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56》「飘舞的剑」(4830辑)

晨间寄语
在农村,老的保守观点认为,城里人的人情世故淡薄,隔壁邻居很少往来,我有以为然。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缩小三大差别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那个时候,从衣着的直观上,就能看出城市人和农村人的区别,其余差别可想而知。农村人进城好奇,走哪里东张西望。别的地方我不敢讲,但是贵阳人有句话:“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县份上来的。”这句话的褒贬不说,却让众多“县份上来的”不太高兴,“县份上来的”怎么了?从中国的近代史看,无不意味着“农村包围城市”……。然而,事实上由于那时农村城市的比例、比较悬殊,加上直观上的明显差距,形成偏见是自然的。现在不同了,你到农村看看,让城里人羡慕的地方多了去了。

本篇想说的话题是睦邻友好。
小区人吵架不管不顾的,似有十大冤家九大仇的架势。旁人劝道:“何必嘛,一个小区住起,早不见晚见,即便是老死不相往来,天天板着个脸走路,累不累哟!”其实,这都是物质条件在作怪,再以素质教养相差,内敛与张杨跋扈的存在,类似现象老是不断。又让农村来的说:“看到一个二个眼镜领带的戴起,还不如我一个乡下来的老奶奶!有哪样不能好好嘞说嘛,哎。”似乎,老的观念也好,新的社会结构也罢,只要人的素质教养不提高,睦邻就难友好。
我刚转业回来那阵,在一条小街上租房子住,在城区派出所上班,出出进进打个招呼,笑着说话,街坊四邻红喜白事你来我往,到现在,偶遇那条街的人,亲热得很,站在街边要摆半天,亲热好一阵。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远亲不如近邻。左邻右舍相处好了,回家出门,走路都要轻松些。我们贵阳县城经常来来去去,两边都有亲朋好友,有事总要走。当我们开门时,隔壁邻居会开门出来看,知道是我们,也就放心了。人心如是,彼此相互关心,不好吗[OK][爱心][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
2023.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