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经说过:“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是的,读一本书,就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读书,就是丰富自己的过程。前段时间,我拿起了余华老师的《活着》,如书名一样,这本书有着沉甸甸的重量。与《活着》邂逅,我更加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也更加确信向阳而生的价值,苦难总会为花开作序,只要活着,我们总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和美好的春天。
“勇敢是处于逆境时的光芒”,茨威格这样说。从《活着》中,我们应该学会用无限的勇气对抗生命中的曲折与坎坷。
《活着》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福贵的老人,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煎熬的一生,一个苦难结束之后是另一个苦难,这些苦难就像一块又一块巨石一样压在福贵的身上,也压在福贵的肩上。但是福贵从来都没有害怕过这些苦难,从来都不曾想过退缩,而是勇敢地、坚定地用尽全力去战胜这些苦难。读到他的故事的时候,我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情。那是毅然决然走入深山的张桂梅老师,来到大山里面,虽然知道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这里的艰难程度还是让人生畏,可是张桂梅老师没有怕,用勇气、用毅力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开辟通向外面世界的道路。
从《活着》中,我们亦能够感受到坚持对生命的加持作用。纵观福贵的一生,我们不难看到坚持的意义,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正常生活十分困难,但是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福贵从未放弃,或许是家人给他的动力,或许是责任促使他向前。不光是人生之路,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做好任何一件小事都必须懂得坚持,不半途而废。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们更需要将坚持的品质践行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才能不负使命。
读《活着》,我们知勇敢、懂坚持,明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受人生波澜起伏的魅力。合上《活着》这本书,我内心久久回荡着一个声音:“我不清楚人生这条路的终点在何方,也预测不到前方还要面临怎样的惊心动魄,但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找到属于我的方向,我要顺着它去看一看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