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执教于高校中文系 《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等。
“深藏不露”才高明
张玉庭
某国曾举办过一次三字小说大赛,夺冠者的三个字是:“神垂死。”
细想果然妙极!所谓“垂死”,不就是不想死而不得不死吗?既想苟延残喘却又不得不死!虽能苟活一时却分明死期将近,其痛何如?再细想,连“神”都在垂死,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您只要沿着这个思路展开想象,包含在三字小说中的一切,就准能让你品味再三再四!再试想,如果将小说改成“神已死”三字,答案“明白”了,“确切”了,还能有这种让人品味再三的效果吗?
于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才认定,那种不能激发想象力的写的太实太露的小小说,肯定不是小小说中的上品!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让我们再细品美国的“一句话科幻小说大赛”吧!夺冠者的那句话是:“地球上就剩下了最后一个人,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妙!细想同样妙绝!地球上怎么了?是火山还是地震?是战争还是瘟役?地球上居然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此人是谁?好人还是坏人?男人还是女人?是因为有特异功能才幸兔于难?还是因为极罕见的偶然因素才得以逃生?还有,“突然传来了敲门声”,敲门者是谁?是要救他远去还是要趁火打劫?敲门者来自哪?来自火星还是
来自水星?怎么来的?是插翅飞来的,还是坐了神奇的飞行器......只要你肯想,就准能想出无数个答案。
而答案之所以如此丰富,就是因为小小说没有写满。
“满”则浅陋!“藏”则妙极!
于是想起了黄山看松,其实最惊心动魄的并不是完美的迷人的那一种,而偏偏是残缺的--被山火烧过的,被霹雳劈过的。
难道不是吗?松的那半边横遭不测,分明已经死了,这半边却依然郁郁葱葱,突如其来的噩运的确使它倒在了地上,但它仍然极顽强地活着,极坚强地再度支撑起创伤累累的身体,极艰难地再度挺拔起他们那极巍峨的意志。
那么,究竟是何年何月,这里曾掠过可怕的山火?又是何日何时,霹雳曾击中过挺拔的古松?那松也许曾被拦腰劈断,但肯定没有叹息,肯定没有。只要你肯想,就准能让你面对残松肃然久久,久久。试想,在黄山之巅,在山风过处,“藏”在残松里的,难道不正是一个极悲壮的故事?
不妨再看一个例子。明永乐年间的一个月圆之夜,明成祖朱棣大宴群臣,刚欲开宴赏月,月亮突然被云彩遮住。成祖挺扫兴,就令解缙就此赋诗,解缙想了想,随即吟出《风落梅》一首:“嫦娥面,今夜圆,下云帘,不许臣看。拼今宵,倚栏不去眠,看谁过,广寒宫殿?”成祖闻言,果然大喜。
真佩服解缙!中秋无月本是件憾事,但,他却凭着丰富的想象,硬是把“无奈”变成了“胜景”。
不信请细品:云遮雾障,的确已看不到美丽的嫦娥了--此乃“藏”,但,既然那嫦娥寂寞无比,就定然会有客来访。那么,来者是谁?是伐桂的吴刚?还是桂花树下的淘气的玉兔?是从银河岸边翩然飘来的织女?还是神话传说中也上过月宫的唐明皇?让人们猜吧?只要这么一猜测一揣度,就定能品出了一种情调,一种缠绵……
这就是“藏”的奥妙,正因为“藏”得极深,这才让人想得极远。
自然,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