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著名作家吴勇老师的长篇历史小说《国之宝桢》(第二辑)「飘舞的剑」(4791辑)

第 一 章 大山之子
一
大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初夏的一天,贵州省镇远府训导丁世棻收到了远在黔西北平远州牛场家乡的次妻魏氏夫人的家书。其文曰:
世棻夫君台鉴:
贱妾从镇远回到牛场三月以来,承蒙主母谌姐悉心看顾,保胎得以顺畅,令妾倍受亲恩之福。而今分娩之期将近,谌姐虽可护妾安度难日,然妾毕竟初为人母,心有怕惧还在其次,更思夫君音容之切。望君接信后,向府学告假速回家乡,与妾共聆孩儿初啼之乐。言长纸短,妾引颈以望!至盼!至盼!

读过了信,丁世棻久久不能自己。
丁世棻曾经雄心勃勃地想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是时乖命蹇,连考了三次都没有中举,幸得朝廷于嘉庆十五年重开会试恩科,他才得以成为恩贡生,有了可以为官的资本。本来,按照原例,所有考取的贡生都应该到国子监去读太学,等候朝廷使用。但是后来朝廷改换了从简的办法,考取的贡生不再进国子监读书了,而是留在原籍听用。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虽然约束了一定的名额,但是不断产生的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的贡生,还是一年年的增多,对国子监形成了难以容纳的压力。朝廷不得已就实行了让一部分贡生不再进入国子监学习,而是留在原籍听用的办法。丁世棻还是比较幸运的,中了恩贡之后在家只等了一年,就补缺到了黔东南的镇远府学当上了训导。训导者,辅助教授、学正、学谕教诲生员之师长也,虽然没有入流,却也是一员最基层的小官。丁世棻知道仕途的艰难,所以很珍惜这个低微的职位,对生员的学业尽职尽责,因而深受生员和他们的家长的爱戴。
三个月前,随丁世棻长住镇远的次妻魏夫人已经怀孕七个月了,不但不再能够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她自己也需要照料了。为了不致影响魏夫人的正常分娩,丁世棻托人将她送回了平远牛场老家,由长妻谌夫人照料。丁世棻本来想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出生,自己都要等到暑期放学后再回家乡看望,但是,恰恰是在昨夜,他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梦,促使他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回家去探望一下了。
在昨夜的梦境中,丁世棻看见了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统治的姜尚,也就是那个八十岁才得逢机会施展本事的姜子牙,因为从上辈人就传下来说姜子牙是老丁家的祖先,所以丁世棻看见了姜子牙一点也没有感觉奇怪,只是很兴奋而已。须发皆白精神抖擞的姜子牙对丁世棻说:“丁世棻,当今之世,国势衰微,外有强梁,内有奸倭,江山社稷岌岌可危,亿万黎民劫难临头。救江山拯黎民,非有大忠大义大智大勇的英雄不可。纵观三千年我族,如此之人寥若晨星。不过既然传统未灭,这样的人物迟早就会出现。而今果然出现了,那就是你即将出世的第三个儿子。”
丁世棻:“先人如此看重末支小儿,真令我感动万分!”
姜子牙:“丁世棻,我现在就在赶往平远牛场的路上,要在令公子出生之前,注入我毕生曾有之精气神。唯望你将来作好管束和教养,勿负我二人之望啊!”
丁世棻还:“先人既如此看重末支小儿,敢不尽心竭力么!”
姜子牙:“如此我就放心了。我去也——”
容不得多想,姜子牙就像来得突然一样,又突然不见了……

丁世棻无法不相信这个梦,因为这也就是他冥冥中的心愿。就因为这个原因,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请假回乡,为了去领会与家人的天伦之乐,更为了看一看集聚了先人姜子牙精气神的孩子。
于是他就来给镇远知府齐彤请假。
年过不惑的齐知府:“世棻,你获恩贡不易,又得省宪垂顾,才得任府学训导。而今诸事方兴,非你不可应付,且只有将事干好了才有前程。若无太要紧之事,就不回去了可否?”
“我……”在素性威严的齐知府面前,丁世棻有点说不出口,“我……”
齐知府:“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了?”
“也不是什么大事。”丁世棻说,“只是贱内生产在即。”
“是第几个?”
“第三个。”
“啊……”齐知府沉吟了一会,“家里可有人服侍?”
“卑职家中另有一妻可以服侍。”
“那就不必去了是吗?”
“虽然并不需要我亲自服侍,却是因为卑职做了个梦,总记挂于心,不能不回去了。”
“啊?什么梦这么重要,说来我阅历一下。”
“我这个梦梦得奇特。知府大人,昨夜卑职梦见了我们老丁家的老祖先姜子牙,说他们满腔忠君报国之志未能舒展,郁结于心数千年之久,而今认定卑职将要出世的儿子是个人物,想将精气神尽聚于此子身上。期望此子将来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济世之才。——卑职知道梦中之事多不可信,然而又被梦境所惑而不能自己。故尔向大人告假一月。”
齐知府略一思索,觉得恐怕有些道理,乃道:“此梦大好!将来或许应验亦不可知。去吧,去吧!”

图片提供: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周舒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