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山锋火
左贵民
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八国联军烧杀掠夺华夏。公元1937年,小鬼子 灭绝人性疯狂 侵犯中原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无数仁人志士 为了保家卫国揭竿而起,抛头颅洒热血气壮山河。今天说的是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芨山脚下,万顷沃野血与火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为共和国牺牲的先烈们,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勇士的鲜血染红了它,警钟长鸣,希望后人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日实现共产主义。
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三月三赶芨山,抹了帽子好热天。山下东旺疃村的开明绅士陈玉壁去赶庙会置办农具 ,坐在路边休息之际,恰遇前来赶集的西山前地主 张作洪。彼此寒暄过后,陈玉璧说:一天三换朝还得种青苗,如今战火纷飞,国家支离破碎,咱老百姓种好庄稼之余,还应组织 老少爷们买枪自卫。张作洪 立即回答:老兄说的 好,我正要招兵买马,保一方 平安 。陈玉璧与张作洪相谈甚欢,虽然 早就相识,依然还有相见恨晚的 感觉,他们一路结伴而行,朝着山上庙会 而去。
陈玉璧 回家后,不久就与张作洪一起 买来十六支汉阳造步枪,子弹 千余发。自家长工陈久水任民兵队长,其他十五人都是 长工及本村村民。民兵小队日夜操练,早晚 民兵在自家吃饭,中午陈玉璧买来烧饼,大家啃着香喷喷的烧饼,每人还分给一条红毛巾,围在脖子上
当做区分标识。一年后民兵小队就在陈玉壁的带领下,趁着 夜色对驻扎在沙沟的日本鬼子进行偷袭,打一枪换个地方 ,吓得鬼子 夜不能寐,天一黑就 不敢出半步。
就在日本鬼子进攻西山前的晚上,陈玉璧带领民兵 小分队,乘胜追击溃败的小鬼子 ,打死打伤敌伪军十一人。边追边打,小鬼子丢盔卸甲,过沂河时更是狼狈不堪,被河水吞没了好多鬼子。自此一战后,小鬼子整天龟缩在沙沟城内瑟瑟发抖,轻易不敢出来。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人非圣贤孰能无情。话说叶家寡妇刚生了孩子男人就死了,家中清贫如洗,走投无路之际,陈玉璧看着孤儿寡母可怜,就收留家中做长工,叶寡妇颇有几分姿色,人又勤快说话十分甜美,因此很受陈玉璧喜欢,时常多接济与她。叶寡妇见陈玉璧风流倜傥一表人才,待人接物十分和蔼可亲,而且大义凛然,实在是万里挑一的美男子,且对自己娘俩关心之至,因此每每遇见陈玉璧就忍不住脉脉含情,暗送秋波。陈玉璧正值而立之年,一个是干柴,一个是烈火,你情我愿,男欢女爱,私下里时常一起缠缠绵绵,难分难舍,一年后竟然生下了一对金童玉女,叶寡妇堂而皇之地变成了阔太太,专门养儿育女不在做长工了。
这天陈玉璧收到好友上海杜月笙的来信,信中说陈玉璧小分队冷枪打鬼子名扬四海,杜月笙很佩服,有一批军火准备半价卖给陈玉璧,陈玉璧闻言大喜过望,立即就着手买军火。这边却闹了叶寡妇,她说|:天塌砸众人,打鬼子是国家的事。就苦口婆心的劝陈玉璧不要买军火,留着钱好给儿女成家立业。陈玉璧自然不答应,两人因此经常争吵,就此给后来埋下祸端。
本村叶二流子·叶小山,好吃懒做,赌钱麻龟,光棍一条,早就垂涎叶寡妇的美色,眼见陈玉璧与叶寡妇发生矛盾,认为时机到了,就朝叶寡妇心里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就凭嫂子你人见人爱的一等人物,走到哪里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叶寡妇本身就是水性杨花的性格,撑不住叶小山巧言令色的蛊惑,就与叶小山合伙将正在读私塾的少爷陈际华哄骗出村,叶小山以到沙沟赶集玩为由,把年仅九岁的陈际华少爷骗到鬼子据点沙沟,告诉鬼子这是打鬼子英雄陈玉璧的儿子,鬼子宪兵队长松下一郎哈哈大笑,命令手下把陈际华关进监狱,赏给叶小山两块大洋,汉奸叶小山拿着大洋屁颠屁颠的跑向赌场。
陈际华失踪后,全家人很着急,尤其是大家闺秀的吴夫人急的眼泪直淌。后来经打听有人看见叶小山领着少爷去了沙沟,与此同时沙沟鬼子来信,劝陈玉璧当维持会长,不然就杀了陈际华。一家人急的哭声一片,民兵小分队更是摩拳擦掌,村民们更多的还是劝陈玉璧以孩子为重。陈玉璧没有一丝害怕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向鬼子屈服。正在万分紧急之时,养伤的红军排长杨佩珍,疾步走到陈玉璧跟前,低声与陈玉璧 耳语片刻。
当晚杨佩珍拖着受伤的身体,指挥者陈玉璧的民兵小分队,在漆黑的夜晚悄悄地摸向沙沟,神不知鬼不觉的活捉了两名鬼子哨兵。并且留下书信给鬼子,明天中午十二点准时在沂河岸边的李庄交换人质。因为是孩子少爷陈际华在狱中,鬼子没有为难他,加之陈玉璧大爷家二姐及时送饭送菜,陈际华也没饿着。为了换回两名鬼子兵,陈际华顺利地回到家中 。
叶寡妇知道纸包不住火,怕早晚陈玉璧会知道她的诡计,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在一个风高夜黑的夜晚,假意与陈玉璧饮酒祝贺少爷回家,在菜里下了毒,就这样一代抗日英雄 陈玉璧,竟惨死在淫妇之手。叶寡妇则收拾好金银细软,带着一双儿女,连夜逃出陈府。解放后,叶寡妇又带着长大的儿女回到东旺疃,不过孩子都姓叶不姓陈。
二 解放军敢死队队长陈际华
有父从父,无父从兄。自从父亲陈玉璧去世后,年幼的陈际华辍学撑起了门户,他帮母亲吴夫人一起料理家务。还要照看好年幼的弟弟陈际善,同时还要带领民兵小队打鬼子,打汉奸土匪,保护家园。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几年,日本鬼子投降后,陈际华带领民兵小队集体加入了解放军,并任班长。
不久后的一天,连长接到命令去旺南庄攻打国民党还乡团,解救首长的女儿娟子,陈际华的班因为人地熟悉,率先跑在前边,国民党还乡团见陈际华来势凶猛,就边打边撤退。可是还是来晚了一步,虽然首长的女儿娟子安然无恙,但是保护她的妇救会主任吴梅兰,被同村的还乡团出卖,她宁死不屈,拒不交待娟子下落,因而壮烈牺牲,她的三岁小女儿被还乡团活活摔死在碌碡上,脑浆迸裂牙齿脱落,吴梅兰和她小女儿的鲜血流淌在了一起,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
在攻打孟良崮战役中,陈际华所在的班外加十四人,共三十余人组成敢死队,对久攻不下的山半腰国民党阵地,发动强攻。陈际华头脑灵活,找来饭桌包上浸湿水的棉被制造成土坦克,敢死队员推着匍匐前进,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敢死队员抱着机枪边打边冲,一个个英雄倒了下去,陈际华在土坦克的掩护下,伸出他那强有力的手臂,甩出一颗颗手雷,鏖战了一大上午,敌人的枪声终于熄灭,陈际华第一个冲上敌人的阵地,因此荣获个人三等功,集体一等功。
敢死队虽然圆满完成任务,但是也付出极大代价,队员死伤大半。陈际华非常恼火,首长要他们先去营地吃饭,到达炊事班后,炊事员端出一筐馒头,说没有菜凑合着吃吧!陈际华掀开锅盖顶子,一锅香喷喷的狗肉跃入眼帘,炊事员赶忙挡住说:这是给首长准备的,陈际华一肚子恼火发在炊事员身上,猛地一拳将炊事员打昏过去,然后招呼大家一起狂吃海喝。酒醉饭饱之后,陈际华才后怕起来,为了不连累大家,写下一封检讨信就连夜跑回家中。
母亲吴夫人见儿子回到家,非常高兴地给陈际华张罗起来婚事,陈际华不同意说自己还小,又是战火纷纷的年代,吴夫人被儿子气的掉眼泪,陈际华只好答应下来。那时讲究门当户对,吴夫人找的儿媳妇自然是大家闺秀,儿媳妇虽说是出身豪门,但勤俭持家,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实在是吴夫人的好帮手,陈际华夫妇更是恩恩爱爱,真可谓郎才女貌乱世佳人。
后来淮海战役吃紧,陈际华就组织村民支前,在陈际华的带动下,他们做军鞋军衣,蒸馒头烙煎饼,肩挑驴驼加上小推车,宁愿自己饿肚子不吃军粮一张饼,不怕风吹雨打,昼夜不停地奔向前线。陈毅元帅感动地说:淮海战役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我们革命军人到死都不能忘了沂蒙人民的恩情。
陈际华夫妇勤俭持家,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解放前后共养育六儿一女,分别是陈久记,陈久香,陈久义,陈久宝,陈久乾,陈久德,陈久龙,他们秉承前辈的优良传统,遵纪守法任劳任怨,成为祖国建设各条战线的优秀劳动者,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 陈际善化名左永善
吴夫人带着小儿子陈际善,赶曹庄集顺便回娘家,在集市上遇到了红军排长杨佩珍和农会长左顺信,杨佩珍在平型关击杀了四个鬼子,自己也被刺瞎了一只眼,砸断了一条腿,个头偏矮四川人,左顺信前几年在上海拉黄包车,现在回家当农会长,人送外号上洋客,个子高大属于山东大汉。他们一高一矮极不协调,甚至有些滑稽,以前都认识吴夫人陈际善母子,他们 彼此打招呼,左顺信还邀请陈际善去左坞村看他如何斗地主。当时九岁的陈际善还是小孩性格,觉着很好玩,纠缠着母亲去看斗地主,吴夫人为了孩子就去了左坞村。
当时是黎明前的黑暗,形势还很严重,县委委员杜福和在邻村东南埝做土改工作,中午正吃着煎饼,被暗杀团王成爹躲在暗处冷枪打死,驻扎在小岱村工作的老红军郭敬喜被土匪活埋,老官庄村民无缘无故地被土匪活阎王用牛担子把头砸扁,老红军刘贤义的岳母被二流子强奸,由于跑的太快,刘贤义三枪才打伤了二流子的肚皮。
在左坞村住了好些日子,吴夫人天天忙着教妇女做针线活,串盖顶子,编毛笼,织草席,剪纸等活路。后来经杨佩珍撮合,与左顺信重新组成家庭,陈际善从此也改名左永善。
几年后全国解放,左永善长成大青年,杨佩珍的老婆把自己的侄女介绍给左永善。在杨佩珍的推荐下,左永善先是到化肥厂当厂长,后来又调到郯城桥头煤矿当矿长,主管三个井口,两千多工人的生产任务。后来老婆胡宗爱听人家说:当兵的死了没人埋,打煤矿的没死活埋了。就吓得把左永善调回村里当大队长,那时村里家家没得烧,无法烧火做饭,就去西窑枣庄推碳,回来过沂河,上大河坡就是李庄,此时推碳的民众又累又饿,左永善 的亲姑倪陈氏在此开饭店,听说是侄子左永善村的,就好酒好菜热情招待,全部免费。回家后大家都由衷的对大队长左永善说:咱姑待人真热情,管吃管住,临走还送多远。
文化大革命期间,踢开党委闹革命,造反派看见杨佩珍瞎眼瘸腿,不敢找老红军杨佩珍的事,二红砖和三甩子就到老家东旺疃调查,企图打到左永善,吓跑杨佩珍。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其父亲陈玉璧是开明绅士抗日英雄,出身红色地主。他们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无奈作罢,老婆胡宗爱的母亲吴梅兰是烈士,胡宗爱出身贫农根正苗红,加上当妇救会主任锻炼了多年,因此倒过来把造反派二红砖,三甩子骂的狗血喷头,躲在家里不敢出来。造反派看见实在丢人,没办法索性将二红砖和三甩子开除出红卫兵,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胡宗爱才就此作罢。
左永善当了一辈子村官,奖状得了几十张,先进个人,劳模,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一大堆,留给儿女的只有这些,没有一分钱存款,也没有一分钱的欠款,有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家风。为国家养育了六名儿女,他们分别是:左贵美(党员),左贵金(党员),左贵强(党员),左贵芬,左贵军,左贵民(党员)。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左贵民,男,60后,临沂市临沭县人,1971——1984年,分别在左坞小学、大岱中学、临沭一中上学,1985年~2004年,出任左坞村团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石门镇团委副书记,野草文学社主任编辑,临沭广播电台通讯员,石门镇调频广播电台记者、专职通讯报道员。2005年至今,出任石门镇兽医站防疫网长,临沭县作家协会会员兼副秘书长,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三百多篇。发表于《山花》《临沭文学》《七月颂歌》《民间优秀诗选》《农村大众》《临沂日报》北大荒全国诗词网络大赛一等奖、江山文学网、青藤文学网等网络平台。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