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滴忆
屈化民
日子长啦,想动笔啦。该给老家,写点啥吧。日偏西时,爱忆幼时。小学旧事,值得记叙。
报成分

我上小学,大概六岁,懵懵(meng)懂懂。第一次入学,上程村小学。在老师房子前面,排着长队报名。挪到房门口,老师登记时,总问啥成分。我不懂成分是啥,也不知咋样回答。只听排在前面的男娃,高个子王光亮低声答:“富农”。接着轮到问我,我就鹦鹉学舌。惹得师生发笑,我却莫名其妙,也就跟着傻笑。问答成笑话,留下记忆啦。
那年代的农村娃,放学都把猪草拔。养猪一年到头,天天把猪伺候,晌晌见猪走路,过年才吃几片猪肉。有天我把水饭吃饱,提笼在河西拔草,和光亮结伴闲聊。他说自家是地主,自知是狗崽子,夹着尾巴灰怵怵(chu)。报名不敢高声应,避重就轻答成富农。我家是“小土地经营”,比地富稍好一成。听他一说我慢慢懂,原来自己不知黑红,憨憨跟人溜,糊里又糊涂。跟着别人笑,是猪笑老鸦黑,老鸦立到猪脊背。
拔了满满一笼草,我俩一齐喊口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上西桥头回家转,一窝碎娃桥上玩,又跳又蹦喊得欢:“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地主一样狠。狗地主被打倒啦,贫下中农翻身啦!”“嘁(qi)歹嘁歹喔喔,我给地主干活。地主嫌我吃的多,我给地主粑一锅。”“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坏蛋。他大卖葱娃卖蒜,老鳖下(ha)的王八蛋。”……
被押送
那时小学五年制,一到五册语文书,前面几页都一致。封皮背面是毛主席像,下面印“毛主席万岁!”扉页是毛主席语录:“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上一年级,下课寻耍的。看见地上,有张废纸,就拾起来。把纸抠三个窟窿,做面具在脸上蒙,露出眼睛和鼻孔。过了几分钟,听到训斥声:“你是现行反革命,拿毛主席语录胡骚轻!”我忙把纸拉下一瞥(pie),原是课本上的扉页。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同学逼过来,两人抓我手臂,一人抓我后领,弄成飞机造型,向老师房子押送。
押我走了十来步,碰到屈忍娃老师。他问是啥情况,同学争相告状。老师一听,眼窝一瞪,尻子一拧,过去打铃。铃声一响上课了,这事也就过去了。我缓一阵不怕了,心想耍噶没事了。你们几个张怂娃,谁把老子逑咬噶,咬了还要留茬茬。
上早读

学生上学,每天早上,都是早读。两个教室,五个年级,朗读声音,此起彼伏。读诵的语文课,多歌颂毛主席。五十年后到了今天,还能记得以下片段:
东方亮起启明星,
矿区吹起春天的风。
安源山舞萍水唱,
来了救星毛泽东。
一双布鞋一把伞,
毛主席来到群众中。
……
吃水不忘挖井人,
幸福不忘毛主席。
天下穷人得解放,
翻身全靠共产党。
……
天上星,亮晶晶,
站在大桥望北京
望到北京天安门,
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
……
有时老师立在窗外,悄悄看学生早读神态。大多数娃,张大嘴巴,哇哩哇啦。有的娃是差生,或闭嘴不出声,或跟着胡哼哼,如懒僧胡念经。老师几次让我领读,读出阵阵悦耳书声,我读着得意忘形,半卧在课桌底层,引领得全班合鸣。说到这里须做解释,所谓课桌是社火桌子,分为上下两层,桌面十分厚重,共留四个方孔。
上大课
大队办的小学校,是程村的两进子庙。同学程宝民嚷嚷道,“这是我程呀家庙,我村里要往回要。”前殿东边房檐下,挂着一个烂铁钟。
铃响了,上课了,入座了,唱歌了。经常唱的歌,是文革时期流行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唿嗨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老师在讲桌前站定,班长高喊一声:“起立!”同学们哗地站起,大声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说“坐下”,学生诵“以学为主,兼学别样”。
各年级学生不多,在同一教室混坐,只能采用复式教学。老师分级讲课,先给这个年级上课,让那个年级自学,如此轮换都不耽搁。这些娃听讲课,那些娃把作业做。有的算算术,有的写大字。一班几制,各干各事。
偶尔上美术课,每次课差不多。在墨汁染的黑板上,老师画出天安门,在门楼顶上,画初升的大太阳。学生看的多,联想《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以为太阳真从天安门升起。于是就有人说,咱这里太阳升在东坡,北京的太阳大的多,升在天安门背嚯(huo)。
捆绑人
那时是文革后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腰市街集上,在各队大场上,常开各种批斗会,场景大致一样的:两个民兵背长枪,把被斗者押上场。革命专政的两双手,中间两只压住头,两边两只捉住手。一个村官贫农(像撑娃伯那种),手里提着撇绳,跟着尻子站定。批判斗争一阵子,喊过口号震场子,主持人清清嗓子,努大声音宣布:党支部革委会决定:把四类分子某坏蛋,扭送公社集训班!话音刚一落定,民兵展开长绳,压在那人衣领,动作熟练咔哩嘛嚓,把人捆得吱哩哇啦,捆成“粽子”押下去啦。
这样的场面,碎娃经常看,实操记心间,觉得很好玩,耍时练一练。班里男生,上学带绳,下课玩耍,练习绑押。俩娃押一个娃,听到一声令下,马上摔开绳子,中间綄个扣子,叫“猪杀蹄子”,搭在“坏蛋”脖项,扣环两端绳很长,缠在“坏人”两臂上,两个绳头穿进环,向下一拉臂上弯,腰背弓得如笼盘。受绑之人越挣扎,绳子就越勒得紧,勒进皮肉留深印。这样越练越熟,人人都能上手,个个都会套路。一套动作,干净利落,仅几秒钟,操作完成。老师看到,也不阻挠,只是笑笑。
下课耍
我的教室在后殿,油纸贴在窗上面,纸烂透风室内寒。娃们冬天上课,天冷冻得跺脚,跺烂破旧窝窝。熬坐大半晌,听见铃声响。老师党海潮,宣布下课了。

男娃女娃,唿啦一下,离坐位啦。有娃喊“市管会红娃子来啦,提秤赶紧跑啊!”大家嘻嘻哈哈,向着门外冲啊。
一伙冲向厕所大小便,急脱裤子把坑占。低年级的憨憨娃,裤带绑成死疙瘩。干急裤子脱不下,尿到禅裆算逑啦。尿湿裤子暖不干,烂套子上结冰片。老师见娃腿打战,把娃叫到房里边,用木炭火烤半干。
一伙冲到房东小院,挤油油靠山墙边,抡火炉子晒暖暖。时而喊“九九八十一,穷汉靠墙立,不怕身上冻,单怕肚里饥。”“呛呛喃喃喃,包谷糁子豆面饭。”“在春天,吃炒(chao)面。水荆菜,拌麦饭。一锅清汤没嘫嘫。到夏天,吃搅团,蛤蟆蛄蚪配小蒜。到秋天,把菜腌,萝卜英子调稀饭。到冬天,红薯片,熬到过年吃捞饭。”……
另一伙没跑的,在讲台前演戏。模仿本大队的戏,爱习演《杜鹃山》。这个大喊“什么人?”那个即答“雷刚!”或有人答“安甲”。前答是剧中人名,是革命英雄。后答是扮演者名,是同学他大。听到后一声答,就有人笑哈哈,街北学生郭增良,变脸失色嘴嘟囔。
喊叫声息,继续演戏。耍到热闹处,必演反角子。西坡屈红运,模仿很逗人,学演员盈娃子,掮(dian)大刀走台步。一跛一拐的,确实很像的。这时有“总监”发话:“他腿有麻达,你不用学他,按常人演吧。”
玩斗鸡

小学玩耍项目里,有个常项是斗鸡。娃子娃们,单腿蹦跳,另一条腿,抬起弯曲,用手捉住。两人一对,用膝对碰,进者为胜,退倒为败。
我上二年级,时入春季里,刚刚脱棉衣。后晌下课后,一伙男娃们,在校东小院,结对斗鸡玩。我和对手屈红记,全神贯注碰斗哩,程增加乃狗日的,突然轻狂发闲天,猛从身后把我扳,只听叭地一声响,我仰面朝天倒地上,倒后站不起来了,全体师生吓坏了。后经医者摸判,大腿骨头折断。
后续之事连连,不堪回首不谈。此后大约半年间,我睡炕把罪受遍,妈护理把苦受遍。请来北街屈江儒,还有上集张大夫,乡间神医手艺好,不拍片子不开刀,竟把骨折治完好,不跛不瘸行走好。
赔钢笔
有天下课,堂哥公社,如同凶神活阎罗,气势汹汹来找我,说我把烂子栋哈啦,把他钢笔弄日塌,把钱一赔才算啦。
他的钢笔,是时髦的,深绿色的,粗而短的。被称作尿罐笔,新华书店才有卖的,笔不便宜五毛钱哩,是农民上五天工的价值哩。公社他大是叫作爸的,是我没见过但叫叔的,是端铁饭碗吃商品粮的,是在镇柞工作的,穿着四个兜兜的,挣工资才买得起。我借他笔用了用,又转借给程侃成。他说我俩弄坏笔,照价赔钱没说的。
我到侃成家,把这事说啦。其父老实巴交,不骂不训不燥,慢慢给儿说道:“你把院墙根前,那些废铁卖钱,卖上三毛钱,拿去给人还。我走村巷回家转,过动娃老汉草房前,见他拾粪光着脚片,绳当裤带缠在腰间;过二队的大场边,见几个婆娘穿烂衫,晒柿巴子稻糠炒面;走到南头街面,见行人低头把烟巴捡,收集烟末卷抽残烟。我为笔钱发熬煎,到家却不敢明言,凑破烂卖了一毛钱,缠着妈要了一毛钱,这是妈卖醪(lao)糟的钱。两家凑了五毛钱,拿去赔了钢笔钱。
打篮球

那时学校很穷,只有两个篮球。桔红色的橡皮球,放在老师房里头,如同宝贝难到手。盼到上体育课,男生在操场上,过一阵篮球瘾。操场其实是麦场,并无球栏空荡荡。老师不会打球,也不给娃教球。学生所谓打球,就是抢球夺球,一窝蜂地撵球。没有投篮不分队,没有前锋和后卫,没有裁判和哨音。全班娃子娃,争抢一个球,跑着喊着,胡扑乱抢,不懂啥规程,抢到就高兴。有次在球场,我穿烂夹袄,追球满场跑,党老师笑道:“屈锋印架式好,像运动员了。”我听了轻飘飘。我有架式,却没功夫,腿短力气小,总是抢不到,蹲边看热闹。程村魏崇民,力大个子高,面善心肠好。他出于同情心,常拍球走过来,到我跟前说,你拍几下吧,把瘾过一哈。我忙把球拍几下,拍完自觉还给他,意犹未尽眼巴巴。
老狗记得陈干屎,忆说几个小故事,如同羊粪蛋蛋子。虽然没有啥意思,作为史料有价值。陈年往事成文字,同龄读者觉有趣。我把这篇小稿件,发给宝民同学看,惹得他回想连绵,抹眼泪感慨万千,晚上来电冷怂忆谝。他说为回应这篇“大作”,为回味童年生活,要烙十几个柿巴馍,连同糁子寄给我。作者闻言心头热,几滴热泪键盘落。
附同级同学名单:
程宝民、程增林、程增加、程鸠山、程侃成、程蜜萍、程亚莉、张孝安、魏崇民、屈运娃、屈惠珍、屈星存、屈孟兰、屈新彦、屈公社、屈锋印、屈玉明、屈养红、屈红记、屈兰兰、屈秀芳、郭福强、郭增良、刘孝民、王铁柱、肖贵兰、董海水。
特别说明一下:当时叫啥今就写啥;几位同学已不在啦,他们名字就不写啦。 可惜当年无相片,更无音像作留念。
2023年12月1日随笔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