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年 的 回 忆
作者/ 董俊青
每个人都经历过纯洁天真的儿童时代。有的在贫穷苦难中度过,有的在丰衣足食中长大;曾留流过痛苦的泪水,也曾回荡过欢快的笑声。无论你的孩提时代是什么样的生活,我相信:那一段时光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农村。自我记事起,父亲在青海铁路某小站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弟妹和奶奶、叔叔一起生活。
小时候我几乎没有得到过大人的呵护和关爱,没有漂亮的衣服和玩具,没有能解馋的食物。但我比较懂事听话,没有给大人增添太多的麻烦。身为长子,我几乎承担了半个父亲的责任。从懂事起我就给家里猪羊割草或干些孩子能干的农活。清晨迎着朝霞,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挽着空笼出去;夜慕降临一身疲惫回到家,总能给猪羊留下一大堆鲜嫩的青草。为了割草,我的肩膀和手臂每次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现在我的两个手指头还印记着当年割草时留下的刀痕。
到了上学的时候,我穿着带补钉的衣服,背着妈妈做的布书包,书包里装几个红薯和玉米面馍去了学校。只有等到逢年过节,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到解馋的鸡蛋大肉和白面馒头。我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老家蟠龙学校读完书。
农闲时候,我和伙伴们夜里去田地偷西瓜,趁着朦胧月色我们匍匐前行,当抱着西瓜美滋滋地撤退时被瓜农发现,念及我小没有打我,责成我当面承认错误,保证下不为例。或者在村里麦场上捉迷藏,捉麻雀烤着吃。有时用自制的木匣子卷烟叶抽,虽然有呛又辣,也算做了一把神仙。最让我惬意的是看漏天电影。那时候,看电影不清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只要听到消息,便三五成群奔赴放电影的地方。为了看一场电影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所放的电影已经看过,既然大老远来了那就耐着性子再看一遍。我看过前苏联,朝鲜,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外电影和一大批国内影片。有些电影我当时看不懂内容就图热闹。而现在如有机会我对此类电影会百看不厌,那些经典音乐和台词是当时社会的缩影,丰富了一代人的思想和灵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现在我已人过中年,为人夫为人父,虽然不曾取得多大成就,也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但希望把这些微不足道的一点感受与同龄人做些交流,与后代们做些沟通。人一生要有点经历,有点追求,苦难有时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人们在后半生面对挫折,战胜困难。念天地之悠悠,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每个人心中始终要记住乡愁,要有一颗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的初心。
作者简介
董俊青,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县人,1964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青海青藏铁路物流有限公司畅达子公司财务主任。系青海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诗词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有较多摄影.诗词.散文作品发表于省内外报刊并部分获奖.电话:1370975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