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飙
文/高景生//朗诵/马大姐
您赶上过专家发飙吗?我赶上过两次,都是顶级的!
一次是在一个有茅台的接风宴上,想让乘豪车而来的北京专家斧正一下我的作品。见样书开头就是有悖他认定的学术观点,登时像被触动了高傲的神经,老脸一翻,顿着酒盅吼:“错,错,错!谁让你这样写?!”“遵化州志。”“几百年的州志算个啥!”那副学阀训人和鄙夷基层文史爱好者的嘴脸,至今还恶心得让人想吐!
在这之前,还有一次。
我的《走近清东陵》画册,毛主席儿媳邵华主席为图片部分作序后,还想找位史学界重量级人物为清史部分作序。找谁呢?谁更合适呢?于是我顺蔓儿摸瓜,从清东陵文管处到市到省,一直摸到了北京。有天我打开电视,只见曾热播《正说清朝十二帝》的著名清史专家、北京满学会副会长阎崇年教授,又坐在百家讲坛上聊话清史了。我一拍茶几:“对,是他,就是他!”身边儿的老伴儿先是吓一跳,接茬儿就撇嘴:“你看你,拎个梯子就想上飞机!人家是电视里的专家,一不沾亲二不带故,隔门倒坎的你说攀就攀得上?整天介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癞蛤蟆有啥不好?我就喜欢它敢往高里想的肥胆儿!”
我是喜欢逆向思维的人,明知不可为,有时偏要梗着脖子去为之。比如去照相,那些人迹罕至的犄角旮旯都说不能去,可猎奇心驱使我偏要开车去探究竟,结果车不是夹树空儿,就是塞坎棱儿。老伴儿的冷水没浇退我的热度,七弯八转愣是把《走近清东陵》样书送进了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组,求他们呈递阎先生作序。倒不是我想张嘴三分利,是自信阎先生一定缺少和喜欢这样的书。书送出去了,我等啊,等啊,左等不见音,右等不见信,印厂直催,朋友也劝有邵华的序和中书协主席沈鹏的题字就顶格了。可我还是不死心。直到印厂排好版就要开机,我才绝望了。正当我绝望地咬牙要下令开印时,“百家讲坛”栏目组真就转来了阎先生修改后的样书,和夸我克服九难搞创作的序。看着阎先生夸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评语和贴满了更正事件、年号、称谓字条的样书,激动得我一蹦脚:“重新排版,开印——”
印有两万册、作为市委市政府外交礼品的《走近清东陵》一面世,就有市领导来电话:“你的画册多一个字嫌多,少一个字嫌少,是书中精品!”市外办主任说:“这样的著作,前三百年没有,但愿后三百年有人使劲迈过你这道坎儿!”阎教授说我,实现了他多年想得到一本图文并茂的清史和陵寑文化图书的愿望。还有人说这本书图好文好,名人题字作序相应生辉。更多的人说我《老伴儿哭了》的后记写得动情,谁看谁转泪儿,应上中学课本!我喜欢听这些夸奖。
年根儿下,乡下人开始串亲戚走年礼儿了。在地窖里扒出少半蛇皮袋栗子,让老伴儿揣上两千块钱,我俩到北京,就土头土脑地敲开了北京社科院公寓阎先生的“四合书屋”。绵声细语的阎先生一出来,我赶紧自报家门。见报,阎先生亲的不得了,拿起画册就对老伴儿夸:“高先生的著作出得好哇,他不仅用瑰丽的图片展示了宏伟壮观的清东陵,还以感人的笔触推出了你这位诚朴勤俭的女人,《老伴儿哭了》,我也哭了!”被夸得手足无措的老伴儿,忙捅我:“你不是要给阎先生照相吗?”
纪实摄影是我的拿手活儿,随和的阎先生被我支溜得一会抽架看书,一会托腮凝思,一会动手敲键,一会和老伴儿聊家常……“咔嚓,咔嚓”逮着好说话儿的,这通子折腾!浑身汗冒的我,看看快要晌午该打道回府了,一个眼色,老伴儿就悄不声儿地把钱压在了案头的书下。这个小动作还是让阎先生瞥见了:“我作序冲的是高先生以画说史的创新,填补了史书空白,栗子我爱吃,钱你们拿走!”“您这大岁数,在飞机上还急着给敲键作序,我们心里不落忍!”阎先生发飙了:“你们若不收回钱,我就对外宣布撤回我的序!”看着老先生铁青的脸,我们不情愿地收回钱后,抱着他的《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中国古都北京》三本赠书,就告别了“四合书屋”,告别了阎先生。
十六年过去了,两相比照,我感慨:有修为,有真学问的人绝不会狼烟大气摆臭架子。若学界都像阎教授这样接地气,亲民众,重晚辈,不自傲,中国就会学风正,文化兴,民心齐,国势强!
附:阎崇年教授序言摘录
我很想有一本清东陵的画册,在我的“四合书屋”书柜里收藏,或研究需要,或兴致所来,随意取下,信手翻览。这个多年的愿望,今天因高景生先生摄影画册《走近清东陵》的出版而实现了。
作者高景生先生,长期生活在河北遵化,地缘之便,志趣驱使,对清东陵的建筑与文物,视若家珍,了如指掌。从年轻的时候起,他就开始了对清东陵的拍摄,十几年来,寒暑不辍,将清东陵的盛景文物摄入镜头。经过筛选,精中取优,集结成册,精印问世。其执著精神,其博爱胸怀,其独特视角,其艺术手段,其访古情愫,其文化涵养,凝于镜头,融会其中。《走近清东陵》一书,立意高远,精思竭虑,架构严谨,图文并茂。
据我所知所思,高先生出一本摄影画册,至少有九难……
先生花上时间,耗费心血,没有稿酬,为的什么?我想起了宋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生不就是这种精神吗!
我不懂摄影,也不懂古建,但我研究清史和满学,出于对高先生的敬重,也乐于文化的传承,应嘱敲键,是以为序。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八日,草于海口往北京的飞机上—— 阎崇年教授


作者简介:高景生,爱好摄影,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宣传干部,为搞好内外宣传付出了毕生精力。


主播简介:马大姐(马秀春)河北唐山人,热爱生活,真诚善良。喜欢读书丶写作,爱好朗诵。希望用文字和声音传递真情和美好。
责任编辑:雪莲
排版制作:流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