗之精髓。
另外《鹧鸪天•春雨淋湿的记忆》:“瓦上三更自倾情,银筝一曲梦难成。牛饥扶杖夜添草,鸡唱呼儿晓待耕。 播种后,靠天兴,佳肴盼月盼星星。今朝满岭灯笼挂,点亮长空耀血橙。”《乌夜啼•秋收》:“未晓肩扛挞斗,匆匆进入梯田。挥镰嚓嚓剜暮色,放倒半边山。 五夜披星已出,深更戴月而还。颗粒归仓谈何易,废寝亦忘餐。”两首词通过简单却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境交汇,写出了乡村劳动者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忙于耕种的艰辛。把乡村生活放于时空中进行前后对比,重现乡村往事,如在眼前,感情上也是一波三折,时跌时起,令人荡气回肠。
而《叹春》:“一树桃花堤外开,半随溪水半肥苔。房檐破陋巢痕旧,劳燕今春几只回。”《过乡友居》:“三月桃花谁妙彩,佳人何去费人猜。林中瓦屋庭园里,半是青蒿半是苔。”则是通过对乡村景象的描写——桃花和溪水,鲜绿的苔藓,破旧的老瓦屋,还有空荡荡的庭院——青蒿满园,燕子长飞。用了前后对比的手法,以此拉开时空距离,在全国提出乡村振兴的大前提下,农村青山绿水还原的背后,反映了农村人口严重空心的现实。这是严峻的现实问题,诗人独到的眼光把农村经济振兴提上了新的议程。但这种问题的提出,诗人抛开传统的抒情和议论,只是冷静地进行客观描述,超然于物外,也正是这种冷静很好地表现了中心主旨。
所以,从以上作品可以读出,对诗人而言,乡村的美好,乡村的变化,乡村的人物,无不浸润着乡愁的影子。但他这种对乡愁的勾画,不仅仅是限于技术层面上的描绘,也不完全是对当今农村生活的单纯复制,而是有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寄寓在里面,这或许就是王宏高人一筹的地方,也正是这些乡村乡愁诗词的意义之所在。
·
(三)
“山川使余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余也,余脱胎于山水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也。”诗人状写景物,不能不受到自然景物客观颜色、线条的制约,但由于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感受自然时,投射出的心境感受也不一样。一个高明的作者,往往能写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心境感受,属于他自己特定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发人深省,引起读者的沉思。那么,当诗人王宏行走于山水间,又是怎样与山水共舞,投射自己的情感,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庐山山峰形态各异,变幻莫测,苏轼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泰山雄伟高大,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而面对家乡一座再普通不过的“牛心山”,王宏同样能不落俗套,写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天桥牛心山》:
“崇山峻岭是他家,朝沐风霜晚沐霞。谁解君心如此大,牛栏身困志天涯。”
这首诗一反常规写法,并没有直接从牛心山的外形入手,全诗抓住的是牛心山的强大的心灵来进行展开,来升华牛心山的真正意义。不管牛心山以崇山峻岭为家,还是接受风霜的洗礼,沐浴彩霞的考验,都是因为牛心山心灵的强大。它看似没有直接描写牛心山外形像牛心的外在特征,但是却紧紧地以此为契机来切入,展开想象的翅膀,告诉了人们一个简单却很实用的道理,那就是:虽然你的身子被困住了,但心灵的强大才真真是强大的力量。所以,我们在写诗时,对于一件事,一件物,我们一定要善于用独特的视觉,然后进行巧妙构思,加以人格化表达,赋予它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志向,这样的作品才会富有情趣,读起来令人情趣盎然,难以忘却。
祈神拜佛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对鬼神和仙人的顶礼膜拜,一直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形式中。很多人在生意场上失意,情感上不顺,官场上不得志,往往在精神上都会找个寄托,去庙里求签成为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王宏针对这种现象,发出了自己的见解,写下了《过无名庙》:
“破壁庙旁闲侧目,西装革履拜无休。问君多少不安事,又是烧香又叩头。”
它写的是作者路过一座破败寺庙的所见所闻,然后顺势发出自己的人生感受。前两句用了一个破字反衬出寺庙的衰败,但这并不影响前来络绎不绝的虔诚拜佛人,用西装革履这一现代词语,说明了前来朝拜的人的身份地位,一个破败,一个洋气,一正一反做了对比。试想,看着这摇摇欲坠的破败寺庙,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难道菩萨还真能显灵保佑这些信男善女吗?这不免让人感到不解和嘲笑。后面两句是顺势而下,用了一个反问句对前来这些虔诚膜拜者发出了尖锐的讽刺。
关于这种带有社会现实意义的政治题材,一定的记叙和议论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发出自己的见解。但纯粹议论,则容易给人生硬,有政治术语的味道。而本诗由于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巧妙的构思,加之特别的场景,用含蓄曲笔的表达方式,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中,针砭时弊,含而不露,留下弦外之音给读者去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古往今来,状物抒情,寄托诗人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诗人都喜欢沉醉在自己勾绘的意象世界里,写得最多的是梅花、菊花、竹子,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诗人王宏也一样,也喜欢吟咏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雪花吟》和《鹧鸪天·白玉兰》这两首,值得我们来关注。
他在《雪花吟》中写道:“我不压梅谁压梅?何须恶我赞寒梅。芳容当是素颜好,漫舞风华荡世埃。”首句连续用了两个反问的语气,气势滚滚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把梅花和雪花生动紧密地联系起来。接着告诫人们,一定要改变对雪花的态度,何必老是要厌恶雪花而赞扬梅花了?它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下子就把诗意烧得灵动起来。那么,雪花又为什么这么自信了?诗人在后面的两句给出了答案和肯定的勇气——原来美丽的芳容,是不需要过分修饰和装扮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美丽的自信,也是最高境界。全诗基本是议论抒情为主,但由于作者善于抓住雪花的人格特征来进行抒写,加之感情真挚充沛,所以并不显得空洞和概念化,相反倒给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鹧鸪天·白玉兰》:“云鹤翩翩栖树丫,遒枝玉笔写春华。梦中彷佛晓窗雪,醉里依稀晚树霞。 质天赐,素颜佳。清芬常受众人夸。尘氛郁雾侵无染,未有名心亦浚遐。”则可以看出诗人咏物抒情的另外一种笔力。词的上阙也是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是却从白玉兰的形象外貌落笔,写出了白玉兰花盛开和含苞欲放的神态,接着赞美沉醉后的白玉兰如雪似霞的朦胧之美。下阙进一步阐述白玉兰的天生丽质,天生清芬,出淤泥而不染,尤其面对尘世的诱惑,白兰花都能保持高洁,不攀附名利,写出了白玉兰冰清玉洁的形象。从语言上来看,全诗读起来也是一览无余,晶莹剔透,干净爽朗,同白玉兰一样清爽怡人。
·
(四)
不管是优雅而忧伤的乡愁诗,还是睁眼看世界的山水诗,抑或让文人魂牵梦萦的咏物诗,在王宏的惨淡经营下,它写景清切而淡雅,语意悠然而疏放,闲雅中有沉密,冲淡萧散中而又散发出浅浅的沉思,它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于无痕处给人豁然开朗的收获。它给我们古典诗词写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写作姿态,那就是冲淡的写作方式,但它并不妨碍古典诗词的典雅和精致,只是艺术追求的另外一种形式而已。
但是,这种冲淡艺术风格的树立,并不是语言越简单越好,语言越透明越好。而是需要语言的巧妙组合,语言位置的精心调整,还有合理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达到令人咀嚼不尽、回味无穷的效果。这可以从王宏以下几首诗中略见一斑。
“云上种茶云上卖,华花潇洒顺长风。欲知创业芳辛味,尽在杯杯茗汁中。”(《刘建会》(蒲公英))第一句极其夸张,气韵和气势都很足,但转合中不是直接写创业的艰辛,而是反笔一转,把创业的艰辛融合在杯杯茗汁中。使得此人物赞美诗,立马不落窠臼,有独到之处。“举杯应有意,见面即知音。慷慨开瓶者,飞涎已湿衿。”(《酒鬼画像》)语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夸张手法的运用把酒鬼贪酒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柳芽未识东风面,辛苦民工又启程。”(《辛丑正月十三访亲不遇》)“单反相机空好色,黄花红蕊嫁春光。”(《长碛拍照》)“牵牛最恨无知鸟,不会弹琴也弄弦。”(《花的世界》)“朵朵力争先张口,闹春生怕己来迟。”(《花开的声音》)“一刀两段情难了,就数此君心眼多。”(《藕》)“红颜不惧坛坛醋,嫁与春光粒粒瑰。”(《赞红杏》)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白话字词,但经过诗人借助拟人手法的运用,加之诗人有意识的语言组合,都很好凸显了诗词语言的张力,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也告诉我们,其实很多文学作品的表达,不一定是非要用过时的典雅语言,现代白话文的合理表达,简单而大方,清新而悠远,雅俗共赏,才是正途。
《清秋吟》是诗人的第二部诗歌集。无论从它对淡淡乡愁的抒发,还是旅途下风景的发现,还是咏物诗的吟唱,都是以生动活泼的白话文来进行抒写,都很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价值。与典雅、精致的写作方式相比,它表面上读起来平淡无奇,但越在时间的考验中,我相信会有越来越更多的人喜欢这种清新自然的表达方式,也会越来越受到人的尊敬和敬仰。
我期待王宏在未来的诗词创作道路上,更加严格在字词语言的凝练上下功夫,语言的趣味上多多打磨,在诗的韵味上更上一层楼,深加提炼,诗人的创作会将迎来另一个蓝天。是为序。(2023年12月08日)
·

向小文,湖南邵阳人,长期居京。现任《诗词百家》杂志主编,湖南大学岳麓中华书画研究院文学顾问,渌江讲坛客座教授。已在《文艺报》、《湖南日报》、《新文学评论》、《心潮诗词》、《诗潮》等杂志、大学学报发表诗词评论文章多篇。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向小文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