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帘幽飞月白,思盈破云开 996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帘幽飞月白
思盈破云开
别久天有泪
向䁔春复来
夜闻兰香寄
朝发公子怀
岁月催人老
情依几世差
《道德经》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人类道法自然就是效法天道,而天道总是“莫之令而自均”且“损有余而补不足”,所以天道无为而无所不为,人道之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无为而向道,有为而依道而矫正偏道妄为之类,其实文化亦然。所以文以载道而大化天下者,因为文化以其天道之理而导人道之道,化人道之心,教人道之智,赋人道之德,齐人道之仁,举人道之义,感人道之诚,行人道之礼,从而感天地,法阴阳,合术数,在道法自然中天人合一,在天人合一中以德配天。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而中华文明又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而文明核心就是文字,历史证明惟有凝练如钢的文言文在时空传播过程中不易变形!所以中国古人的最伟大最文明之处,就是发明了文言文,从而文化载道,文明弘德,所以让文学作品赋予大道之理而凝练为文化作品,这不仅是文化承传的需要,也是历史的需要、民族的需要、人类的需要,中华文明只所以从未中断,文言文的作用功不可没!而一个民族的风骨气质就在千万年不变的文言文中造就出来,这既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又是“绿叶成阴子满枝”。
《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自然无情!乾坤无情!岁月亦更无情!无情乃是人文自然之常态,无情方能空掉私心而蕴藉天下大同与大爱无疆。人类文明无论走的多远,一个栩栩生生的现实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人类脱胎化生于自然法界!人类是自然界各种因缘条件合和的产物!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母亲,一切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尊重自然。人定胜天吗?这么奇谈怪论!人能征服自然且改变自然规律吗?如果我们用有限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去创新些许享乐,此乃饮鸩止渴,此乃漏腹救饥,此乃透支子孙文明的未来!《道德经》谆谆告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惊寒万重浪,眉头锁尔忧 997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东苑欲曦鸟亦啁
红烛清泪为谁流
断魂城下月独走
海远星稀一梦休
昔恋飞仙倾皓首
香萝初见别春秋
惊寒半世万重浪
惟念眉梢锁尔忧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宇宙自然其实与人类社会一样,总是由统一对立的一对矛盾推动着万事万物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发展,而这对矛盾的表现形态就是竞争与合作,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合分分之中寻求中庸之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中生德,德中生和,中和者乃天下正道!而“和”是东方古典文化的典型特点,通过人伦之德修养以达“中庸之道”,所以道德建设自古至清末已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本维持者,“道法自然,厚德载物,以德配天”以及“德主刑辅”等的文化战略思想影响了中华文明五千年以上。
西方文化崇尚竞争,东方文化崇尚和谐,然而“争与和”两者之间孰优孰劣?我当下不敢妄作评价,但西方之争与东方之和正在为世界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评判。未来东西方之间真正深层次的世界之争不再是军事经济外交科技等硬实力之争,而是文化之争、文明之争、意识形态之争、价值观之争、信仰之争、舆论话语权之争、人心向背之争等等软实力之争,而今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正逢其时。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