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之哲学见解
作者:周助民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下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我认为还要加一句“形而格者为之术”。这里的“格”表示推理,研究和探索的意思。比如“格物致知”,《礼记.大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的就是要我們遵循事物发展变化,去寻找探索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成因。
比如四时循环轮替是天体运行规律所致,古人根据自然环境植物生長,繁茂,衰败,枯竭,将其与温、热、燥、寒之间的彼此相克相依的气侯关係,就划分出了春夏秋冬四季,创立了历法;物理化学科学家,发现两个不同活性原子在一起产生裂变,根据这个原理,于是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制造出了杀伤力比普通炸弹高出几十万倍甚至上千万倍的核子炸弹——原子弹;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通过技术手段,原子裂变可以控制,又研制出了原子反应堆(核反应堆)用来发电,驱动舰船与飞行器飞行游走等;
远古时代黄帝根据阴阳五行(“木、火、土、金、水”)与四时(四季)对应变化,观察到人体疾病的成因,编写了《黄帝内经》,成为中医理论和金匮良方的始祖。我们经常说的“抱阴负阳”,胸前器官如肠胃肝胆肺等人体器官属阴性器官,而肾则属阳性器官。有人要问为什么胸前器官为阴呢?人是由猿人演变而来,而猿人的祖先是四脚行走,胸部朝下(地),背向上(天)。古人称乾(天)为阳,坤(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所以人体阴性器官发生疾病多数为阴损阳盛,治疗时多以滋阴和阳为主;阳性器官生病时多数是阳损阴盛,治疗时则以滋阴平阳治之,(其实中草药也有阴阳之分)以平衡人体阴阳,从而达到祛除疾患。西医以治标为主,根据人体的各种生物化学组成成份指标)来判断疾病,或通过物理仪器观察诊断疾病部位,最后用手术切除方式或化学物质药剂达到治病目的。
大禹治水。“禹知水性而施疏浚之策,绝水患。”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发现水虽柔,一滴水起不了大作用,可当水汇流成大江大河,汹涌的江河水从高而低奔流的时侯,如千军万马,其力量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可是当洪水遇到大山巨崖时,顿时戛然而止。这就叫水来土挡。后来的很多水利工程巨匠都是通过筑坝的方式来将水害变为利邦利民的惠民工程。
以上这些例证就是说明过去我們反对形而上学,现在看来是否有些过于偏狭和幼稚。把形而上学意识形态化,甚至把它等同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其作法和观点是狭隘与偏激的。我们践行过的“人定胜天”,这种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不能蛮干”。形而上学的真谛本身就是要求认真追求探究事物发展规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只有把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外因全部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掌握了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措施,化害为利,变腐朽为神奇,利已利他,利国利民,而不是蛮干瞎说。
形而上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世界的哲学理论和实践基礎,形而格者为之术(方法),形而下者为之器(工具)。人类需要探究世界万事万物奥秘,就需要有各种探险家科学家思想家理论家,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践行者能工巧匠和实践者,更需要将人类聪明才智转化为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机器和工程。思想理论,实践探索,工具机器开发是形而上学思想学说和实践探索的三者统一,我們不能将其割裂开来,拆分剥离片面去理解研究中國形而上学。更不能像过去那样,讲到形而上学就“意识形态”化,认为形而上学就是片面的、静止的哲学思想观。我们曾经批判过的“形而上学”只是相对于马克思主张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而巳。
中國古人易经中的“形而上学”,在几千前就已經形成,有其思想内核的局限性合理性,我们不能用今天科学高度发达的思维方式,以及意识形态的观点去桎梏囿意于原义,如果是这样,那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