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主播梅芳竹青诵读
第151节 第152节 第153节 第154节 音频合成大宏
刘西元院长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1节
连载151
郭美枝伤心了一阵,还是把心一横,推开三个儿子,烧了一锅水洗了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再把自己和阿达的衣服包成一包,她得趁烂葫芦刚同意,赶快结束这场恶梦,拖久了,夜长梦多,万一他又变卦,那她可死定了,但她刚一迈步,双脚像灌铅一样,沉重得挪不开步,外阴一刮到内裤,像针扎一样痛疼,这样子怎能走四里路到公社办手续?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她的胞弟郭方城奉父母之命来看她,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她手抱着阿达,挽着衣服,由郭方城载着去公社。
烂葫芦把阿志,阿发托给母亲照看,他母亲随二弟姚成章生活。
因民政的阿松早知烂葫芦的烂事,俩人很快地办了离婚手续, 阿志和阿发给了烂葫芦,阿达归郭美枝,郭美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脱离恶魔了!
郭美枝叫胞弟方城先载她母子到前洋卫生院。
妇科的张美英还未下班。
“美枝,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 两人早已很熟悉,张美英先开了口。
“前几天跌伤了,想请你看看,开点药。”
郭美枝不敢说出实情。她叫弟弟和儿子在门口等侯,进了妇科室。
“哎呀!怎么跌伤这里,到现在才来,阴道,外阴和宫颈都严重发炎了。”
“美英姊,哪怎么办?”郭美枝焦急地问。
“还能怎么样,要冲洗,打针,食药,抹药治疗五至七天看吧。对了,先给你做个分泌物检查吧。”张美英回答说。
“美英姊,我有没有怀孕?能查得出吗?” 郭美枝问出她最担心的问题。她怕得病,更怕又怀上烂葫芦的逆种,万一再生一个葫芦娃,她更死定了。
“你上次月经几时来?”张美英问道。
郭美枝回答了张美英的问话后,张美英说: “现在还查不出来,要等这个月经期到了,如月经还未来才做妊娠试验,才能确定,不过十天前是危险期。”
听了这一席话,郭美枝心情又沉重起来。
分泌物检查出来了,张美英给郭美枝做了阴道冲洗,抹药,又开了药带回去,嘱郭美枝每天来冲冼一次。
几天后, 郭美枝这个月的例假提前了一天, 她悬在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卫生院出来, 郭美枝带着阿达,直接回了娘家。
经历这次悲惨的婚姻后,郭美枝患上“性恐惧症”,再也不敢找对象嫁人了,专心育儿教子,后来阿达考上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找到好工作,并把母亲接到深圳生活,安享晚年,这是后话。
工作沒了,家也破了,生活更困难了,两个3岁、6岁的男孩把烂葫芦忙得焦头烂额,两个小孩也常常被烂葫芦当作出气筒。
烂葫芦穷途末路之下,曾二度给人入赘招婿,但大食懒做又自骄自大,恶习不改,入赘沒三个月就被人赶走了。
烂葫芦走在路上,常常有人指着他的后脊梁嗤笑,有人甚至当面叫他烂葫芦。
烂葫芦还是不愿找活干,为了一天三餐,只好背着阿发,拉着大儿子阿志,拿支打狗棍,带着竹篮到邻村乞讨。
山村养狗特别多,狗欺生人,一见生人就狂叫甚至咬人,沒打狗棍,你寸步难行。
本村太熟了,都是兄弟子叔,毕竟太丢人了。
人们看着两个骨瘦如柴的小孩,多少给点米或番薯,到了三餐了就给碗稀饭。
待续
刘西元院长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2节
连载152
“警察局长有什么了不起,他是县太爷的一条狗。”乞丐丙接着说。
乞丐丁瞄了丙一眼,不屑地说: “还有州府大爷管着县太爷。”
乞丐戌用手巾擦擦脏手,狠狠一甩,大声骂道:“三年清知府, 十万白花银, 州府也不是好东西, 他常和上司道台合伙敲诈子民”
乞丐甲说“:道台最怕巡按了,巡按来巡查时,道台像狗一样巴结上司。”
乞丐乙又说:“巡按就怕皇帝,见了皇帝要磕头称万岁。”
“皇帝也沒啥了不起,他怕天,听说他还要去泰山祭天,才能风调雨顺,坐稳金龙椅。”
乞丐丙气红了脸说: “天也不用怕,它最怕云,云一遮就看不到了。”
乞丐丁伸伸懒腰喃喃说道:“云最沒什么能耐,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散了。”
乞丐丙抓到一个跳蚤放在嘴里咯的一声咬成两截,闪闪眼睛说:“风更没什么本事,只要一堵墙就把它挡住了。”
“沒有不透风的墙,墙还怕蛇,蛇会钻洞把它钻坏。”乞丐乙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乞丐丁用手一抓只跳蚤,又放到嘴边,格叮一声,激昂地说道:“蛇更不用怕, 它最怕我们这些不要命的乞丐了,再恶再毒的蛇被我们这些人抓住,不就把它连皮带骨都吃了。”
“对呀,原来天下最厉害的,最大的人是我们这些乞丐呀,我们天不怕、地不怕,不怕官, 不怕贼, 不怕鬼,不怕死,天王老子,皇帝警察都不怕,是世上最无敌的汉子了。” 乞丐们异口同声地说。
说完众人乐得开心地大笑起来,乞丐乙和乞丐丁还起身扭动腰枝跳了几下摇摆舞。
乞丐甲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们只是时运不济,才被凡夫世人看不起,我们的祖师爷明太祖朱元璋也还当过三年乞丐呢,只要脚勤走,三餐就能凑,只要不怕凉,到处都是床,听说北方还有‘乞丐村’, 家家户户建的房子比张子衡建的洋房还漂亮多呢。”
想到这里,烂葫芦得意地一笑,要饭时口更粗,气更壮了。
再说当地有一个外号叫“黄半仙”的相面先生,看到烂葫芦在饮食店乞讨,心想这个人方脸大耳,胸宽手长,气宇不凡,应是有福之人,怎么会是乞丐命?难道其中有假?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干脆在饮食店卧底,观察烂葫芦的举动,第一、二天没找到答案,第三天响午,烂葫芦见两个大埔人桌上放着一大盘白斩鸭肉和一盘炒白菜,二碗汤面,正要举筷,烂葫芦不失时机地把碗伸过去,其中一个年长的抬头看了烂葫芦一眼,又望了两个小孩贪婪的眼睛瞪着鸭肉,无奈地夹了两块鸭肉放在黑碗里。
烂葫芦把肉分给个小孩吃了,又把黑碗伸到年青者眼睛下,年轻的那一个人用大埔话说: “阿姆,吾还无食,你娘子俺贪心。”(我还未吃,你怎么这样贪心)。
烂葫芦见是外地人,胆更壮了,大声说: “你不肯吗?呸,不肯就还你。”把吐上口沫的碗盖在那盘鸭肉上。
两个外地人见状,那有胃口吃饭,骂爹骂娘,气冲冲地走了。
烂葫芦开心地笑了起来,招呼两个小孩美美地吃了起来。
这边的“黄半仙”看得真切,只见烂葫芦开怀一笑,双耳后两条大筋突然凸现出来,两条浓眉不但不舒展,而且粘在一起。“黄半仙”,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在这破了,可惜,可惜,命也,命也。”
待续
刘西元院长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3节
连载153
有道是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但烂葫芦这一笑却是“作孳傻笑福禄除。”
每到过年, 烂葫芦抓住生财时机, 利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 带着阿志、阿发, 上门给人“揺钱树”。
这“揺钱树” 就是用一榕树枝挂上四个小铜铃, 用红纸把树枝圈上五处, 再在小树枝上挂上六个小红包, 喻示着“四季平安”,”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是逢过年时做乞丐的用来上门乞讨说好话用的。过年了,大家都图个吉利, 有人上门摇钱树说好话, 大家都较肯施舍。
七十年代中期, 十年浩劫还未结束,大家还很穷, 摇一次“摇钱树”, 一般只给一角、二角元, 个别大户人家高兴了也会给五角、一元的,无钱的也有给点粄肉之类, 一个春节下来,可赚它几十元,算是不小的収入了,当时一个公社书记,一个月也只有50.50元工资。
烂葫芦能说会道, 边摇边念边唱, 比唱戏还好听, 自编的钱树歌又押韵, 自然较受欢迎。
他一到门前, 只要门开着, 不管有人沒人, 人家同意不同意,拿起树枝边摇边唱起来:“摇钱树,摇钱花, 钱树今日来到好人家,钱树摇得早, 合家兴旺好上又加好; 钱树摇得高, 阿叔今年赚钱多又多; 钱树摇得低, 阿哥今年照阿弟; 钱树摇得快, 阿婶命好做阿奶, 钱树摇得慢, 阿婆大福坐金殿; 钱树一摇过, 合家健康身体好; 钱树圆又圆, 小孩读书中状元; 财丁贵, 福禄寿,齐到俺家大门前;祖德照四方,子孝妻又贤, 坏事走远远,好运天天连;六畜皆兴旺, 五谷又丰登;出入得平安, 吉星照门庭; 新正吉祥又如意, 岁岁平安福绵绵; 乐善好施积阴德, 普渡众生功德圆,功德圆”。
烂葫芦很会看风使舵,见到大户人家,他会把整条歌念完,见到穷困人家,选几句念完拿了红包就走人。
这种“强买强卖” 方法也有失手的时候。
有一年初一, 烂葫芦见一家门仔关着,大门开着, 上前就摇, 摇沒几下, 突然从里面泼出一盆脏水来, 把他父子三人的衣服湿了一大截, 烂葫芦刚想开口大骂, 一个老婆婆赶快拉住他说:“你沒看见他家大门贴着草纸吗? 他家昨晚有人做仙了”。 烂葫芦只好自认倒霉了, 原来这里风俗,家里有人死了, 要在大门两边贴上草纸, 以免有人误进。这家小门仔关着, 烂葫芦沒看清楚, 难免吃了亏。
又有一次, 他上前摇着摇着, 突然一只刚生崽的母猪受惊吓窜了出来, 差点撞着阿发。
动物和人一样有护犊之本能, 刚生崽的动物特别警觉, 一有风吹草动, 马上出击, 生怕有什么东西伤害他的儿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个秋天, 烂葫芦照常来到饮食店乞讨,这时有两位青年来店吃饭,两人要了二碗粄汤,一盘鸭肉,一盘炒青菜,狼吞虎曣地吃起来。
烂葫芦又来损招了,他把黑碗伸到客人眼下,两个青年人各给他一块鸭肉,几条粄条给他,烂葫芦嫌少,又把黑碗伸进去,青年人不爽了说:“已给你了,我俩早上到现在才吃饭,你这人怎么这样贪心”。
烂葫芦大声地说:“我小孩还沒吃呢,你两个大人吃少一点会饿死吗?”
他又说:“你们不肯吗?不肯就还给你”。
烂葫芦刚把破碗的粄条和鸭肉倒回客人的碗里,一位个子较大的青年气得立刻把整碗东西向他身上砸去。
烂葫芦自持是本地人,在部队也学过一招半式,他把两个孩子推到一边,操起打狗棒,用力劈华山之势就打,那青年侧身一闪躲过,顺手来个空手入白刃,夺过打狗棍,另一青年来个饿虎扑食扑上去,烂葫芦一个踉跄,右侧着地,两青年像饿狼抢食般同时扑上去,雨点般的拳头落在烂葫芦身上,烂葫芦自知双拳难敌四手,只好护住要害部位,痛得哇哇大叫,但他绝不求饶,决不言败。
两个小孩吓得大哭起来,两位青年出足了气,吐了一口唾沬,又狠狠地踢了一脚,扬长而去。
围观的人知道烂葫芦理亏, 一贯丐德很差,也不劝开。
烂葫芦挣扎起来,嘴角边已流出鲜血,他拉过两个哭着的儿子指着扬长而去的两个青年人说:“阿志、阿发,阿爸只用一边打不过他们,你们要看清,记住他们的样子,长大了要给我报仇”。
后来听人说那两个青年是相邻成丰公社人,也是游手好闲的人渣,还学过拳脚功夫,烂葫芦砸在他们手中,真是大水冲倒龙王庙,算他倒霉。
说到这里,众人不免大笑起来,李春林在大笑之余也夹有几分嗟叹,更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之感。
后人有诗云:“成铭胡掳烂葫芦,全因不能识时务。普天芸芸众生辈,哪有不劳能致富。”
众人正在闲聊中,突然一个爽朗声音飘进来: “哇!这么多人在开会吗?李院长,怡静姐在吗?我要找她换脐包啊。”
“哇!刘三妹来了,女强人来了,刘三妹,你怎不早点来,你早点来,刚好与烂葫芦斗台戏。”詹淑莲大声地说。
“淑莲姐过奖了,你是女能人,吃国家饭,做革命事,到老到死都衣食无忧,我一个小接生员,不知几时会饿死呢。”
要知刘三妹是何等人氏,詹淑莲为何称她为“女强人?”看官莫急,且待在下下回细细述来。
待续
下回预告:第二十一回 糊涂母错骂犟女儿 刘三妹气嫁白鼻郎
刘西元院长长篇小说
两棵橄榄树第154节
连载154
第二十一回 糊涂母错骂犟女儿 刘三妹气嫁白鼻郎
却说众人正在闲聊烂葫芦的故事,突然刘三妹闯进来找张怡静换脐包,詹淑莲打趣说:“哇!刘三妹来了,女汉子来了,刘三妹,你怎不早点来,你早点来,刚好与烂葫芦斗台戏。”
刘三妹不甘示弱说:“淑莲姐过奖了,你是女能人,吃国家饭,做革命事,到老到死都衣食无忧,我一个小接生员,不知几时会饿死呢。”
张龙江医生说:“像你这样能干的女汉子会饿死,天下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要饿死了。”
“不和你们费口舌了,我还赶着上市买猪苗呢。李院长,怡静姐在哪里?”
“在科室里吧。”李春林手往里一指。
刘三妹匆匆往妇产科走去。
“怡静姐,你在这里呀!帮我换五个脐包好吗?”
“怎么不去前洋卫生院换,最近接生多吗?”张怡静问道。
“张医生休息回家了,我脐包刚用完,只好又来找你帮忙了。”她和李春林同是前洋公社东井片人,平时来往不少,和张怡静也很熟悉,不时请张怡静帮忙。
“三妹,你们那里要打出生证的人多不多?”张怡静问道。
“哪里有人要打出生证,他们说打了出生证没有什么用,难保管,反正有证无证户口照样入,只要有大队证明就可入户口,还省了5元。”
说话之间已换好了脐包,刘三妹急着要走。
“上圩后中午要来吃饭呀。”张怡静提醒说。刘三妹来赶集买东西时经常在张怡静家吃饭,两人也不客套了。
“今天不给你请了,我买猪苗后,还得赶回去呢,家里还有事。”刘三妹边走边说。
这时,詹淑莲进门来对张怡静说: “这个刘三妹,办事风风火火,说话倒豆子似的,比男子汉还厉害,好在找个心性好,言听计从的白鼻老公,不然准会天天吵架的。”
“这是她的命,她俩也是绝配啊,夫妻俩互爱得深,互补得好啊。”张怡静感慨地说。
说起这个刘三妹,可真有一段动听的故事。
刘三妹出生在前洋镇红星大队晋英楼,家有二个兄长,她排行第三,故父母给她取名三妹。
这刘三妹生性胆大好动,整天和一群男女孩子爬树、摸鱼、掏鸟蛋,打打闹闹,不听父母管束。有一次,哥哥刘兴仁和刘兴义带她去小学玩,她二哥刘兴义生性胆小老实,同班一个叫刘兴国的调皮鬼常要欺负刘兴义,这下她看见刘兴国又在欺负二哥,冷不防从后面上去给刘兴国就是一拳,刘兴国回头一看,追去要打她,她灵机一动,跑进老师的办公室,刘兴国追到门口,老师问刘兴国到底是什么事?刘兴国指着刘三妹说: “她打我。”刘三妹也不甘示弱地说: “他先打我哥哥。”结果老师把刘兴国教训一顿。
这刘三妹虽是男孩脾气,长到十多岁,却是一个标致的美女,但见她:娥眉带秀,凤眼含情,腰如弱柳临风,面似胶花拂水,肤色红里透白,面颊白里泛红,是当地少有的美少女。
据说,她有那么好的肤色,得益于她五岁开始就坚持每天早上到村旁八角井洗脸,擦脸来的。
说起这东井八角井,是有一番来历的。
江原县县志有这样的记载: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