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文/云飞
仔细想想,世间有太多的颠倒,所谓颠倒者,乃违逆道者也。颠倒黑白,颠倒是非,颠倒乾坤,颠倒众生,颠倒衣裳,颠倒阴阳……大多是与自然之道相左,是人间浑浊。老子曰"道法自然"。在具体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对于颠倒似乎已习以为常,比如教育的颠倒,它包括过程与结果的颠倒,教育顺序的颠倒,理论与实践的颠倒与脱节等。教育考核与考试唯结果唯分数论,而不考查教育过程,以至于压榨式教育盛行,严重破坏了学生的自由与想象力。合道的教育顺序应该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松后紧",实际的教育顺序却并非如此,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再加中高考的激烈竞争,使得教育顺序错乱,违背了教育规律,到了大学,则又忽然放松,与中学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至于理论和实践的颠倒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颠倒或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清醒,以颠倒为正常,这便是认知的颠倒,是对颠倒的认同与接受。比如颠倒黑白,如果只是黑夜与白天的颠倒,似乎还问题不大,但是认知上的颠倒黑白与是非就值得警惕了,这可能是失道的征兆,也意味着失衡,人们因为错误的认知而付诸错误的行动,进而导致群体失范,这自然是可怕的。对于颠倒的局面,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认知开始,回归常识,纠偏纠错,自觉觉他,唯如此,才可以重建大道,回归道统,回到从前。
《教师月刊》上看到一封信。一个集中营幸存者给老师的一封信。这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当上了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每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时,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的内容完全一样,里面写的是:“亲爱的老师,我是集中营的生还者,我亲眼看到人类所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工程师毒死,妇女和儿童被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枪杀。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因为只有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俄乌战争,巴以冲突这些天来,这封信又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请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否则,所有的教育非但没有意义,甚至还有巨大的反效应。
金马在《情感智慧论》里说:“一流的情感、一流的智慧,一旦合流,常可导致光辉的人生;而一流的智慧、二流的情感,一旦合流,常可导致三流的道德,四流的奉献,末流的人生。”这是说情感的重要意义;但金马明显少了一项思考:一流的智慧,一旦加上邪恶的情感,究竟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愚蠢的恶魔并不可怕,智慧的恶魔,很可能就是人类的毁灭者。
二战中,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通宵达旦,研制出了大量的杀人武器,飞机,火炮,坦克,潜艇,导弹,航空母舰。这些杀人武器,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提高了法西斯的杀人效率,强化了独裁者的政治野心,给人类科学史留下了耻辱的一页。因为,他们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渊博的知识,高超的科技,不但没有造福人类,却打开了撒旦的魔瓶,让罪恶肆虐人间,科学家直接沦为法西斯的杀人工具。历史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最要命的是,纳粹科学家的兢兢业业,促使正义的科学家也不得不与之周旋,最终,科学成了杀人武器的研制比赛,连爱因斯坦都不例外。
当纳粹横行德国之时,爱因斯坦逃到美国。当他得知德国科学家正在进行核子裂变产生能量的研究之后,立刻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赶紧研制原子弹,防止希特勒抢先研制出威力无比的大杀器。爱因斯坦的建议下,1945年,美国曼哈顿计划获得巨大成功,奥本海默带领科学家率先研制出了原子弹。当蘑菇云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上空升腾,数十万平民瞬间灰飞烟灭。爱因斯坦痛悔万分:“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此后的爱因斯坦成了一个反核人士,还和罗素一道发表了反战宣言。但战争机器一旦启动,政治家岂能听从科学家的呼吁?一切已经不可挽回。
也许我们认为,二战离我们太遥远了。2023年我们亲眼见识到的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着实震掠了我们,特别是巴以冲突的残烈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所谓的时代进化,发达国家的文明、高尚、特别是教育肯定有大问题了。
特别是巴以冲突,以色列从总理到将军士兵,大量残忍杀戳妇女儿童平民百姓,侵略欺负弱小的巴勒思坦人,占领人家的家园。在战场上表现出来凶残,冷血,无情,这还是在世界上自我号称文明,民主的以色列教育出来的文明青年吗?他们的表现只能算是野兽和战争机器。但现代人们普遍是崇尚金钱,科技,经济发达,而以色列犹太人更是资本集团因富强而自视是天选之民,视加沙地区是他们的应许之地,这种强烈的优越感实质是无知的。故而有人认为以色列是对的,这是一种很可笑的慕强心理作崇。自我优越感本质上是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这种自卑让他变成了最无能的人。用欺负比他还弱小的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种人特别的悲哀,同样也特别的可恨。这种弱者会更希望有人比他更弱,所以会人为去打压、欺负别人,因为有人比自己差去为自己垫底能让Ta产生快感和利益!不觉得吗?而真正人格思维正常的人会不忍心去欺负或者去侵犯别人,怕给被人造成困扰,我们中国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才是高尚文明先进文化。但是那些没有受到良好人性化教育,人生命的高贵与平等教育的人,他们的人格是不健全,思维野蛮的人才会去干这些违反人性人格极其残暴的事,这才是真理。好在,我们也看到包括美,法,美,德,以色列亦然有千万百万的富有人性良知,真正觉醒的普罗大众,走出家门,拥立街头强烈反对以色列残暴行为。我们国家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永远站在正义方面,强烈反对无正义无人性残杀妇女儿童的反人类战争。
叶圣陶老先生再三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要而言之,就是教育者目中有人,必须进行人性化的“立人”教育。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体的、发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极大的群体。他们最初的走向,就是他们将来人生的走向。立人教育,教师责无旁贷。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最终培养出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学生。
教育,带有一定的严肃性,教育人性化就是让这个严肃的工作,充满感性和色彩,在尊重和体贴的教育过程中,充满浓浓的人情味,浪漫的色彩,心灵的激荡,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独立的人格与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动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把这种温馨和关爱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化而成木,木聚成林,林聚成森,进而又影响这个社会的气候,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师再也不是校园里的狱卒,而是可亲可敬的长者,是平等相处的朋友。师生关系再也不是警察抓小偷,而是互相欣赏的同路人。
作为教师,他们的工作平凡而伟大。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这就决定他们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教育情怀,否则就无法完成传承文明的使命。而且,这种道德必须是人性化的道德,这种教育情怀,必须是人性化的道德情怀。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这是教师的社会职责所在,也是教师的道德职责所在。
纳粹和集中营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如果教育只剩下升学率和分数,如果教育不能在孩子的内心里种下美好的种子,每个人都可能是我们的集中营。为了我们将来能够在一个社会里有尊严地,安全自由地,至少是免于恐惧地活着。进行人性化教育,帮助孩子成为具有个性的人,应该是学校教师,社会家长我们大家共同的首选。
愚蠢的恶魔并不可怕,智慧的恶魔,很可能就是人类的毁灭者。人们经常说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就像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一样,人从来不是单面体,而是善恶兼有的双面体。如果能坚守善心方为人,如果忽视善心的呵护,那么终将成为魔鬼。所以,当教育只见分数不见人时,人就会成为工具,那什么可怕的邪恶之事都会发生。教育和生活的起点与归宿,就是做人,就是坚守自己的良心。只有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才有教育。人是教育的最高价。将来,我们大家的孩子也许会有缘遇见,也可能会共处。这谁说得准呢?我希望他们所遇见都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人。
当然育人的任务从来都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也是不可或缺的。我现在有时回乡里,配合当地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进校园系列讲座。发现部分学生对生理知识是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些抽烟成瘾的姑娘,她们才多大啊。看着这群可爱的姑娘们,她们羞涩的笑容,认真的思索,积极的互动,勇敢的回答,挺让人心疼的。没有做过留守儿童的人可能是不好理解的,那种被抛弃的孤独感,高度敏感脆弱的心,时不时都会冒出来提醒一下。我很庆幸她们对我这堂不说教的说教课的喜欢,哪怕能引起一点点她们对目前生活的思考,也说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课后她们给我的笑容和比心,我想,这样单纯的喜欢,来自她们仍旧单纯洁净的心灵。我希望这堂课能让她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生活,插上翅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希望这堂课能让她们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开始有规划。 所以教书育人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教育“立人”,做有人性的教育——永记心头!实质孩子的出现唤醒人们即将泯灭的人性。
欧文。亚隆说,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为了更好的成为自己。人生经历不同,对事情本身认知则不同,采用的解法也不会相同。然,人的思想瞬息万变,教育,则始终要引导我们做到口里有德、眼中有光、行止有度、心存善念。"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脚下乾坤大,笔底天地宽;奋斗有我,为梦发声"。
人之所以为人,因之人性的高贵!教育首先让人成为人,才能实现最终目的。有德有才,此才为大才,无德有才,此才为废才。教人成才是基础(应试),孕育成人最重要(素养、品德、品格)。育儿是广义的概念。除了教书本科学知识,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为首要。教育土壤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得家校合力共育。另外社会大环境,各媒介潮流下的健康导向引领,大家在正确的三观,正确育儿观下的同频互补,才能更大概率培养出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
作者简介:云飞,本名孙庆华。汉中市一德中医馆长,汉中市武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兼执行主席,汉中市同泰少林武术协会会长。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秘书长,世界诗歌网陕西频道副主编。有多首诗歌作品在《星星》《延河》《诗歌周刊》《四川诗歌》《中国诗人》《山东诗人》《陕西日报》《衮雪》《汉中日报》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