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57》「飘舞的剑」(4839辑)

晨间寄语
寒来暑往,曾经的工作形成条件反射,关注夜来的贵州新闻,省政府布署有关部门搞好冻防滑,确保交通运输安全,让我想起我们全县上千公里的县道省道。
所谓高处不胜寒,尤其在风口上,即山区高处的两山之间,盘山公路的拐拐上,挖开通路的山丫口,只要气温下降到零度,这些地方的通行就十分困难,别人上不去我们必须去,查勘道路是交警必须的职责。正因为职责所在,每到严寒,天色蒙蒙,大雾笼罩,同志们就要早早起来,奔赴各自的责任区域,提前到那里把情况逐级反馈,是否决定封路。是现场查勘而不是根据天气预报,并迅速通知交通运输、客运单位或个体户…,若干年里,年年如此。
季节变化有它的规律性,我们在那里一是坚守,二是排除险情。山区的冰冻很特殊,只要起了“桐油凌”,你就是上了防滑链条也危险,吨位重点的车还有点作用。“贵州下雨如过冬”,桐油凌就是先下雨,后结冰,再下雨,又结冰,这样的冰坚如顽石,你用钢钎凿都凿不动。我在北方也跑了那么些年的车,北方的冰是冰雪相加,轮胎压上去有让份,再加上防滑链的碾压,所以还有点办法。而贵州山区的桐油凌就讨厌得多,以前的老办法是洒防滑沙子。老驾驶员都知道,山区高处路段,公路部门都修得有窑洞似的、储有细沙(俗称防滑沙)的处所在路边,就是留待冬季防滑用的。后来也洒盐,但是高处坡度上的盐洒流走快,气温继续下降还要凌,我们得不停地做这些工作,可以说,有交警的路段更要确保安全,半点马虎不得,有时一上去就是一整天。在没有升温的情况下,夜间只有守在那里,封路,暂停通行。
我们戏称自己是乡下警察,乡下警察没有那么多的城市拥堵,但却时与塌方水涝,冰雪凌灾抗争。写到这里,我又开始心疼我那些仍在岗位上、和我所描述的冬季里的同志们,我虽身外却心欲赴,向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们致敬!
新的一天,早安!
2023.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