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义渡
作者:黄明山
红三军团过茶山,
倭寇阻击闻风胆。
智斗三天敌降退,
军民共搭楠浮桥。
驻守黔北扶主力,
遵义会议乾坤定。
四渡赤水向云去,
重温党誓越雄关。
注:茶山关(茶山关渡口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胜利村与遵义县尚稽镇茶山村交界的乌江上游)是古代川蜀通往云贵的必经商贸驿道。其地势险要,悬崖峭壁,道路崎岖,林木遮天掩日。从乌江南岸山顶下到江边渡口约一小时。
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三军团主力在夺取洛旺河渡口后,经由马江山(现冯三镇)到下马场(现楠木渡镇)到乌江南岸,到达茶山关渡口一带。此时驻守在乌江北岸的黔军闻风而逃。红三军团主力接到指令后抢渡了乌江茶山关、桃子台渡口等处。
1月3日至6日,红三军团从茶山关、桃子台等渡口,奉命驻守茶山关、尚稽、懒板凳(南白镇)和刀靶水一带,随后红三军团总部也进驻尚稽,并很快部署红三军团四、五、六师分别驻防乌江中游刀靶水到楠木渡段,警戒驻守贵阳的黔军,协助红一军团及中央主力进占遵义,为遵义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
1939年,奉民国开阳县政府之令改楠木渡为义渡,扩修渡口码头和两岸道路,并新造渡船两只,开阳县长解幼莹参加义渡落成典礼。1944年,开阳县发动民工改修开阳到楠木渡公路,但未能通车。解放后经数次修建,1963年全线通车, 渡船也改为机动船,是贵阳市现存唯一的通车机动船渡口。
1982年乌江茶山关渡口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红军从楠木渡抢渡乌江的状举,2003年8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开阳县马场镇更名为楠木渡镇。(参考文献——方志贵阳·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