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运河边长大的孩子,童年的记忆离不开这流淌的河水。《北上》是作家徐则臣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北上》的主角,是二十世纪初从意大利来到中国的保罗·迪马克。最初的保罗·迪马克以一个外国游客的心态,学着让自己融入中国:穿长袍马褂,续假辫子,学中国人吃面的架势,试图用笔墨纸砚写作,靠着竹椅迎风喝茶……不难发现,每一个行为背后的文化符号,都代表着外来者对中国的最初印象。一路北上,小波罗(保罗·迪马克自名“小波罗”)逐渐感受到了与马可·波罗描述中不一样的中国:中国人会在茶楼赏景品茶,在官邸谈笑风生,也会在泥泞的河道旁蹒跚而过,在船只前拉着纤绳长年劳作……原来运河有着“两面”,中国也有着“两面”,温润与肃杀,悠闲与贫苦,质朴的无奈与乐观主义一同倒映在沉默无言的河面上。
他看到的不再是所谓异国奇观,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温柔脉脉到激流翻涌的转变中,小波罗透过运河看见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并开始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与中国共情。
最终,小波罗在北上途中意外受伤,临死前,他渐渐从运河上感知到了一种气度,“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曾经的异乡人终于发现,大运河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水文意义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中国文化中对于生与死的独特认知,以及抛开地位、身份与国界后,人与人之间有纯粹的情感: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来自何方,人终究是一样的。
至此,我被无言的力量所感动,再从运河边走过时,眼中的河水泛起历史的掌纹。这条河浸染过汗水与血水,命运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留情,只有运河如同母亲般,百年间无言地接纳一切儿女。
大水汤汤,溯流北上。“大运河”不只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河,更是归属于“人类”的印记,它用它的生生不息托起了两岸的芸芸众生,也拥有了超越国界走向世界的气度。

本文作者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