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为朋,同志为友…傍晚散步锦江道,寒风忽然吹醒了我,我的朋友也真好真多,除了同事、亲戚,还有文友、牌友、股友、酒友、茶友、烟友、道友、车友、爬山友等等,每一天都离不开这个友或那个友,而卢道强算是木匠友+文友+羊肉友,自然需要友好写写他吧!

近来,有一种说法,中国的计算机网络'芯片'来自日本,而日本文化的'心神'却来自中国。这话不假,自古认来,特别是日本派'遣唐使留学中国,无论技术或文化,中国长期是日本的老师。而推动明治维新的过程,日本上下无不受益于明朝心学儒圣王阳明……那么,王阳明起初修学朱熹理学,在后花园格物(研究)竹子,一直思索到骨瘦如柴,才悟了竹子'空心有节'之品格,他后来承钵了北宋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独创了糅合庄子禅宗与理学之精华,形成了有别朱子客观唯心主义的心学哲学体系,代表中国主观唯心主义最高成果的心学(王学),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成了官民上下一致崇拜的指导思想,其内在很关键的一个名词'心神',包含即心即理,心领神会,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等内涵,不仅出于陆九渊与朱熹鹅湖之争的'心'与'理',也有佛禅唯识宗的'心识',即万法唯心唯识之旨要……溯本追源,《庄子》早已明明白白示道,他在《天地》篇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又说'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夫神者,好和而恶奸,夫奸,病也。',机心与精神,亦即心神的概括,心为本体,神为状态,是一种大道无形,不言之美的人本主义!

点赞本文的林鹏发贤弟,其父林溪泉同志是紫泥公社老兽医,以前背着一只医药箱,吹着阉猪哨子,走村串户游走乡野农舍,听到阉猪哨声,养猪的农户就喊他去猪舍做业务·……有一次,他对我说阉割公小猪比较好做,把公小猪两粒明晃的丸子一刀切割,'吱一声'了事……而关键技术,是阉割母小猪卵巢,需要的是一种经验,手一摸用小刀切开猪腹,精准确切,伤口很小……朱元璋为此也曾叹服,不禁写了对联'双手捌开生死路,一刀切断是非根。',阄猪很重要,小猪养大了不阉实行计划生育,全部变成猪哥猪母追逐乱窜,菜市场就没有可供买卖的猪肉了……嘿嘿!那个得心应手的阉猪技术,实践上无法隔代传授,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心领神会,培养出一种独自拥有的'心神'。

明未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机心'是痛苦之源,因为现代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这里的'反动'是对旧的东西进行创新,而往往又不能做到极致最好……有的国家4G未实用普及,华为麒麟芯片已经在全球应用推广5G,以至有些国家看到中国量子卫星上天,心里开始发毛……心机失常了!《庄子》一书中,记载着一个老木匠关于'心神'的故事: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老木匠(龙马精神)在堂下斫轮(做车轮子),木匠停住手中的活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桓公乜了他一眼说'圣人之言','圣人还活着么?'桓公说'已经死了。','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桓公听了大怒'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今天如果不说出个子丑寅卯,我就处死你……',木匠不慌不忙来到堂上,对桓公说'我的道理是从斫轮体验出来的,榫眼松了可以省力不坚固,紧了则半天敲打不进去;我可以让榫眼不松不紧,然后恰到好处地敲进去。嘴里虽然说不出这松紧的尺寸,心里却有数,这个数无法传授给我儿子。所以,快60岁了,还得为您的车子做轮子。圣人已经死了,他悟出的最深刻之道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能够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只能是浅层次的槽粕……'齐桓公一听,惊得叹服不已,连忙起身致敬!

因为,在老木匠身上,齐桓公看到一种技术权威,头上三尺显示了'心神'!
昨天作协文化沙龙,老木匠(龙马精神)说过去我写作文只说了他的名,没有说到他的实际精彩。今天发此网文,专说老木匠的龙马精神!嘿嘿

教训是苦药,也是良药;教训是教训,更是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种众望所归,吸取别人的教训,才能独树一帜,毕竟这种别人的教训是无本的经验…人家误吃了狗屎,自己就不尝试了,也无需用皮鞋再去踢狗屎吧,省得弄脏了自已…教训呀教训,咱的希望就在吸取别的教训!
古人云:'吃一堑长一智',如果总是别人'吃一堑'而自己'长一智',这就是'龙马的精神',龙代表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而马有勇往直前的勇气。龙游浅水遭虾戏,马失前蹄树猴笑。然而,虾能飞上天吗?猴又不能致千里!
奉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至圣的孔夫子,不能不说充滿'龙马精彩'。但是老的时候五十岁才接触《周易》,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如痴如醉研习下去,并且为《周易》写的十篇论文叫《十翼》,后人称《易经》,即易学的经典。这时候的孔子彻悟了,并且想起当年带着一只鹅去拜访道祖老子的收获,弟子问孔夫子,怎麼评价老子,孔子云:'高深莫测 神龙呀呀呀!'于是孔子总结了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天命即天道,难违呀,到了象我如今这六十岁,怎麼做到'耳顺'吧,表扬的批评的话都听得进去,经验与教训都值得学习,吃到了老需要学到老。当年道宗始祖,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有道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守拙,若愚归真…实际上老子修道的终极目標叫'婴兒梦',至少也是不失童真的'老顽童'。到了六十岁时,终於知道老子的修为目標,我仅仅学不到一半,比如身體上的小弟弟,返回到了六岁时的'泉水叮咚'撒尿功能,其它道行还是需要继續努力,'龙马精神'已然是天空中,曾经飞过的那条风景线…嘿嘿!
郑亚水,笔名梧闽,出生于漳州东郊梧桥村,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赛“二等奖”;《禅意 太武凡木》荣获全国第八届新年新作征文“一等奖”;2022年11月,《空中并不是“无色”》荣获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 金奖;2023年3月,《走在后港古街》荣获第十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 一等奖;《梦一回太武夫人》荣获第二届中国最美散文诗歌大奖赛一等奖;《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2023年被中国散文网聘任为“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