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留痕【四】
作者-邸刚
谨以此文:

深切缅怀我的父亲母亲
第四节
(1976年12月至1997年12月)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我们兄弟姐妹们都在渐渐长大,有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为此,父亲和母亲都倍感压力。农村虽然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但生活环境毕竟不比城市优越,亲戚朋友纷纷给父亲做思想工作,劝说他尽快回原单位洗清冤屈,讨回清白,给子女们创造一个好的前程。
虽然岁月在流逝,但流水般的时间冲不淡父亲的战友情,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至此,全国走出了灰暗的十年光阴,父亲原单位的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虽然年华已老,但友情未变,并给父亲写来一封联名信,信中向我们全家人表示问候,分享了彼此的回忆和关心,介绍了515地质队已于1964年春,由河北省.唐山市整体迁徙至山西省侯马市。信中说:当年父亲受到了不公正的打压和迫害,声明原单位对父亲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长期积淀,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广大职工家属幡然醒悟,纷纷站出来为父亲鸣冤叫屈,诚心诚意为父亲声援,踊跃为父亲出面作证,呼唤父亲尽快回原单位落实政策,讨回公道。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父亲不愿再提起那段尘封已久的陈年旧事,本想让那段悲剧随风而去,把真相淹没于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殷切期盼父亲的早日归来,在家乡父老的耐心劝慰下,父亲决定与原单位的老战友、老同事们重逢,和母亲一同踏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
然而,平反昭雪的路并非一帆风顺。1977年春天,我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一切按既定方针办”是那个时期的指导思想。515地质队的领导以“两个凡是”为幌子,故意拖延时间不予办理,(两个凡是是指: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有特定的指向,目的是“强调了高举毛主席的旗帜稳定局势”。时任领导在原单位耕耘了二十多年,个人影响力根深蒂固,利益捆绑的关系户人多面广,擅权妄为,任人唯亲;派系斗争盘根错节,权力纷争;领导班子成员频繁更迭,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组织机构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各部门负责人思想僵化,不作为、乱作为,形同虚设;干群关系矛盾交织,乱象纵生等诸多不利因素,平反的路阻碍重重,父亲和母亲在申冤的路上艰难的奔波,经过四年又五个月的慢长等待,从希望到失望,甚至绝望,周而复始,充满了挣扎与煎熬。最终在原单位老战友、老同事和广大职工家属的呐喊声中,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侯马市人民政府的督办下,真相大白,1981年9月,含冤负屈近二十个春秋的父亲,终于得到了正义的伸张,沉冤得雪。历史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赢得了大多数在文革中被打倒、受牵连的老一辈们的支持。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事实依据印证父亲是清白的。谎言可以掩人耳目,暂时蒙蔽群众,但是,历史不会说谎,经过时间的积淀,谎言终将被揭穿,真相必将浮出水面。
经查:专案组一致认为,515地质队当年强行给父亲扣的“对国家粮食政策不满、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的帽子是荒唐至极的弥天大谎;处理决定是草率的、是毫无根据的抹黑、是彻头彻尾的政治迫害;是一起不折不扣的冤假错案。
做为一名久经沙场的【共和国人民功臣】,遭遇政治迫害二十年,因此,父亲母亲的前途受到极大的阻碍,子女教育和家庭前景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父亲心存爱国之心,正值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对祖国的经济建设信心满满,热情高涨。母亲受过高等教育,也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人才,随时可以为国家建设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然而,母亲却经历了二十年的农村落后环境,励练成一名家庭主妇,所学到的文化知识被淹没,毁于一旦。二十年沧海桑田,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想当年,父亲是中年人,归来已是两鬓斑白的老者,可以继续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剩余的价值,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1981年10月,原单位领导向父亲及我们全家人道歉,给父亲恢复了名誉和原职,我们这个历经磨难的家庭,苦尽甘来,恢复了城市户口,全家迁居山西省侯马市,为此,我们全家人欣喜若狂,我们这个家庭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为了让国家更好的发展,维护当时安定团结的局面,专案组负责人与父亲沟通后,父亲摒弃了个人的是非恩怨,相逢一笑泯恩仇,放弃了对始作俑者的追诉,让他们愉快地逃避了追究,他们对自己当年的年少无知感到痛心疾首,追悔莫及,诚恳向父亲及我们全家人表示歉意,并求得谅解和宽容。父亲服从大局,不计前嫌,彰显了父亲一直以来以大局为重,和宽宏大度的人格魅力,他的坦诚和光明磊落令人敬佩。然而,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善恶有报,正义的力量是无法被抹杀的。
人心自有向背,公道自在人心。感谢亲戚朋友们的热情鼓励,感谢曾经与父亲并肩奋战的老战友、老同事和职工家属们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感谢山西省人民政府和侯马市人民政府尊重事实,明察秋毫,为父亲伸张正义。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1985年10月,父亲辞去所有职务,办理了离休手续,过上平淡而宁静的生活,父亲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依旧保持着之前的作息习惯,每天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休息,日日如此,雷打不动,直到1997年12月因病去世。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敢言直谏,勇于担当,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经纬中,充满着坎坷和磨难,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用鲜血谱写了历史,见证了新中国的跌宕起伏,父亲的经历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更是一代人的红色精神的真谛,父亲用忠诚、坚韧和勇敢示范了什么是爱国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父亲生前常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值得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去守护”。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祖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革命前辈们的爱国情怀和精神力量。父亲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无法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但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尽管人生的道路可能会充满坎坷和曲折,但坚信自己的信念,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发展建设中,依然可以取得成就,历史并非只有成功者的故事,不被重视的奋斗者,可能没有闪光的荣耀,但他们的贡献同样伟大,同父一样,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初心,继续前行,才能不断进步,实现个人与国家共同发展的目标,父亲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
父亲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勇气,他不畏艰难困苦,敢于说真话,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他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奋斗与坚持的史诗,也是一面反映当时历史风云的镜子。
父亲的经历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只因为说了真话就会遭到打击迫害?为什么我们不能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是一种制度问题?还是一种人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让正义得到尊重和实现?

结语:这是一篇回忆散文,记录了那个变幻莫测年代的人和事,叙述了父亲平凡而不普通的坎坷经历和磨难,以及我们家庭的历史变迁和流失的岁月。这只是一个轮廓,目的是告慰父亲母亲的在天之灵,缅怀我的父亲母亲,追忆我们流失的岁月,还原历史真相,表达个人观点,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父亲的历史印迹告诉我们,无论遭受多大挫折和磨难,只要坚守初心,就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事实证明,历史的演变终于醒悟到,国家发展不完全由政治运动所决定,还得靠为政以德,执政为民;靠人民安居乐业,政治生态行稳致远;靠发展经济,实干兴邦;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苦难与辉煌,历史的车轮决不能倒退,只有牢记历史教训,才能在未来的征程中避免悲剧重蹈覆辙,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四节完.本文结束)
作者:邸 刚
撰稿:邸氏兄弟姊妹
终稿:2023年07月
作者简介

邸刚,男,网名菩提树,1957年7月7日生人,籍冀唐县,现居山西省侯马市,大专学历,工程师职称,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专业,曾就职于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自幼酷爱文学,博览群书,业余时间喜欢陶醉文字,并用文字记录生活,梦想成为一名作家.诗人,蓦然回首才发现吾已两鬓染霜,年过华甲,未成正果,觊觎努力写文说字,看否梦想成真,闲睱时间写些诗文等类作品,自认为写作之路艰辛而漫长,且不敢苟活于现状,决心用余生谱写诗文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