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十辑)「飘舞的剑」(4845辑)

九
桃红柳绿。丁琼选在家塾中,目光闪烁地看着教书的先生,认真地听课。
荷塘泛波。丁琼选抹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又一丝不苟地用毛笔写着大字。
秋山红叶。丁琼选手执书卷,踏着落叶,背一段书,又看一看书卷。
白雪盈峰。丁琼选和丁岩斑、王雨生以及几个同学,走出了家塾,来到了雪地里,放下书包和烘笼,打起了雪仗。

春花秋月,光阴荏苒,不知不觉中到了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
又一个秋高气爽的季节,一群年纪参差不齐的学子骑着马在开满了黄色野菊花的山道上奔弛。他们都已经取得了秀才功名,正往省城贵阳进发,去参加这一年的乡试。
二十三岁的丁琼选是第一次参加乡试。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中举人。自从因为逃学被父亲打过屁股以后,十多年来,自己一直都很努力,去年考秀才曾经以大定府第一而名震一方。在此之前,他又曾向历年考上的举人请过教。这次乡试他可说是胸有成竹、势在必得,所以轻快地打马扬鞭,显得格外地风华正茂,英俊潇洒。
到省城进了考场后,丁宝桢由于作好了充分准备,接到卷子就奋笔疾书,不到一半时间就交了卷。他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 地方没有答到。

丁琼选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到了秋帏之后的某一天,从平远州城里飞弛出三骑快马,出织金关,过蔡石桥,越石矸河,最后来到了牛场镇,一直跑到了丁府,为首的报子高声叫道:“报——平远州牛场镇丁府丁琼选中癸卯科第二十名举人!”
丁琼选的父亲丁世棻笑容满面地迎出门来,接过喜报,连声叫:“看赏看赏!放炮放炮!”
丁府院内马上就炸开了鞭炮。
丁琼选的母亲魏夫人忙不迭地为报喜人倒茶,递红包。
丁琼选极力掩饰自己内心的欢乐,直到终于掩饰不住,脸上笑开了花。
丁岩斑和王雨生闻讯兴冲冲赶来,一边一个拥抱了丁琼选。
丁府新中举人,宴请先后教过丁琼选的几位先生。
丁世棻举杯祝酒:“犬子不才,承蒙诸位先生悉心教导,方才得有今日,世棻特备菲酌,略表谢意。请!”
先生甲:“将门虎子,古今同然矣!世兄自幼便得世翁直接施教,自然早有造诣,我等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丁世棻:“哪里哪里,丁琼选于道光十六年入学,至今七年有余,七年中若无诸位先生精心栽培,决然不会求得今日功名。老先生请!”
先生乙:“去岁老世翁得授本省镇远府训导,今岁世兄又得中举,可谓双喜临门,足证不愧书香门第也!”
丁世棻:“敝门世代,从没有哪个中过举人,即使我父亲做到了酉阳知州和昭化知县,也只是个恩贡出身。而我连考了二十年,也始终没有能够中举,蒙巡抚陈公恩典,去岁得任镇远府训导,虽稍有慰籍,仍然深感愧对列祖列宗。一直担心的是儿孙会不会一辈不如一辈。幸好琼选还算争气,已经成为我们老丁家第一个举人,我这颗提起来的心也就落下来了。在此,再敬各位老先生一杯,请!”
先生丙:“我看丁公子,二十三岁就中了举。听说在贵州新中的五十名举人中,三十岁以下的就只有丁公子一人,可见少年有为,前程无限呀!”

其时,丁琼选的岳父谌忠也在座。谌忠:“老朽有一仙友,曾为敝婿掐算过了,敝婿有至公卿之命。诸位信也不信?”
先生甲:“琼选世兄天庭饱满,眉间放光,确也是公卿之象。世兄,我敬你一杯!”说话间已倒了两杯酒,一杯递给在座的丁琼选,一杯自己抬着,欲与丁宝桢碰杯。
丁琼选:“谢谢老师栽培!”与先生甲碰杯一饮而尽。
丁琼选再举杯:“各位老师,父亲大人,岳父大人,宝桢今日虽然中举,全靠各位老师教导之恩,父亲养育之恩,岳父信赖之恩。宝桢永生不忘,敬谢一杯,先干为敬!”

众长者齐饮之后,丁琼选又举杯:“各位老师,父亲大人,岳父大人,宝桢今日虽然中举,却不敢稍有懈怠。大丈夫人生一世,不求显世扬名,但求精忠报国,中了举人也只是打了一个基础,琼选下一个目标便是进士。这个目标比中举人难上一百倍,千百人就是迈不过这道门坎而望洋兴叹!宝桢在各位父老面前喝下这杯酒,请各位父老见证,我丁琼选三十岁之前,一定考中进士!”
众人叫好声中,丁宝桢将酒一饮而尽。
先生乙:“世兄天资聪慧,才华出众,又有老世翁引导,金榜题名指日可待矣!”
先生丙:“我们大家就等着再喝丁公子进士及第的大喜酒了!”
众人又是一片叫好之声。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