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岁月留痕【二】 作者-邸刚
精华热点

岁月留痕【二】
作者-邸刚
谨以此文:
深切缅怀我的父亲母亲
第二节
(1941年12月至1952年12月)

1941年冬天,父亲与本村白氏催收欠债时,白氏企图继续赖帐,与父亲发生纠纷,并手持木棍对父亲进行驱赶殴打,父亲忍无可忍,徒手进行反抗,不慎将白氏面部打伤,父亲身上也多处受伤。起因是白氏连续多年拖欠债务,仗势欺人。白氏有个舅舅,残暴蛮横,勾结匪患,扰害村民,为乡亲所不齿,给本村妇女儿童带来巨大的恐惧和痛苦,当地百姓恨之入骨。白氏的舅舅得知其外甥被打伤,扬言非要打断父亲的腿,为其外甥报仇,父亲畏惧白氏舅舅的恶行,被逼无奈,只能背井离乡,从此开始了漂泊流离的生活。

1942年2月,父亲在绥远省.归绥市(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投身革命,矢志报国。入伍后,因父年少,聪明灵活,踏实肯干,再加上读过三年私塾,是那个年代稀有的文化人。父亲酷爱马匹,骑术娴熟,求知欲强,是一个志趣广泛的热血青年,颇受首长青睐,破格提拔父亲做了通信员。父亲丝毫不敢懈怠这份职责,勤勤恳恳,严于律己。首长经常把重要的任务交给父亲独自去完成,实属难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淬炼,提升了父亲的素质和能力,给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父亲之后一直享受干部待遇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父亲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意味着能在更多的岗位上承担更大的责任,做更多的贡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943年9月,因父亲各方面表现出众,被抽调到晋西北军区一支刚组建不久的八路军武工队,执行筹措军需物质的任务。父亲讲,为了筹措军需物质,经常乔装深入敌战区执行任务。有一次进入大同市执行任务时,被日本宪兵特务跟踪,情急之下,父亲躲进一家澡堂才得以脱身。1944年春季,父亲去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执行押运军用马匹任务,在押运途中,经过内蒙古商都县境内时,遭遇了一小股日军的骑兵小队,父亲和战友们机智勇敢的击毙了日军,并截获了六匹战马,圆满地完成了押运任务,受到了部队首长嘉奖。
1944年9月,父亲在内蒙古.卓资县境内筹措军需物资时,与日军遭遇,被日军投掷的手雷炸伤右脚,导致右脚面骨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无法治愈,右脚里的弹片始终没有取出来,从此落下终身残疾。父亲脚伤未愈,就请战回归部队,跟随部队转战山西大同、怀仁、朔州等晋北地区,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继续抗击日寇。
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人民的同仇敌忾下日本帝国主义被打败,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中国人民历经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3500多万同胞伤亡,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为了护我河山,千千万万个少年儿郎拜别父母,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向了由鲜血浸染而成的战场。而今,硝烟散去,警钟长鸣,我们要永远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人民欢呼雀跃,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蒋介石集团企图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背信弃义,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解放区,残害无辜百姓,中国内战全面爆发。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父亲放弃卸甲归田,荣归故里,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和战友们继续并肩作战。
1946年1月至9月,父亲参加了解放大同、集宁战役。此役期间,父亲所在部队的番号于1947年3月,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建制。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精兵强将,进攻延安,形势严峻,党中央决定放弃延安,转战陕北,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为了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父亲所部奉命西渡黄河,执行掩护党中央机关的转移任务。延安保卫战结束后,参战部队排级以上干部,荣膺【共和国人民功臣】勋章。
1948年2月至4月,父亲参加了解放宜川战役和宝鸡战役,之后部队驻防陕西省宝鸡市。直到1949年2月,父亲所部奉命增补到第一野战军序列,在某团团部后勤处任职(连职)。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当天,300余名国民党残兵败将,逃上具有“天下第一险”之称的华山,企图依靠华山天险负隅顽抗,父亲所部奉命追击,在当地老乡的指点和大力支援下,一举歼灭了敌人,解放了华山。1949年7月,父亲所部在扶眉战役结束后,转战甘肃平凉、华亭、泾川、灵台、静宁等地,执行清剿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作战任务,战绩斐然。
1949年9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从全军抽调文职干部,支援东北野战军,父亲也在抽调的干部之中,被抽调到第四野战军第42军司令部后勤部任职(正营科级),部队调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949年,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解放军则势如破竹,乘胜追击,从胜利走向胜利,解放了除台湾省等岛屿外的全国领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打败了蒋家王朝,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喜笑颜开,首都30万群众欢欣鼓舞,聚集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活动。
解放战争结束后,伟人毛泽东主席原计划是乘胜追击,迅速解放台湾,进而解放全中国,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解放军都已经开始勤奋练兵,随时准备出兵解放台湾,朝鲜战争却打响了。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对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战云密布,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党中央最终决定:应朝鲜的邀请,出兵增援,发出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军委紧急下令第42军迅速恢复作战状态,为保家卫国,父亲征尘未洗,再披战甲,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比兄弟部队率先三天从吉林省.辑安市(今吉林省.集安市)秘密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向长津湖地区集结,与兄弟部队汇合,并迅速投入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在朝鲜战场血拼两年多,屡建功勋,一共参加了五次战役,其中包括:长津湖.黄草岭阻击战、西线穿插战、踏平汉江战役、东线横城反击战、西线防御战。共歼敌2.8万余人。其中,第一次战役的长津湖.黄草岭阻击战,是第42军建军以来最辉煌的战役,一战成名,被载入史册,成为主力作战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号称“旋风部队”,以防御战得名的王牌部队。
父亲讲,由于部队入朝紧急,没有做好相应的御寒措施,再加上当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寒潮,还未开战就有很多战友被冻死,活下来的战友们也有不同程度的冻伤,即便如此,战友们依然坚守在阵地上,没有因此而退缩。父亲讲,他曾多次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冒着美国军机的狂轰滥炸,给前线部队运输后勤补给,每次都有战友壮烈牺牲,为国捐躯,长眠于异国他乡。父亲说:打仗不但要靠勇气和意志,还要靠运气,父亲从上战场那一刻起,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从没想过活着回国。
1952年10月,朝鲜战争进入收尾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吴瑞林奉命率部凯旋回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将军举行宴会,为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全体将士送行,成为我军的楷模。

中国出兵朝鲜,旨在阻止战争蔓延,更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将坚决捍卫自身的国家利益。我们应该记住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更是为了铭记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领导者,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只有充分理解和记住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不可不说的一战,在中国人民心目中,这是一场利国之战,也是一场胜利之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载人类战争史,那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撗扫一切强敌的革命英雄主义会象基因一样,植入中华民族肌体。
1952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奉命回国后,部队番号变更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一部分部队进驻辽宁省营口市。同年11月,经部队首长介绍,父亲和母亲在辽宁省营口市喜结连理,恩爱终生。

1952年12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排职以上干部集体转业,转业后,父亲被安置到东北长春地质调查所任职。结束了长达11年零10个月的军旅生涯,数十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给父带来了很多荣誉,也带来了很多伤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天”。硝烟是最熟悉的朋友,子弹是最忠诚的伙伴,硝烟和子弹是父亲无悔青春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身边的战友都是陌生的面孔,因为那些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前赴后继,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因此,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