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话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诗
作者:孟宪法
(一)
诗歌只“分行”不押韵,那不是诗歌,只能是散文或散文诗。音韵美是诗歌的“性别”,没有了这一点,就如同男女难以区分。
诗歌为了“创新”竟宽容病句连篇!这不是创新,这是犯神经糟蹋诗歌!你胡言乱语,乱写一气,能有读者吗?特别官方诗刊之类,误入歧途,败坏诗风,已成为笑话:晦涩造作,故弄玄虚,脱离现实,病句连篇,毫无内涵诗味可言。
不管是写现代诗歌还是写古体诗词,要从古代诗词中吸收营养,要雅俗共赏,要追求意境意蕴意趣诗味,要耐人寻味,令人共鸣喜欢。要经得住审美,因为诗歌毕竟是要给人读的,是用于交流的!张扬独特的才情和深刻的思想,是诗歌创作的大境界!要让文字富有现实性,要让文字富有生活气息和情趣。唐诗宋词元曲一直没有背离这一点。而现代人写的现代诗歌和古体诗词之类,却大都背离了这一点!诗文是表达自己思想和真性情的,不应是被牵着思维走,写虚情假意!不要让文字沾染奴性,那样的文字一文不值,且让后人笑话唾骂!
真正的创新,是写前人和今人所不曾写,让人眼前一亮,能让人惊喜和共鸣,甚而能发人深思深省或受到心灵的震撼!这才是有益于思想文化发展的大创作!!
一个诗人的价值,只能靠他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来证明,别的,都是忽悠。重要的是,作品要经得住时光地淘汰,经得住后人地检验!而诗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接受读者“审判”,特别是后世读者地审判!而绝大多数文字,一写出来或写出来不久就死亡了,连被审判的资格都没有。
(二)
刊发在《诗刊》《山东文学》《诗探索》等诗刊的所谓诗歌,其共同的特色是:诗语造作晦涩,故作高深,思考一番后缺乏的恰恰是思想内涵,而且精于逃避现实,疏远百姓,丧失了审美境界,这样的诗歌有多少意义价值可言?不用时光淘汰,写出来就自我淘汰了。没有思想才情,缺乏真诚地表达,没有情感共鸣,发表在所谓的国家级诗刊上就能抬高诗歌质量吗?再就是,诗语多有病句,没有丝毫音韵美,通过乱用标点来表现诗歌的“创新”,起码的文字修养丧失殆尽,请问,所谓的“高级别”文学期刊编辑们,你们有起码的文字鉴别水平和审美水平吗?看看刊物上诘屈聱牙、了无意蕴意趣情趣的垃圾文字,不知道编辑们是混饭吃的还是别有用心?再就是泥沙俱下的铺天盖地的网络诗歌、微信诗歌,至少应没有错别字病句,至少应有一点真情感受,至少应有一点新意才好,无病呻吟,模仿拼凑的文字不写也罢,歇歇心神也挺好啊。
有一些诗坛“权威”声称,中国近一百年的诗歌的繁荣发展,远远超越了几千年的古人的诗词水平,数量的确是大大超过了。质量呢?少量的富有才情思想的文字遭受漠视压制,垃圾文字招摇过市,自生自灭,这是什么样的“繁荣”?传世之作,经得住时光淘汰的文字,除了需要深厚的文字功力大美的境界,感人情怀的深情厚谊,撩人情怀的真性情真意趣,更重要的是要依仗超越时代的深刻锐利的思想。思想遭受抑制,且走不出圈子的文人们,不管如何热闹,不管刊发级别多高,不管获了多少“大奖”,能写出多少传世“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