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朱鸿《长安是中国的心》
方英文
朱鸿是当代散文大家,出版了几十本书。《长安是中国的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十年前,今年第四次印刷,证明深受读者欢迎。光阴无情也有情,光阴给这本书颁发了一个特别实惠奖:长销书。只要你下了真功夫,再以天生之笔写出来,光阴就不会亏待你。
长安是千年古都,是东方文明中心,是丝绸之路起点。有关长安的中外著作不少,各种艺术也从不同侧面予以呈现,因此写长安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朱鸿不怕,抖擞一股精神,以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之自信,经年磨砺、终成此书:出蓝前贤,独秀书林。

这本书我数了一下,加上三篇自序一篇后记,共计 110 篇文章,确实配称文章!许多写作者数量确实惊人,其实没一篇够格文章。此书里的每一篇都是精制,都背景着庞杂的史料、现场的勘查,熔评估与研判、古典与现代、正史与逸闻于一炉,堪称“长安历史地理人文指南”。在未读这本书之前,那么就长安这一话题,我以为说话还是谨慎些好。
多年来,我恍惚看见朱鸿拎着洛阳铲,行囊遮阳帽,遍踏关中,满眼是“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意孤行,满怀使命感。他给我讲过几次危险遭遇,差点要命。所以这本拿命换来的书,建议所有希望了解古典中国、伟大长安的人,不可不读。
西安导游更应人手一册,因为这本书对于长安的几乎所有打卡地,都进行了精彩陈述与解读。
书能达到这一效果,有赖于朱鸿的修辞造诣。如今的文学批评基本不谈语言,实在匪夷所思。翻开这本书的随便一页,语言皆是可圈可点的,如《汉文帝霸陵》中如此描写:
环顾四周,方圆数里,除我之外,这里没有任何人。只闻一家企业的守门狗叫一声,歇一声,一种心不在焉的样子。汉文帝霸陵在秋日的黄昏里,弱光残照,荒凉寂寞。晚风渐起,白鹿原有水落石出一般的宁静。
是不是有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空虚感?也读出作者的孤傲来。朱鸿语言多用短句式,说明他把事情弄清楚了;欧化长句式癖好者,其实因为脑子糨糊着呢。朱鸿文笔爽快,如同春开雪融,屋檐的冰溜子断落,砸地声响清脆悦耳。我喜欢这种语言。
《阿房宫》写作者两次踏勘阿房宫遗址,陈述当初建宫渭河之南,原因是分流渭河之北的咸阳城人口增加拥挤。但是工程只开了个头,秦朝就灭亡了。文章结尾写道:
正要离开废墟,蓦地有一只阿房宫的蚊子落在我额头,朋友想帮我赶走,吾以目光阻之。也许这是一只秦始皇喂养的蚊子,曾经歌唱过秦始皇,能随便放了它吗?即使我打破自己的脑壳,也当打死它。我便强忍着,让它吸吮,等它陶醉了,猛击一掌。还好,脑壳完整,只是亮响一声,展手一看,掌中有血,蚊子已经碎为稀泥。
画面感如在眼前,情绪慷慨强烈,有拿牙签当栋梁、以爆竹作导弹之夸张,产生的效果不亚于荆轲刺秦。
朱鸿反复写长安,好像长安就他一人,好像长安是他私家苑囿,所以他写得自豪,自适,自雄与自负。
朱鸿生长于少陵原。《少陵原》一文中有这样的话:“明代共有秦王14位,除了最后一代秦王被李自成所灭,不知道埋于何处,其他13位秦王皆葬少陵原。”
我仅知道明朝第一位秦王叫朱樉,朱元璋次子,就是督建了如今的西安城墙的那位秦王。以后的秦王没查名字。我没问过朱鸿,既然你家在少陵原,历代秦王又葬于少陵原,那你就是大明皇族了吧?可能性极大。但朱鸿毕竟士大夫气质,而且任过长安区副区长,尊严得很呢。即使真是皇族,他也是不屑于披露的。
就算是皇族,哪有文章写得好,拥有无数读者更荣耀呢!
2023年12月9日书出十周年座谈会
方英文根据发言录音整理
发表于《安庆晚报》12月14日

前排左一为朱鸿
朱鸿,散文作家。30余部散文集行世,具代表性的有思想求索类散文集《夹缝中的历史》、文化表现类散文集《长安是中国的心》、心灵倾诉类散文集《吾情若蓝》和长安叙述作品《朱鸿长安文化书系》。作品录用于中学语文教科书和高职语文教科书,见诸语文试卷,入选百余种散文版本。《西部心情》一书进入希望书库,是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论坛工作委员会推荐读物、中国青少年读写大赛指定读本;《夹缝中的历史》教辅版一书进入上海著名中学师生推荐书系 ---- 影响我高中时代的一本好书。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老舍散文奖、首届陕西图书奖和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大型学术著作《中国散文通史》对其置有分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长安笔会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