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巨变话沧桑》(下)
作者:武稳祥
编辑:诗词中国
都市头条,发现精彩,传播正能量
故乡巨变话沧桑(下)
作者:武稳祥
人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改革开放,神州崛起,莺歌燕舞,春意盎然。在一派大好形势下,继承了历届村领导集体所开创的基业,我村新上任了一届较年轻的领导班子:村支书武润祥、副书记呼思贤,村主任武社民、妇女主任李导利等。由于这一届村干部年轻化,年富力强,朝气蓬勃,团结一致,充满活力。“自古英雄出少年!” 他们一定能带领我们全村人勤劳致富,力创和谐,努力发展,直奔小康。
连续三届 我村两委会的人事基本稳定,没有大的变更,这一点 在其他邻村是极少有的,无可比拟的。诚可谓:“奋斗鲍陂村,饮誉少陵塬!”
在上级的安排部署下,在村干部的指导督促下,从2005年开始,全村各队陆续都硬化了街道,新路平坦再无泥泞。路边都安装了路灯,夜晚灯明。方便出行,路的两边 都栽了风景树,故乡漫步 花红柳绿,树影婆娑 恍入公园。如此利于当今 造福后代的善举,广大村民无不拍手称快,深为自豪!此举大大改善了我村的村容 村貌,进一步提高了我鲍陂村的声誉 无论是邻村乡友、还是过路行客,提起鲍陂 无不刮目相看 啧啧称羡!
2010年,公家重修韦鸣路时,村干部和公路局再三协商,终于硬化了村中心的大十字。永远告别了那坑洼不平、泥泞遍地的烂十字。使古镇面貌焕然一新,显露出靓丽的青春。近几年,十字临街的房子大都增加到了二至三层,为出租开店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经村上领导的多次申请、不懈努力,上级硬化了途径我村的韦鸣、雁引两条老公路。并于2010、9、1、正式通了我村到韦曲的906公交车。由于我村是906的起点站,所以 搭车肯定有座位,且车次又多,故十分方便。
随着十字道路的改善,我村农贸集市也随之日渐繁荣,仅大超市就有五、六家,小店小铺更是比比皆是。服务行业:有十几家食堂,几家理发店,还有两家开旅社的。特别是早上,你看:商肆林立,路旁摊满。有卖菜的、有卖肉的、卖粮油的、卖蒸馍的、炸油糕 油条的、卖包子 皮子的、卖肉夹馍的、卖面条的,卖干果的、卖豆腐的、卖甑糕的、家电维修的、卖服装 鞋帽的、卖水泥的、卖建材的,还有两个医疗站,两家西药房,两家澡堂子 ……。百业各行 应有尽有,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好一派歌舞升平的生动图画,完全初具了农村向城市转化的雏形。
招商引资、双翅发展,又是一个新的契机。从2005年开始至今,陆陆续续、源源不断来我村办厂开业的企业多达50多家,可为众多邻村之首。行业涉及建材、木器、纸箱、塑料、特色种植、商饮等。具有代表性的有陕西石达、圣力两个搅拌站,欧克美邦木器厂等,外来人口多达1000多人。
由于企业的大量进入,人口的剧烈递增,大大增强了我三益村的人气和财运,也为我村的男女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平台。如今的鲍陂十字 不再单是三益村的行政中心,而也是为大家生活服务的集中之地。
新世纪初,由于村领导工作认真负责,措施得力,年年早早完成公购粮任务,连续三年名列全乡第一名,足令我们 引以为豪!
2001年,在村中央面西朝公路,建成了雄伟壮观的两层村委会办公楼。
2006年,国家免了义务段(小学 - 初中)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千家万户。
2007年,国家免除了农业税。从古到今 历朝各代,种田纳粮 天经地义。如今政府破天荒的给我们农民免了粮,后来 还反给补贴,这真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功啊!
2008、5、12、四川汶川突发了8级大地震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5、17、早,乡、村组织 在村委会楼前募捐。本村干群、外来企业,男女老少踊跃,自愿争献爱心,场面热烈感人。捐款总额 名列全乡之冠!理所当然 受到了上级的热烈表彰。
2010年,我村被确定为西安市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11年 长安区政协主席成德奇亲自参加,验收合格。并对村里的工作 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0、5、6、长安区区长汪文展和大兆街办工委书记肖忍利、陪同西安市委王成文副书记一行,前来我村进行视察、调研。
2011年,陕北黄龙县人大代表团来我村调研。
……
我村自1987年建成水塔后,水荒得以缓解。但由于村大人多,居住分散,一口井 一座水塔供应全村,总还是难尽人意。后经村上研究决定:各队设法井、泵配套,专人管理,以解决吃水问题。如此又维持了十几年。
2012年,由国家投资,推行人畜饮水工程。在全村打了三眼超深井,采取无塔气压式新科技,彻底解决了多年吃水困难的大问题。
人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在一派新的大好形势下,我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出类拔萃的劳动致富带头人。如1队搞电镀的武福志,开食堂的武新民,妙趣横生的司仪张辑汉、张辑发。2队开砖厂的武社教、武社民、武文超、武利超,焊鸡笼的武禄敏,搞电镀的何聪娥。3队种西瓜的董润民、刘金明、冯炳田、武有民等。还有搞建筑的吴三明、冯卫。4队精通砖厂的武继民。5、6队搞塑料的于连民、开砖厂的呼延平、开醋厂的于权民、搞租赁的于民号、何维民、搞运输的于金鱼等。7队搞机械加工的刘社民。8队办预制厂的龚利辉,开加油站的王民川。9队照相放像的栗恒耀。10队开砖厂的邢永峰、刘峰,办预制厂的刘尚虎等。他们一个个都不愧是紧跟新潮的开拓者,不愧是搏击浪尖的弄潮儿。
尤其是10队的刘峰,创业致富,年轻有为。但念念不忘母校的哺育之恩。2012年 ‘六一’,大家欢聚一堂,欢庆儿童节。村上众多企业大都各捐款500元恭贺节日。唯独他 犹如一匹黑马脱缰而出,一个人捐款30000元,实在难能可贵!全场顿时哗然一片,议论纷纷。学校赠匾,赞扬表彰。如此热心义举,赢得了全村人的高度评价。
他还在本砖厂郑重宣布:凡是本厂职工,无论是谁的子女考上了一本大学,他就给2000元的助学金。至今已有7名大学生享受到了这一惠民优待,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赞不绝口!
当听说印刷村史的资金缺口大时,他又捐资2000元。开砖厂的邢永峰、武文超也慷慨捐资2000元,赞助印刷。他们如此疏财仗义,羞煞多少财大气粗之辈。名垂村史 当之无愧!眼看着我付出了多少心血的村史即将成书面世,我心中焦虑的愁云、顿时云消雾散。真令人又宽心又欣慰!
近几年,前来落户我村的企业也都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特别是陕西石达、圣力两个搅拌站尤为突出。石达捐款:2011年教师节10000元,2012年儿童节5000元,教师节2000元。圣力捐款:2012年儿童节5000元,教师节10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4队的武继民,现年82岁。50年参加过志愿军,打过仗 负过伤。解放初任我村民兵连长,他十分精通砖瓦行业。70年代中叶,乡上在我村北创建公社砖瓦厂,我村的武永华任书记,他任厂长。由于他业务内行 管理得法,创收利润多年一直名列全乡之冠!张张奖状,屡屡表彰。
1981、5、赴北京参加农业部召开的建材工业节能会议。大兆乡社队企业被刊载在1981、5、14的《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获此殊荣 这在少陵原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可谓是名震一时的新闻人物。
我鲍陂 村大人多,其中 有善搞经营 发展经济的企业家,有多种行业的手艺人,有善做买卖的生意人,有善搞运输的汽车人,有写字出色的书法家,有绘画传神的画家,有照相逼真的摄影师,有擅长文艺的爱好者,有醉心写作的痴情者……百业各行 人才济济。可谓是 群英荟萃、灿若繁星!
特别是群众文体活动,既更加普及又尤为活跃。堡堡队队 各有特色。如 南堡子、小鲍陂的锣鼓家伙,威武雄壮 声震云天! 北堡子、东堡子的狮子,又滚绣球 又喷火,摇头晃脑,龙腾虎跃,活灵活现。西堡子、五府井的秧歌,服装鲜艳,队伍整齐,舞姿优美,技压群芳!
尤其是上堡子的杂耍,独树一帜,技高一筹。在呼新孝、刘新生等人的热心组织下:大头娃憨态可掬,竹马子响铃欢快,跑旱船浆欢舟急,媒婆子叼着长烟袋、酸态诙谐 ……。每每惹得人们无不捧腹大笑,欢声不断。这般乐趣 业已成为了我村每逢热闹,一定必不可少的精彩节目。
我村的妇联主任李导利,除了做好本职妇女工作外,多年来一贯协助村领导做村上的具体工作。特别2001年,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在武新利、罗春梅、魏婉、何慧茹、何淑芳等人的大力协助下,村上成立了秧歌队。不论寒暑,认真排练,群情热烈,大有进步。2002年 ‘三八妇女节’,奉命赴韦曲汇演。观众人山人海,表演整齐优美。荣获比赛二等奖,由长安区政府奖励录音机一台,为我村赢得了上下左右、异口同声的一致好评。
我村7队的退休女教师王琴茹老师,贤淑多才,擅长绘画。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自发组织村上众多的中老年人,每天清早辅导大家作操晨练,增强大家的体质健康,多年以来 坚持不懈。由少渐多,由开始十几人、几十人增到如今100多人,已成气候,蔚然成风。有许多人已深受其益。
此项有益于千家万户的活动,引起村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予大力支持。2012、10、6、早,我村的 ‘老年协会’ 正式成立。届时,村上全体干部都来了,并让呼正贤老师给全体干部群众合影留念。其中,武润祥书记在讲话中对此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我村如此规模的群众健身活动,这在少陵原上 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正是:
黎 明 即 起 早 活 动,
鲍 陂 古 镇 开 新 风。
坚 持 晨 练 体 康 健,
力 创 和 谐 夕 阳 红!
改革开放以来,使我们伟大祖国的国力空前强胜,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丰衣足食、今非昔比。一斑窥豹,就拿我村来说吧,过去缺衣少食,挑野菜、红苕蔓叶下锅,借粮买粮 司空见惯。曾记得小时候,年年我跟随父辈 揹着满天星斗、踏着遍地月光,到城郊蔬菜区拾白菜帮子、萝卜缨子,回来窝酸菜就饭一冬天呢。
过去吃红苕和野菜 是人们为了填肚子度饥荒。现今,城里人吃烤红苕、到农家乐吃野菜,完全是尝稀罕吃新鲜。
过去,买布穿衣凭布证,每年每人发1丈7尺2寸布证,根本就不够用。提倡发扬延安的艰苦朴素作风,缝缝补补苦度日月。现在,物资充足、市场繁荣,各种布料 成衣新款,无论想买啥 尽可随心所欲。过去衣裳破了只得缝补,现今 有的女娃硬故意把新裤子弄几个窟窿、以期与众不同 贪图新鲜,还颇感既自豪又时髦。
过去 居住多是土木结构的厦子、安间、窑洞,有的还是几家子住在一个院子里。现今 家家都是水泥砖瓷片结构的楼房,新颖时尚又气派、两三层的具多。过去是用砖铺地就很不错了,现今家家都是瓷砖地面,个别的房子还铺上了地毯。有好多家家还是几院子房,除了自己居住宽敞之外,还有空余房出租 以房子挣钱,增加经济收入。
过去 无论谁有个自行车,就深以为豪,曾引得周围多少人羡慕啊!现今,大货车不消说、大多家家都有小汽车,有的还不止一辆。白天都忙着,晚上停的满街盈巷。过去,全村很少有12吋的黑白电视机,现在家家都看的有遥控的大彩电。过去 村里只有一个电话,现今 人人都有多功能的智能手机。这一切沧桑巨变,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过去雨雪天,因村中的道路泥泞,我们上学时 男娃多穿泥屐、披蓑衣,现在的年轻人恐怕连见都没见过。后来 情况略有好转、才有了雨靴,可现在都是水泥路了,雨靴都闲置着无用了。
过去,广大农民成年累月的劳苦,也没有啥收入。现在 国家不但免了几千年种田纳粮的农业税,还倒给补贴。尽管每人每月给100多元养老金较少,但是知足常乐吧。
当然,世上的一切人和事、都必须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其长处、也要看到其不足,这样看 才比较客观公正。实行新政策以来,国强民富、有目共睹,暂且打住。同时出现存在了许多新的问题:如物价疯长、看病贵、上学贵、房价高、贫富差别大,尤其是贪官污吏多的国家屡除不尽等等。这些社会弊病、我们眺首期待着 国家正在逐渐地纠正克服。
正可谓:
1
不 堪 回 首 忆 当 年,
缺 吃 少 穿 好 寒 酸。
物 品 匮 乏 凭 票 买,
无 可 奈 何 度 艰 难。
2
欣 逢 改 开 世 事 变,
丰 衣 足 食 尽 开 颜。
国 强 民 安 庆 太 平,
怎 不 纵 歌 颂 今 天!
(参照原村史,把我村以往的概况 简述如上。也没啥条理和章法,乱七八糟、比较啰嗦,请理余择优选择参考。若有能被采用的,也算是为重修村史尽了一点绵薄之力,甚为欣慰!)
(本文中的大部分照片、都是呼正贤老师热心帮忙拍照的,顺致谢忱! 另外,此文本是一篇,由于篇幅较长,故分为上 下两集,分两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