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九辑)「飘舞的剑」(4840辑)

八
大旱之年。烈日当空,小河断流,稻田开裂,草枯叶落。
乡民们抬着龙王牌位,抬着三牲彩礼,敲锣打鼓地往龙潭走去。一边走一边喊:
天干天干,
百姓可怜,
求天下雨,
保护秧田,
求天雨,求地雨,
龙王菩萨大雨,
秧苗活起来,
百姓活下去……
求雨的队伍越走越大,经过丁府的时候,队伍中的王雨生向站在门口看热闹的丁琼选招手。丁宝桢便加入了求雨的队伍,跟着大家喊着往龙潭走。
求雨的人们来到了龙潭边。那是一泓洞中泉水,潭畔一株檬子树绿影婆娑,在四外赤地的对比中显得格外的突出。
人们将龙王的牌位搁放在龙潭边,牛、猪、羊三牲的头分别装在木盘里也搁在牌位前,隔五寸远插了一柱袅袅飘烟的信香。一阵锣鼓敲响过后,一位戴着巫教法师帽子的长者高声念道:

大清国贵州省平远州牛场镇全体百姓,为今年大旱求雨事,恭乞龙王菩萨。今年入夏以来,方圆百里之内久旱不雨,河水断流,田开苗枯,眼看苍生无粮可续,顿失生路,而今希望仅存,望龙王菩萨垂怜,普降甘霖,以活遍地庄稼,救万千百姓。宏恩大德,无以为报,唯献三牲以表众心!

又一阵锣鼓声中,法师将三牲的头一一扔进龙潭,众人全跪在地上频频磕头,口中直念:“龙王菩萨,可怜可怜……”
王雨生悄声对丁宝桢:“这么多人的诚心感动龙王菩萨,今晚上就会下雨了。”
丁琼选:“有这么灵吗?”
王雨生:“这个龙潭灵得很呢!”
丁琼选:“下雨了我就相信它灵,如果不下雨我就不相信。”
这时候,众人磕头已毕,又收拾起龙王牌位,敲着锣鼓往回走,边走又边念:“天干天干,百姓可怜……”

丁琼选离开求雨队伍回到家,对父亲丁世棻说:“父亲,我们求雨去了。”
丁世棻:“没有用的。”
丁琼选:“可是王雨生说这个龙潭灵得很呀!”
丁世棻:“龙潭这么小,不会有龙王的。你不是读过《西游记》吗?只有东海龙王敖广,才有资格行云布雨啊!”
丁琼选:“唔,父亲说的是。”
丁世棻:“大家这么求一趟不过是空怀一个好的愿望罢了。”
丁琼选:“那么,父亲,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丁世棻:“下雨是老天的事,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做一件事,你知道是什么事?”
丁琼选:“不知道。不过我相信父亲说做的事必是该做的。”
丁世棻:“而今久旱不雨,很多人已经在吃树皮草根了。长此下去,是要饿死人的呀!我想设个粥棚,用我们家的粮食煮粥以斋饥民。”
丁琼选:“父亲说的极是!这就是古人说的‘拯斯民于水火’啊!”
丁世棻:“那我们就做了啊!”

一间凉棚,挂着“丁府斋民粥棚”的牌子。
众饥民排成了长队,挨次接粥。
一个老婆婆端着一个破碗排在了队伍的后面,丁琼选接过她手中的碗,到粥棚里接粥。
掌勺的家丁取笑:“少爷,你也是灾民呀?”
丁琼选:“我为后面那位老婆婆接的。”
掌勺的家丁舀了一大瓢粥倒给了丁琼选:“好少爷!多给你一点。”
丁琼选将粥碗送给了老婆婆。
老婆婆:“少爷,你同老爷一样也是善菩萨啊!”
这一年大旱给家乡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倾尽家中历年储备的粮食赈济灾民的善举,给年轻的丁琼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