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讲述人类计划建造上万台行星发动机以躲避“太阳危机”的科幻电影。
大爱无私,无惧牺牲。在影片中,刘培强为了给家人赢得一张进入地下城的门票选择进入空间站;图恒宇为了女儿,不惜以身试法,只为让女儿获得永恒的数字生命。亲情是最深的羁绊、最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时,在灾难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在影片中有这么一幕,面对需要手动引爆月球上的核弹,中国航天飞行中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即使知道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行程,他们仍旧毫不犹豫,用生命为后人诠释了在灾难面前,何为“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人类大义。
接力传承,延续希望。面对人类漫长的历史岁月,要想有进步、突破,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张鹏在英勇赴死前的最后一刻,用最后一个坐标将学生送回了家乡,为航天事业留下一位优秀的航天员。郝晓晞在周喆直的引导下,不再胆小谨慎。一代又一代的接班者接过先辈的接力棒,去追寻希望、繁衍希望。
科技发展,共创未来。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的人工智能元素,像数字生命、太空电梯、地球行星发动机等等,难以想象未来的世界是否也会创造出这样的东西。同时也看到,面对人工智能意识的觉醒,在人类与其的对决中,人类的获胜是艰巨的。如此结果不禁让人深思,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给我们带来大量的便捷的同时,如果人工智能的发展拥有了自我意识,具备自我迭代的能力,人类是否还能够控制机器,是否能在与机器的博弈中占据先机。
新时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当今时代,知识更迭的速度和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新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青年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应把学习文化知识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用各种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科学技术之间的竞争,当前我国还面临着许多的技术难题,要渡过难关,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与义务,新时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锐意创新,勇做创造者,展中国风姿、进世界文明、造人类幸福。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