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火车
马绍华
孙子练完钢琴,自己玩起了开火车,客厅的地上,铺上了园形的火车规道。充电的小火车拖着车箱,一卷一卷唱着优美的儿歌转着。第一节车箱里,一只小猴子坐着,两手不停地敲着鼓,节奏与歌曲那么和谐。孙子蹲在客厅地上,一边玩着火车,一边用废纸折叠起小飞机。多幸福的现代小孩,我情不自禁想起六七十年代,我们自创的小火车。
读小学的时候,作业及乎不多,周未,我们连队的所有小伙伴,不约而同地凑到一块玩游戏。我们最开心的就是,和高年级的大孩子一起玩开火车。我们的火车不是现代的玩具火车,而是,把两辆小木头架架车的车把套在一起,由一个初高的有力气的大哥哥,坐在后车上,掌握前排车的车把。前后两辆车上坐满了小伙伴,慢慢的顺着坡顶向坡下的河滩冲下去。等到车自然停下,我们拉的拉,推的推,分别把两辆小架架车推上坡顶再开火车。
我们连队的南面小山坡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一直通向三道河的河滩,河滩又宽又大长满了绿绿的草坪。躺在草坪上翻跟头,草软软的很舒服。这个河滩就是连队小伙伴的游乐场。玩累了,趟趟河,钓钓鱼,捡几片薄石片,投向河面,翻起六七朵水花玩的很嗨皮。这个河滩有一条路通向山坡,小山坡上长满了嘢刺花和五颜六色的小野花。还有许许多多像似被人工修剪过一样整整齐齐的一片又一片芨芨草。从这个山坡,到河滩有八百多米长的路段。路段有几个大拐弯,两边有山坡坡。每当,我们坐着小火车从山顶向河滩滑下,遇到拐弯时,掌握方向的大哥哥,很小心的掌着前排的车把。如果,车速有些快,前的大孩子们会用自己的鞋底擦在地上当刹车。总之,玩的时候,必须想到安全。
可是,坐在前后车车上的小伙伴,又唱又笑,又喊又尖叫。仿佛坐着火箭在太空游戏,开心的快乐的笑着。微风也来凑热闹,它轻轻吹佛着我们充满快乐的笑脸,绿色的河滩上回响着我们天真欢快的笑声。河滩旁的三道河水不停地日夜哗哗流着,好像一种美优的音乐伴奏在我们耳旁。翠绿的芦苇也轻轻摇动着腰身,好像在集体起舞陪我们欢笑。芦苇丛中的野鸭飞上飞下欢快的歌唱。我们心爱的小火车呀,飞快地转着车轮,载着我们的快乐,载着我们农场孩子的童年欢乐驰向河滩,这里是苍天恩赐给农场孩子的天然的游乐场。
每次当小车刚停在河滩上,男孩子们很快推着空车跑上山坡顶上。几个女孩们笑着跑着,追着闹着也跑上山坡上。大家又抢着挤着坐在两辆架架车上,这是让我们倍感快乐,能走能跑能开着走的动感小火车。我们一趟趟从山坡上滑到河滩,又一遍一遍的从河滩把空车推到山坡上。玩呀笑呀,笑着唱着。玩的太累了,我们跳进小河洗洗脚,淌淌水。也有几个躺在碧绿的河滩上,幻想着能坐上真正的火车,哪该是多么幸福呀。几个小女孩窜到芨芨草丛里,小心的轻轻抽出芨芨草的嫩杆,放进嘴里嚼着。芨芨草根部发白的那一节吃起来又甜又嫩。河滩上有一种一簇一簇的细叶草,当你拔出它的根部时,有一小块一小块的黑灰色的带着奶浆的根系。拿到河水里认真洗呀洗,洗干净沙土。放到嘴里嚼呀嚼,过一会发白了,放在手上一拉,像拉条子,也可以吹出泡泡。这种叫不出名子的植物,我们叫它“嚼牙根草"。男生女生都喜欢嚼,多拔一些可以洗干净,装在玻璃瓶子里,冬天嚼。当然,我们会在河边上找一串串的野葡萄吃,酸酸甜甜,吃的满嘴巴满脸紫色。有的男生还带着鱼钓在河边钓鱼,有的男生会在芦苇丛里寻找野鸭蛋和野鸡蛋。当然也会有人从家里悄悄拿来几个洋玉,大家和泥巴包住野鸭蛋和野鸡蛋,和洋玉放在柴火推里烤。把钓的魚洗干净收拾好,撒上盐和辣椒面用长长的红柳串上,放在火上烤。总之,农场的孩子不会在外面饿死,生存的本能超强。大家围在一起坐着吃着自制的美餐,喝着河水边,我们用手挖的清泉水。一边吃,一边讲故事,唱歌,做游戏。我们每家每户都一样贫穷,可是,我们很快乐很开心。从来不知道攀比,不知道炫耀。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子,农场的孩子。每当吃饱了又疯了一样接着玩,再把空车推上山坡,再玩开火车。忘记了回家吃饭,没有感到一点累。疯呀玩呀,快乐的像一只只小鸟,叽叽喳喳叫着,唱着笑着。一玩就是一整天,大的带小的,邻居的大孩子带着邻居的小孩子。哥姐带着弟妹,互相依靠,互相帮助。我们常常忘了回家,这里有太多的童趣和快乐。
兵团的大人都很忙,按时上下班,还要开会学习,扫盲认字。根本顾不上带自己的孩子,父母大人们各自忙自己的工作。所以,小孩们过早的承担家务,带弟妹,学做饭。那个年代,小孩是没有玩具的。所以,能有连队的架架车玩,是很幸福的事。我们最爱玩的就是这种开火车的游戏,天天想玩,玩不烦,不怕累不怕苦。玩的开心,玩的忘了看太阳落下山。多么快乐天真的童年,多么开心的开火车游戏……
“奶奶,我的2023次列车,己进入太空规道,下一站将到达水星站,请各位旅客作好下车准备。”小孙子轻轻推了一下我,微笑着看着我。我的美好的回忆,被小孙子的声音打断,我怀着特别浓的情感,望着孙子的小火车。三代人的不同的童年时光。伟大的兵团从艰苦奋斗,终于走向了辉煌。

作者简介:马绍华,女,回族,1959年10月出生。
1980年六十四团一中文科毕业。
兵团四师第二代建设者,属退休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