偎着冬阳好读书
文/邹辉
播/周丽

时值小雪季节,本该寒天冻地,但天幕上压根没有“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冰冷云层。到是暖融融的冬阳,满面笑容的在天地间上下忙碌。赛阳春的冬阳里,坐在书桌旁,一杯清茶两卷书,偎依着冬阳,甜甜的感受下“花香不如书香远,酒味莫若道味长”的个中滋味,多好,多惬意啊!
俗话说:“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同样,若想使自己在爬格码字的文字堆里,苦思冥想捣鼓出来的文字能达到“文章千古事,妙手偶得之”之妙处,就必须要懂得“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基本道理。人的知识一来于课堂,二来于书本,平常不熟读唐诗三百首,哪能会有不会写来也会吟的灵光乍现昵?台湾的散文大家林清玄就十分感慨的说:“人不光是吃饭长大的,也是看书长大的。”我国著名女作家毕淑敏也说过:“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现出来了。”还说什么女人不可不读书,世界因女人的存在而美丽,女人因书籍的滋养而变得更加聪慧。看看,名师大家们都这样看重读书,我等岂能等闲视之充耳不闻昵?何况身边的不少文朋诗友,都觉得读书是做学问最基本的基本。不是有人这样说吗:“一豆灯光论古今,纸上走笔写春秋。遍识人间甘苦字,读尽天下酸辣书。”
其实,爬格码字的大家伙儿都知道写与读的关系,更知道知识的积累和积淀。因为大家伙儿的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每每看到别人的作品在遣词造句上、语气上谦而不卑,恭而不亢,奉而不媚、夸而不虚,分寸拿捏得十分准确到位,就感觉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每每看到作品中的不矫情、不浮华,风格朴素清新,文笔细腻优美,处处散发着本色的魅力的文字,更是感受到没有一遍又一遍的苦读熟读,哪里会有这样的信手拈来的造诣。应该说读书不仅可以好学则老而不衰,而且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显现在平常的朴实之中。他们神光内敛,含而不露。记得有几次作协组织我们到采风和举行笔会时,看到那些在报刊杂志上经常佳作不断的大家时,谁都没有想不到那些在文山墨海中扑腾的浪花四溅,写出了一篇篇引古通今、引典准确、功夫老道、炉火纯青、描绘出儒家的乐道、道家的逍遥和禅家的空明醒事之作竟然出自于他们之手。
真是人人佩服敬仰,更激励我们学习效仿。想想,在自己爬格码字的岁月里,读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写作上的快乐,知识上的充足,他让我从书本里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屈原的真情,司马迁的正直,严子陵的高洁,文天祥的正气,嵇康的傲骨;知晓了春秋养士,汉朝养武,宋朝养文和明清养小人的文案典籍。所以,即使是现在闲云野鹤的我,更明白写东西与读诗书的重要。在微信上与那些志同道合的伏枥的老骥们相互唱和,以文相聚共析疑义,取长补短增进友谊。那才是“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的悠哉、乐哉呀。
窗外的冬阳暖暖的,亲昵的偎依着我。我在案旁偎依着冬阳,手中的书卷和飘香的清茶,在冬阳里笑得是那样那样的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