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歌老师游记
《川西之行,神圣之旅》
一一光影之约摄影团队川西之行散记
金秋,光影之约摄影团队一行十四人在冰与海老师的率领下踏上了川西之旅,他们要用镜头去朝拜雪山圣地。
在成都百年茶馆放下茶盏,怀揣一颗纯净的心首先来到了毕棚沟。毕棚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四姑娘山以北,海拔在2015至5922米之间,沟内自然景观原始古朴,涵盖冰川,雪峰海子,原始森林,溪流,飞瀑,高山草甸,红叶,花海,彩林等自然风光,有骆驼峰,狮子峰青龙瀑布,卓玛湖,月亮湾等景点,是大熊猫的栖息地,被称为“川西小瑞士”。那倒挂万年的冰川,千丈的冰瀑,那冰凉入骨的清澈,感受一尘不染,冰清玉洁。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优美的自然风光里,整个身心都是那么清新惬意。

云海翻卷的牛背山位于四川荥经县,有一首歌《歌唱二郎山》,这牛背山就是二郎山的一个分支,大渡河的分水岭,海拔3660米,由于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台,可以全方位观测四面的群山。是绝佳的摄影圣地,也是冰与海老师这个摄影团队必到的打卡地。他们在这里拍摄到了牛背山的云海,轻纱一样的云海温柔地在牛背山腰间舞动,心随云动,云随风走,感觉踏步在仙境,一直不离左右的影友也都是仙境中的仙人,架着相机俯瞰天府之国的群山峻岭,这时一股豪气也直冲胸怀,这豪气也让他们几天来被高反摧残的身体有了一些精神的支撑。

人常说“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摄影也是一场修行。为了探求世间秘境,他们没有选择花香蝶舞的草坪与太平盛世的繁华都市,而是到了人迹稀少的空气里除了远古的风不掺杂任何红尘世俗的川西高原,只为让心灵有片刻的安宁。
在川西之行的第三天,冰与海老师一行人来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一一色达佛学院。色达佛学院坐落在喇荣沟谷里,长达七公里的沟谷数千间绛红色的小木屋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这就是色达红色佛国,来这里转经的人们络绎不绝,转山转水转佛塔是这里的日常,在冰与海这些摄影师拍的片子里可以看到手持经筒的僧侣信徒也都穿着绛红色的藏袍,他们一跪一伏一拱手都是来自内心深处的虔诚。尤其是那张藏族小姑娘的照片,那双圆圆的大眼睛清澈的就像天上的湖,脸颊上的高原红是他们民族的印记。这种异域风情让你觉得既神奇又原始古朴。夜色降临,冰与海这些摄影师们还在色达佛学院对面的山顶遥望着沟谷里藏经袅袅的佛学院,这时,那些高低错落,密密麻麻蜂巢一般的红房子陆续亮起了灯。很快沟谷里成了一片灯的海洋,这一束束信仰之灯与苍穹里的星河交相辉映。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世界,没有现实浮躁只有虔诚和信仰。

稻城亚丁就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这里有三座神山“仙乃日”“夏洛多吉”“央迈永”。10月的稻城亚丁,天气以晴朗为主,雪山,草地,以及万亩杨树林湖泊在蓝天白云衬托下,你仿佛置身色彩的海洋。冰与海及同行的摄影师说这里简直就是360°,只要快门一按随处都是摄影的天堂。冰与海老师环视着这一方净土,那份纯粹,那份静谧,那份从未改变过的一尘不染,如果不是看到其他摄影师在陶醉的拍摄,你怀疑穿越到远古。

贡嘎雪山被誉为蜀山之王,其主峰7508.9米,攀登难度远超珠穆朗玛峰,它的神圣和威严一直是攀登者和摄影师们的仰望和追逐。日照金山更让贡嘎雪山成为神奇和传说。因为高原天气变幻莫测能看到这一神奇景观实属不易。冰与海老师这一行人很幸运,也许是他们的真诚感动了天地,他们登上了4000多米的鱼子西,对面就是贡嘎雪山。他们找好角度架好相机,带着一种敬畏仰视着在云雾中傲视群山的贡嘎雪山。此时,暮霭云动,当几束耶稣光穿过云隙倾泻下来的时候,冰与海和其他摄影师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了,他们一眼不眨地看到云层慢慢裂开,万道霞光破雾而出,贡嘎雪山立刻被镀上金光。就像披上了金色的袈裟,又如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屹立于群山之间。世间在这一刻仿佛都屏蔽了,只有相机的快门在拼命地咔咔按动,把这神圣一刻定格为永恒。

冰与海老师带领着“光影之约”摄影团队十四人,行摄在川西高原,接受着高原风光的洗礼,无限忘我的沉醉于牛背山的云瀑,那云瀑仿佛就是白色的炼乳在高原上缓缓流动,在断崖处优雅地落下。流连于子梅垭口的云海,云海翻动,缠绕着雄伟的雪山。在这未开发的处女地,一路的光影极美,梦境一般。他们在雅砻江,在长青春科尔寺,在金马草原,卡萨湖都留下了行摄的足迹。
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采风团,历经一世沧桑,看惯了事态炎凉,背着几十斤的相机包,拄杖登上这川西高原,感受高原的风,感悟世外的那份禅净,有一种从骨子到内心深处的洗礼,充满了对川西原始生态的敬意。在返程的飞机上还留恋着那雪山那云还那湖泊那草原,眼前还生动着淳朴的藏民和虔诚的僧侣信徒。幸运和兴奋治愈了残酷的高反,真可谓“去时还蹒跚,归来已战士。
川西圣地,冰与海老师和他的团队是用相机来朝拜,用镜头来致敬的,是一次朝圣之旅,也是一次英雄壮举。


作者简介:牧歌, 鹤岗市作家协会会员,鹤岗市图书馆“书润人生艺术团”朗读者。热爱文学、小说、诗歌、散文等,多部作品发表在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