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高山流水,原名王树祥。大学一线教师,念物理专业,从事电子和自动化的教学工作。酷爱古诗词,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诗情于我,如饮醇醪。

七律.函谷关怀古
高山流水
天开函谷控皇京,俯瞰山河草木横。兵动雄关六师血,西来紫气五千声。
一丸岂可图王业,千载谁曾下旆旌。
卫土终难凭绝隘,犹须手握百寻缨。
相对论的启示
高山流水
牛顿运动三定律,物理殿堂光熠熠。
所有经典之运动,都能由此说道理。
一九零五惊雷震,横空出世相对论。
爱因斯坦惊世举,物理学界很兴奋。
从此以太成枉谈,时间空间有关联。
时空运动和质量,一首壮歌响空间。
牛顿力学相对论,亦非鸡犬不相关。
高速时遵相对论,低速进入牛顿观。
两种理论能自洽,相互过渡很自然。
真理光芒耀长空,物理世界理论宏。
谈及狭义相对论,奇特结论令人惊。
一旦物体高速奔,所有常识不复存。
时钟尺子皆变化,正常测量却不准。

运动时钟会走慢,运动尺子会缩短。
高速世界奇特景,着实令人很茫然。
按此逻辑往下推,神奇事件不违规。
设有地球孪生子,命运却因运动非。
假想一个乘飞船,高速傲游宇宙间。
一个地球低速动,同时经过五十年。
哥哥宇宙还年轻,弟弟地球态龙钟。
这是物理之真实,粒子衰变已证明。
有人调侃爱氏翁,此种事情会发生?
爱氏未作直接答,神情狡黠意坚定。
只道他日有飞船,别忘带上我同行。
相对论有两假设,光速原理协变性。
是否同时两事件,参照系须先指明。
质量能量有关联,质能公式结论精。
时间定义从未有,光速最快未证明。
好在皆与事实符,逻辑推理无诟病。
狭义相对论成功,未有引力参与中。
理论虽好有遗憾,还须深研辟蹊径。

物质空间与时间,交织宇宙万物生。
爱氏认为互依赖,为此创建场方程。
方程一侧物质项,另侧时空结构形。
张量方程非线性,一切坐标形式同。
根据宇宙之现在,可推过去和未来。
广义理论提出后,三个判据出云霾。
火星近日点进动,光线引力场偏开。
恒星光谱有红移,天文观测证无猜。
广义相对论思想,打开宇宙一扇窗。
中子星成或暗示,浩瀚宇宙正膨胀。
引力波探无结论,量子引力课题新。
检测不拘太阳系,海阔天空任搜寻。
有人预测令人惊,爱因斯坦场方程,
中间加入试粒子,引力检测领域宽。
期待此后数十年,科学观测有进展。

七律.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高山流水
湘水青筠育隽豪,少时蛙咏亦惊骚。
罗霄已自通三略,赤水何曾按六韬。
谁决雄师凌美械,汝称星弹夺镔刀。
雄文指引轩辕路,虎视龙骧众首褒。
七律.西安事变(新韵)
高山流水
池畔华清尚有痕,张杨彼日岂无嗔。
倭兵已占东三省,元首空屯百万军。
剿共先于救亡事,请缨绝此战存心。
家仇国恨空怀憾,一义金兰雪窦尘。
注:张学良去台后被软禁在台湾雪窦山招待所。
好

七律.咏梅
高山流水
烈骨冰心雅韵传,芳华一缕泛春烟。
寒凝冻蕊颜光冷,风虐娇容秉性禅。
笑傲枝头情袅袅,逍遥雨后意拳拳。
吴溪越岭千年蔚,坐阅红尘伴鹤眠。
七律.晨吟
高山流水
梨花银絮落如绵,万径消形冷木残。
风卷雄楼车影瘦,心随寒意野林宽。
吟诗未就朝暾出,听鸟堪怜羽翼弹。
莫叹浩芒飞雪烈,蒸融之后泛春澜。

名篇欣赏
高山流水
金陵怀古.其三
王安石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潇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译文
金陵形势险固,向东流过万里长江,
插入云霄的天阙山双峰自古雄壮。
群雄角逐,只有英雄人物能得天下,中原南下的赵匡胤使争霸者一一投降。
今天的金陵山寂寥收敛了王气,
萧瑟的寒风吹拂着寺院的僧窗。
废弛的陵墓里可以捡到头盔宝剑
谁还会泪沾冠缨,为他们洒酒祭殇。

春风
王安石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译文
我在春风中匹马前行,
出使辽国北赴幽燕。
眼前的土地多么亲切熟悉,
怀疑来到了失而复得的祖国山川。
一道江流在树林外隐现,
阳光浮动在碧绿的水面
农人们在放火烧荒准备春耕,
原野地头飞扬着团团白烟。
春来了,柳树凭借着艳阳,
刚刚披上嫩黄的衣衫;
春雨催促着枯黄的草木转青,
这里那里才泛出新绿点点。
我多么惋惜脚下这片热土啊,
它在外邦铁蹄下已过了一百个春天。
回头四看,怎么不见故乡的迎春花?
这才明白我观赏迎春花开是在去年。

晨读
钟山晚步
宋·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赏析:
小雨轻风落楝花”
濛濛细雨中楝花被徐徐微风纷纷吹落。
楝花,楝科植物川楝或苦楝的花。花期恰处农历春尽夏来之时,是二十四番风信花的最后一花。
首句,点明时间为初夏时候。通过细雨,轻风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细红如雪点平沙”
细小的楝花像雪花一样点缀在广阔的沙滩上;
“细红”这里指代楝花。这二字,写得极好,形象的写出了楝花的色彩。
“如雪”这里将楝花比喻成雪花。这二字,用得极好,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
“点平沙”三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楝花坠落在广阔的沙滩上的美态。
次句色彩靓丽,用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楝花的形象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初夏风光的喜爱之情。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漫步在江边的村路上,几户人家以木槿作为篱笆,用竹子建造的房屋;还能常常看见卖宜城佳酿的酒家。
槿篱,木槿篱笆。竹屋,用竹子作材料建造的房屋。亦泛指简陋的小屋。酒家,酒肆,酒店。
“时见”二字,写得极好。写出了诗人的悠然闲适的心情。
小结:诗写初夏景物及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全诗四句皆为景语,寥寥数语,一幅迷人江南水乡风景图跃然纸上。没有尘世的纷争,有的只是一片怡人的宁静与和谐;
诗中虽然没有诗人的影子,但诗人舒适惬意,悠然自在的心情却溢于言表,表现了诗人对晚步途中景色的喜爱,对江村生活的享受。

过陈琳墓
唐·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充满了仰慕和感慨的笔调。诗人表示过去在史书上读到过陈琳的文章,而今天在漂泊流转的生活中恰好经过陈琳的坟墓。这种开篇方式凸显了陈琳在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并引出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颔联中的词客指的是以文章名世的陈琳,诗人认为如果陈琳有灵,应该会了解自己。而“霸才无主”则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表达了自己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的境遇。这种对比,既是对陈琳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的自负和无奈。
颈联通过对陈琳墓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陈琳的墓前石麟已经埋没在萋萋荒草之中,而重用陈琳的曹操所建的铜雀台也只能对着暮云愈显其荒凉。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尾联表达了他对陈琳的缅怀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面临困境的无奈和惆怅。面对现实的不如意,诗人甚至一度产生了弃文从武的想法。
诗中,温庭筠通过对陈琳的赞美和对自身境遇的感叹,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自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初冬
宋.陆游
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
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
赏析:
开头两句“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是作者的自述。
陆游说,平生喜欢诗句,也写了不少诗词,但却极其喜爱初冬季节屋顶上的瓦霜之景。
领:统领,带领。
流光:指如流水般逝去的时光。
透过首句,我感受到陆游对自己平生的创作感到自豪。他一生笔耕不辍,在诗词上有很高成就,现存诗作有9000余首,能有这么多诗词作品,怎么能不自豪呢?
次句“绝爱初冬万瓦霜”笔锋做了转变,既表达了作者对瓦霜之景的喜爱,又点明了时间已是初冬了。
这个季节最让人怜爱的自然就是霜,“万瓦霜”让我想起了:清晨之时,霜盖万瓦的景象,晶莹而壮美,但霜极易消逝,这样的景象美好而珍贵。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天渐渐寒了,大地日趋寂寥。经历了秋天的绚烂,枫叶渐渐凋零残缺,但越看越好看;梅花还没绽放,但它的花香早已飘向了远方。
这两句写得真美,读来别有一番韵味。枫叶与梅花,给冬日增加了不少艳丽与芬芳。虽然枫叶变得稀落了,但在作者的眼中却越是残缺越美;虽然梅花尚未开放,但在作者的心中早已闻到梅花香。
这是多么优雅的人生境界,我感受到作者恬淡从容的心境,所看之景虽然残缺,但依然是美的;梅花还没绽放,在意念中就感受到它的清香。
此时的陆游已是暮年了,或许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不禁感叹人生:“暮年自适何妨退,短景无营亦自长。”
人到暮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退避失去的了;时日不多了,心已无欲无求,却也觉得时光美好且漫长。在这伤感的叹息中,作者依然心怀美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末两句“况有小儿同此趣,一窗相对弄朱黄”描写了作者当下的生活,平淡而温馨,给人带来了温暖:祖孙二人在窗下对坐,老人怡然自乐,赏着初冬的美景,沏上一壶香茶静读古籍,孩子一旁玩乐。
纵观全诗,句句淡雅,写尽了初冬的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恬淡。透过诗句,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唐·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赏析:
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的霜露,早上起来走向那幽暗的南谷。
深秋时节,天气寒凉,大地上自然有寒凉的霜露。诗人深秋的清早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心情很失落。毕竟对于一个贬谪的人,深秋的闲行,肯定没有快乐可言。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片片黄叶覆盖着溪上的小桥,荒芜的村庄只见一片古木。纷纷飘落的黄叶,落叶铺满的溪桥,一派深秋凋零的景致。
村庄里面没有繁杂青翠的树木,只见一片古木,叶子已经落了,只剩苍劲的枝干在秋风中傲然挺立着。这一片古木,没有其他的杂草树木相伴,只有满地黄叶,像极了此刻孤单的作者。
因为贬谪来到此地,远离了繁华喧嚣,只能在这荒僻处安身,默默孤寂地生活。
这些树木在这么僻静的地方,在这几乎不会有人来访的地方,默默地生长着,一直长成粗壮的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天寒山花疏落而寂寞,深涧的泉水若断若续。诗人在南谷荒村中闲走,此刻正是寒凉的深秋,山花也天寒而稀少,幽深的泉涧中水流没有那么迅猛,而是断断续续,更衬托出大地的沉寂。
诗的前六句通过描绘所行南谷的所见所闻,写尽了南谷途中荒凉的秋色,给人衰退,寥落之感。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我已经很久不在意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了,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我还要惊恐呢?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所见的景色引起了自己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驱散贬谪带来的忧伤。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倒是加深了它的孤独寂寥之感。
诗句的结尾,诗人虽说是自己已经超然物外了,但只是表面上,内心并没有 真正放下。若是放下的话,就不会有惊麋鹿的感慨了。
未能忘却的机心,担忧害怕的心,因麋鹿而越发明显,所以此刻是愁绪满怀,愁上加愁。
全诗紧扣题目“荒村”,通过写霜露、幽谷、黄叶、古木寒花、幽泉、麋鹿等一系列景物衬托所行之地南谷的荒凉。本就荒凉之地,再加上季节是秒秋,使得这一系列的景物呈现出浓厚的时令特色让人感同身受。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唐代 • 皇甫冉
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
江客不堪频北 顾,塞鸿何事复南飞。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赏析:
诗人在开篇介绍了万岁楼的地势特征,“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诗人登上高楼,环顾四周景物,只见远处的水滨和群山汇合在一起,更显得青翠缥缈。
极浦,指视线尽头的浦口;遥山,即远山。“独立”二字,展现出楼阁挺拔高耸,远远高于周围的建筑物。
诗人睹物生情,引发了内心的各种思绪。“依依”二字,表示恋恋不舍的状态,其中既有对故园和亲人的思念,也有对京城的美好记忆,不一而足。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表达出诗人的思考,“江客不堪频北 顾,塞鸿何事复南飞。”诗人长年累月地过着客旅生涯,同时他又了解到北方地区正在发生激烈的战事。
他虽然渴望投笔从戎,可惜自己经常疾病缠身,卧床不起,一腔热血最终被满腹悲愁取代。一个“频”字,传达出诗人对时事非常关心和牵挂;“不堪”二字,又体现出一种无奈之情。
诗人正显得焦急,忽然看见一群塞雁正在向南飞行,作者借此点明深秋时节,同时也委婉地道出诗人的猜测。或许它们可能带来关于战事的消息,于是作者的心情顿时又变得更加沉重。才子不堪北望,乃是伤其事;大雁何事南飞,却是伤其时。
颈联深受后世诗评家称赞,“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丹阳和瓜步,分别指丹阳镇和瓜步山,都是作者在高楼上视线所及之处。可是由于寒烟缭绕,秋意深浓,作者远观丹阳,感觉寒烟积锁;回看瓜步,又叹息远树萧疏,诗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悲戚之情。
这一联的对仗极其工整,前两字地名相对,后面的“古渡、空洲”都是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的组合,同时也是形容词加上名词。“古渡、寒烟”又是叠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积、稀”,则具体展现出渡口与小洲上朦胧和空寂的场景。
结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襟怀,“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作者担忧前方战事还未平息,百姓们依然深陷刀兵之苦,他希望朝廷增派勇猛的将士前往边塞平乱,让社稷早日恢复太平。
一个“犹”字,表明当时的大唐王朝正由盛转衰,可以运筹帷幄之人少之又少。战国时代齐国的鲁仲连曾智退秦军,诗人叹息朝廷中有谁可以效仿先贤,为朝廷分忧。全文情景交融,描写了作者登高远望的景象,也表达出作者对国事的担忧,更彰显出诗人思念故园、祈盼和平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