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文/朱慧
解读冬至
怎么也读不懂你
冬至 是失约的节气
行至未有止
欺骗了迟到春日
撞进隆冬门槛
上演最为冷酷的冬季
依旧雪天冰地
依旧寒风习习
依旧总觉棉衣薄
依旧偎依火炉祛寒气
僵硬在风中的柳枝
少了往昔婀娜风姿
失约春阳晚来迟
释放的温情
少些暖意
只有冷艳梅花
孤傲惊艳这个冬季
似在告别
这冷寞的冬日
我索性站立在
冬至黄昏中
跺着脚,呵着气
搓着冻僵的双手
等待早春问候致意
小时候的冬天,每到“冬至”前后,猫在爷爷奶奶身边晒太阳,总听街坊邻里的老人聊起旧时节的“送冬”习俗,言道“冬至送冬,父母安宁”…小孩子都好奇:“送冬是什么?”那是在日子都过得紧紧巴巴的年代,很多家庭条件差,北方冬天的冷,对老年人而言是极难熬的,也是各种致命性疾病的高发期。故而旧时北方人讲究“猫冬”,少外出、蓄能量。
而更多的老年人则是“熬冬”,这是一年一度的大关卡,熬过残冬,便有春的希望!因此一些北方地区呢,到了冬至这天,出嫁的女儿便买上厚暖的衣裳、带上精细的吃食、抱上白胖胖的孩子,回家看望父母。给父母添冬衣、添口福、添和乐,盼望父母安康合健。父母兄嫂弟弟弟媳乐呵呵地给上门送冬的女儿包一顿热乎乎的饺子,一家人热气腾腾的度过这一年中日光最短、寒气最重的一天。——此谓“冬至送冬”。
如今生活一年好似一年,“送冬”的习俗也渐渐失传,日子过得太忙,冬至也就成了个寻常日子。想得起来的煮碗饺子汤圆,想不起来的也就草草而过。唯有家里的老人们,数着日子盼年关盼团圆,才想得起这原本该是个儿女团圆的好日子。
曾经电视节目中屡屡聊到很多“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他们健忘了许多、忘了当下,却牢牢记得住幼时的你。这便是父母。
冬至当如何?南南北北的我们,又何需在吃饺子还是吃汤圆上面打着嘴仗?!也许,冬至,咱们当是该回家看看。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分享留言点赞赞赏,分享产生价值,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合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