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们,却远在万里……
文/谢巴特尔

疫情封控的夜,是
散落一地的忧伤
小镇,科布尔的夜
寂静悠美
……
舒伯特的小夜曲,在“静默管理”中
困守的小屋弥漫
烦心事,也在夜色里
纷至沓来
……
窗外,雪花飘飘
整个“辉腾锡勒”
山脚下的小镇,陷入
一片洁白
……
我无法,走出
洁净的梦幻
把自己,遗忘在
午夜的梦怀
……
突然,想起了
蒙古那边
那群可怜的,无家可归的
我的孩子们
……
想起了,心脏手术失败
夭折的“Б.巴特尔”
一个,聪明伶俐的
小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六岁生日
第二天的傍晚
定格在了,老爸抱着的
撕心裂肺的胸怀
……
想起了,2011年隆冬
那个寒冷的傍晚
风雪交加中的,乌兰巴托三电厂
路口地沟里
捡回来的,九岁的流浪儿
“巴图吉日嘎”
……
想起了,把冻僵的流浪儿
送到“儿童医院”
可怜的孩子,最终因冻伤、坏死
失去了
两个大脚趾,和一个中指
成了一个像“企鹅”一样
摇摇晃晃,蹒跚走路的
残疾儿童
……
想起了,我的“Б.娜拉”
一个最早领养的孤儿
一个又懂事,又细腻的
12岁半的卫拉特女孩
……
想起了,已经和同学
去韩国打工的
曾经气得我,七窍生烟的
像个假小子一样的
二女儿。11岁那年
在一群都叫我“哥”的,孤儿中
唯一一个,喊我“爸爸”的
“Б.萨拉”
……
小屋里,弥漫着一种伤感
而心疼的
美丽和隐隐的,幸福
我不知道
是谁,将我的生命
和忧伤
连在了一起
……
听到了,自己流泪的声音
感到了心痛
如在弹奏,一场心灵的
忧伤之曲
而能听懂,这支<小夜曲>的
也只有一个人
那便是我自己
……
我被夜,彻底的吞没了
此刻的我
把自己,隐藏在
黑夜的背后
依然,把自己
定格在那些
曾经美丽的瞬间
……
(注:我是一位在蒙古打拼二十年的内蒙古人,2007年在南戈壁西伯库伦新口岸工作时的一场车祸,让我第一次深深感到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当我从“额济纳旗蒙医院”抢救室醒来的时候,睁眼第一句话就问“他们两个呢?”当巴特尔院长告诉我,“他们没了,万幸的是您……”,我一头雾水,真的不相信他们没了,因为他们儿冲着我开玩笑喷在脸上的热气,分明还能感觉到……出院的时候巴特尔大夫听说我和内蒙古药检局的郝英是同学,特意带了点礼物送送我,临别问我,出去了有什么想法?我随口回答:余生抓紧干三个“一百”:
一、养百名遗孤,让短暂的生命得到放大和倍增;
二、带百名弟子,蒙古人的未来还有我的身影;
三、出百部著作,给历史留下一道划痕!
一念所致,不敢怠慢,如今遗孤已经收养了68个了,如果不是新冠打乱了一切,如今梦想差不多实现了;徒弟带出了43个,离培养百名研究生还差着一大截书呢,出版了多语种版本五十多部了……”。)
作者简介:
谢巴特尔,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从2011年起在蒙古国大学带学生,现兼任“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四子王旗作协”会员,主要著有《长生天的孩子·蒙古人与汉族孤儿的故事》、《晋文化在蒙古的传播史》(中国文化在蒙古的传播史)、《短歌行》(辽宁教育出版社)、《校氏,被遗忘的术赤后裔》(喀山联邦大学出版)、《四子王旗境内古代长城与敖包》(合著)、《中国岩画·四子王旗》(合著)、《走遍四子王旗》(合著),其中《海日罕》一书获蒙古国2022年度“金星奖”……等数十部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