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大虾面》
作者:侯进荣
久未见面的好友,终于凑上时间聚到一起了。几十年的交情,穿越时空的阻隔,穿越岁月的唏嘘你这身体怎么样,"三高"控制得还好吧?
,不用任何预热,便直接进入聊天高潮。
你家孙子怎么样,学习成绩还不错吧?
你老妈怎么样,说话就奔百了吧?
你老爸怎么样,在养老院被照顾得还挺好的吧?
哎呦喂,我到现在都记得你妈做的那个大虾面,别提有多好吃了!
就是!就是!我也是,一想起来,满嘴都是大虾面的香味!
话题一下子就扯到了四十多年前。
那时,我刚插队返城、进入企业工作,同单位还有一批跟我有着相同经历的"知青"。我们白天一起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一起分享各自从家里带来的南北"大餐",自然而然成了无话不聊的好朋友。
一天,这几个好朋友相约,说要到我家里来玩儿。我回家就跟妈妈说了,一向好客的妈妈,高兴得连说:好啊,好啊,让她们来吧,来吧。
可一转眼,妈妈就犯开愁了:咱家什么也没有哇!人家来了,拿什么做给人家吃啊?
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的物资供应还非常匮乏,好大米、富强粉、花生油,都是限时限量供应,蔬菜品种只有应季的那几样,肉蛋对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绝对是高消费的"奢侈品"。
我赶紧安慰妈妈:来家里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吃什么都行。不用搞得很复杂,简简单单就好。那时候,我上班远,每天早出晚归,从紫竹院到太阳宫,路上要倒两回车,至少2个小时,回到家,妈妈早已经把饭都做好了,我连当帮手的机会都没有。
妈妈"嗯"了一声,说:好吧,我琢磨琢磨。
到了约好的日子,我按照妈妈的嘱咐,沏好茶,洗好水果,准备好花生瓜子。朋友们陆续到家,跟妈妈打招呼:阿姨好!阿姨好!
欸,欸,你们好!你们好!……快坐下,来,坐这儿,喝茶,吃水果,吃瓜子,到阿姨这儿了,可不许客气啊!妈妈的热情就像一团火,立即驱散了陌生的拘谨,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家的气息。
你们的工作累吗?家里爸爸妈妈都好吗?妈妈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挨个询问每个人的情况,并叮嘱着:你们还年轻,社会经验少,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工作,不管到什么时候,也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认认真真的,不能糊弄!
只要你们好好工作,不管什么时候来,阿姨都给你们做好吃的!妈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那今天吃什么呀,阿姨?一个朋友调皮地跟了一句。
今天那,阿姨给你们做打卤面吃,让你们看看我的手艺。进荣,你陪着啊。妈妈说着,便去忙活了。
和面,擀面,切面,煮面,一条龙作业,行云流水。备料,炝锅,开汤,调味,转瞬之间,浓郁的香味儿就充满了整个房间。
一锅面,端上了桌。一盆卤,端上了桌!妈妈拿起大海碗,亲自给每个人盛面、浇卤。这时,我才看清,妈妈今天做的卤是多么的诱人一一黑黑的木耳比平时多,黄黄的鸡蛋比平时更多,还有平时不来客人绝不动用的宝贝:来自老家的大海米(虾仁),每个都有3、4厘米那么大,再配上几片青翠的黄瓜片,看着就有食欲。妈妈还特意给每个朋友的碗里都多盛上几个大虾仁。
阿姨,我要再来一碗","阿姨,我也要再来一碗"……随着一阵"秃噜,秃噜"的吃面声,叫好声此起彼伏,"真香啊","真好吃","大虾仁可真鲜那","
几十年间,这顿大虾面,成了朋友心心念念的超级美食,但却阴错阳差地没能再次品尝。如今,妈妈已经把大虾面的做法带去了天堂,我的朋友们,也只能在记忆中回味那久远的鲜香。而我,和大虾面一起铭记在心的还有妈妈的名言一一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传名!
2022年10月22日完成于天通苑家中
……

侯进荣,女,北京国企退休职工。2017年因参加“首届北下关殷之光杯朗诵大赛”而与朗诵结缘,并成为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的一员。近年来,有一些原创作品参赛获奖,有一些被平台推出,有一些被搬上舞台。与此同时,带领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稳步发展,成为首届海淀区“感动海淀·巾帼先进集体”。

朗诵者简历:网名,思贇。北京花样年华女子朗诵团成员,北京夕阳红朗诵团成员,北京北下关殷之光朗诵艺术团成员。酷爱朗诵,快乐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