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杨菲的星期天早晨
崔宏建
杨菲一大早来到小区南十字时,眼前明显一亮,前几年还怨地铁修的慢,街道乱遭遭的,时常堵车,如今道路突然变宽阔了。“城市还是发展很快的”,杨菲自言自语。街道变宽了,两边高楼醒目了,感觉一下子有了一线城市的样子。
走到市中心街时,气派的立交桥大气阔绰,全新式功能的。不只造型漂亮,连功能都赶一流。坡梯加电梯,廊道加玻璃流瓦的天顶,更有外弧形的造型,真地让人震撼。若到晚间,整个廊桥霓虹灯闪烁,五光十色,漂亮无比。这时一位蹒跚的老人正要徒步廊桥,旁边一人忙说,可以坐电梯上天桥的。只见老人连说谢谢。乘电梯时,听到他自语,“现在真好!”杨菲记忆中,这里原没有天桥,过往人多时,先是车过一阵,人过一阵,彼此都得等。这一等就耽搁了一些时辰,影响车、人通行,而且极不安全。现在好了,车和人同一时段各走各的,彼此不干扰,这是城市发展的标志。

走在街上,她发现街上多年的电话亭和报刊亭都消失了,没有当年的奇丽景观。这几十年发展之快,手机早已普及,不需要电话亭了。纸媒的刊物杂志也看不到了,人人都在手机上快速地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铺天盖地,几乎所有要看的都能看到。但杨菲还是有些遗憾,毕竟书报亭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它曾经陪伴几代人读过美好的人生,也激励无数拼搏的青年。
城市里有一市民文化宫,建在市中心地段。各种文化活动频繁,年轻人非常狂热,跳舞,爱好文学、弹奏萨克斯都是时髦的事情。如今和吃饭一样普及,也没啥稀奇的。那时文学青年写一篇文章,简直了不起,被人高看许多,如今再平常不过了,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发声,都可写一大段文字,记录自己思想和行为。现在的文化宫高大上,选址在城郊,似乎不很方便了。去的人也少多了。
她怀念过去的东西时,也惊叹快递业发展的迅猛,几乎要把实体店击垮了。现实果如此,沿街的门面时不时有关门停业或帖有转让的字样,不知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多久。过去杨菲喜欢去的衣服店消失的厉害,大致是人都在网上购物了,店面的经营都很差的,顾客也失去购物的快乐。那时去商场购物,心情非常的愉悦,逛完后还可以品一小吃美食。杨菲也有担心的时候,这么多快递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大量的塑料垃圾,危害很大的。也希望政府对实体店的补救能有个好的措施。
另外城市发展了,大型的影剧院那叫一个惊艳,排场大气场面奢华,早超过当初纯朴简约的样子。看一场大型的战争片,如身临其境,好似枪炮声、飞机声就在身边响着。现在年轻人真会享受,新片一推出,不论多少票价,都一点不考虑。现如今年轻人消费观也变了,都一个个超前比拼一样,不行就刷花吧、信用卡,毫不顾忌,看一场歌星演唱会,一千元的票也出手阔绰。
杨菲在城市漫步的时候,就感到城市间这二十年来繁荣多了。主要是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由此带来各个方面的成长。现在可以说,没有想不到的事情,但凡有需要的行当人都人满为患。城市功能更加趋于完善,想吃啥就能吃到啥,每天空运的世界各地的食物刷新了丝绸之路的新篇章。但大量人口入住城里,也带来就医看病学生上学的困难,政府只能一步步缓解,想尽办法弥补改善。
杨菲想着的时候,迎面一福源巷子,有她喜欢吃的胡辣汤。不管咋样,早晨这顿饭定了。饭是铁人是刚,一顿不吃饿的慌,况且还是早餐,必须吃好了,才能迎接今天的朝阳,她满意地笑了,脚步自然地跨入巷子……

【崔宏建】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现任职市级某机关。发表文学作品五十余万字,其中小说《扶贫户狗蛋》被改编为微电影,获全国电视系统最佳作品奖。《老屋春色》《三代之间》《故乡的大槐树》等散文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小说《血色黄昏》获全国“秦都杯”小说大赛二等奖、《深松地那件事》获《作家摇篮》杂志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