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文学:容合多元、纽带情感、图腾精神
庞进
在2023年10月29日举行的“加拿大高校文学社《我的青春我的梦》新书发布会”上,我受与会者讲的“刻痕文学”“华痕文学”启发,在发言中提出了“华龙文学”一说。认为:龙是中华先民对自然界多种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容合而发明、展现的神物,经过至少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进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故华人文学、华裔文学,都可称“华龙文学”。之后,我对这个提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觉得“华龙文学”至少有“容合多元”“纽带情感”“图腾精神”三个比较突出的功能或者说特色。
先说“容合多元”。“容合”是“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的概称。容合的对象一定是多元的,若是一元,就谈不上容合。中华龙既是容合多元的产物,也以容合多元为己任、为功能、为特色。故“华龙文学”必然是容合多元的文学。事实也是如此,如加拿大高校文学社,无论其人员组成,还是活动开展、作品创作,都是容合多元的。再者,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产生于这块土地上的华龙文学,也自然、必然会容合其多元文化,即反映、体现其多元文化。
再说“纽带情感”。对龙文化的“纽带情感”功能,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钱其琛先生有两段话讲得很到位,他说:“在中华民族诞生发展的长河中,由于繁衍生息在共同的区域,有着共同的奋斗经历和共同的风俗习惯,就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及其强烈的认同感。”“海内外华人都会认同中华文化中龙与凤的文化标志。这些形象很容易唤起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民族感情。”(钱其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5月31日)在这个地球村,凡是有龙凤形象出现的地方,都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故“华龙文学”,自然是,也必然是“纽带”华人情感的文学。这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故土情、族群情、山水情、众生情等等。尤其是,如果用母语即汉语写作,那一定会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葆有深情。
再说“图腾精神”。图腾是人类社会早期产生的与自然崇拜、族祖崇拜、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文化现象,是环境自然力对人类的作用,和人类对自身和氏族本源追溯相结合的产物。构成图腾的基本要素有:1.图腾的实体是某种自然物(以动物为多)或天象;2.这种自然物或天象被认为与族祖、族人有血缘关系;3.是部族的保护神;4.是部族的徽号标志。四条全部符合者是严格意义上的狭义图腾,部分符合者即为宽泛意义上的广义图腾。龙是着重强调徽号标志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图腾”一词,本是对北美印第安某部落方言“totem”的音译,但用了“图”和“腾”这两个汉字,就有了形象感和动态感。“图”意味着形象,可引申为形象思维;“腾”有“向上升”之意,可理解为“提升”“升华”。文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用形象化的、审美化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从而使创作者和阅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升华的艺术。因此,“华龙文学”就有了“图腾精神”,即把华人、华裔乃至其他族群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精神审美化、艺术化的功能。简言之,所谓“图腾精神”,就是通过文学反映精神、升华精神。

(此文是作者2023年11月25日,在由加拿大高校文学社和加中经贸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我的青春我的梦》茶话分享会”上的发言)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发表各类作品两千多篇,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华龙凤民俗》《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庞进文集》等著作四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