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说:“如果诗歌处于以别人看不懂为荣,越来越小众的趋势,我认为是有问题的。诗歌当然允许很高雅的、很个别的个体存在,但主要的潮流还是要更加引起大家的共鸣,引起人们喜爱”。可为什么偏偏有人固执,死不悔改地背道而驰,故作高深而众叛亲离?————思归客文学系列丛书《今日诗坛》征稿倒计时开始。欲投从速,过期不候……
——思归
时间上的快与慢
文/孔飞37
当幻想大面积风卷残云般的收获时
但又不得不一垄垄精雕细琢的劳作
每一点收成都是期盼已久的邂逅
时间上的快与慢真不耽搁这一时半刻的功夫
天凉了天热不凉不热的刚刚好
在时光的定格里各有各的用处
每一寸光阴都有舍与得的况味
每一方土地都有甘与苦的滋养
从繁华似锦密不透风的绿意情绸
到万木萧疏一眼望穿的田园别墅
从星期一到星期三到星期天的蛙跳
时间的快与慢都是此时此刻的心情
新生与终老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幸福与苦难总是悲喜交加一起到来
经过的和没有经过的从来不分先后
时间上的快与慢,不过是人生的一块点心。

指缝中流失的光阴
文/孔飞37
指缝太宽,宽成了五指山
任谁也逃不出自己的掌心
小小的人儿迎风沐雨任我行
心中有数的淡然一笑可奈何
最灵活的常常是看不见的心思
手指头思想可以散射成巴掌地
可以是握着的有意思的一支笔
可以是垂垂的含苞欲放的花期
握紧的砂砾随风飘扬
掬起的清泉叮咚作响
插进草丛的生根发芽
抽回的双手鲜血淋漓
磨秃了的指甲,有了坚硬的外壳
磨出茧子的手掌打破时间的沙袋
大骨节的指缝留下了笔耕的凹糟
这还是我的手吗?分明是我的脸

倒背手
文/孔飞37
腆肚皮倒背手迈着八字步
这得有多大的福分才能做到?
如今这身板儿不是硬朗
是僵硬。连倒背手也做不到
年轻时驴打滚的生活方式
不仅为焕发活力,因为时代节奏慢
现在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多改变
因为时代节奏快,边看边干成常态
曾经倒背手是腐败官僚的形象
腐败的土壤升级了连带着腐败也升级了
曾经走后门只为改善生活买到便宜的货
现在走后门会有权钱权色交易也升级了
倒背手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悠闲
这样的习性这样的悠闲也会被病痛拿住
医院也从小门诊升级到了三甲及更高档
努力活着为之所付出的代价也日益沉重

关于灵魂
文/孔飞37
生命是灵魂的载体
灵魂为所有的生命缚形
木刻的入木三分
一棵树的一片原野
灵魂像无处不在的尤物
在晨钟暮鼓的洪钟大吕里
在先生摇头晃脑的光影里
在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内心深处
灵魂像细弱游丝的一口气
就是精虫从生到死的过程
就是一次次奋起又沉寂再亢奋
就是死不瞑目。就是安详百年
可能是小草迎风的歌唱
可能是落叶如种子的怀想偶遇
可能是冰雪下深海里的蛰居
也可能是响彻天宇的遥远的雷声

关于干打垒的记忆
文/孔飞37(哈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我家的南面有一片开阔的麦地
家属副业队用干打垒方式筑起围墙
我的小脚踩在挟板间觉得云彩很近
后来围起的大院里就种了许多蔬果
茄子,辣椒,西红柿和诱人的黄瓜
后来墙下就有人挖了个狗洞
第一次去钻就被抓进干打垒的仓房
到了冬天,干打垒已塌陷了一个角
冬灌的麦地变成了滑冰场
机井的大坑上横了两根钢轨
有人像过铁索桥一样在上面玩耍
一幅老照片一片荒废的拓荒者营地
在哈密老城,我看到了城垣的断臂
看到了民居篱笆遮掩果树下的残墙
一直看到明清时的佛塔边关墩烽燧

作者简介:祝秀林,笔名:孔飞37。1962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1966年迁哈密。供职铁路建筑段,已退休。中铁作协、乌铁文联、哈密作协会员。开始文学创作于1983年,有小说《责任心》发表于新疆铁道报,有诗歌发表于天山路。2006有小说《两朵玫瑰》发表于西部文学。文学理念:这是一条最经济的发展道路,也是改变人心的艰难历程。出精品、传世之作是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