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动的
爱国主义教育课
作者:郭汉朝
主编:愉悦
制作:南海鱼儿文学社
前言:我是红河州声生不息理论政策宣讲志愿者郭汉朝,给同志们宣讲党课、爱国主义教育课是我的光荣职责和使命任务!
同志们、朋友们,我是您们的老朋友郭汉朝同志。
今天,我选择这样的方式,讲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与您们一起对话、交流和分享幸福、快乐!同您们互动、互励、互勉!向您们学习、致敬!
这堂课的主题,就是讲讲在戍守边关时,我身上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军旅故事;讲讲在危急关头时,我奋不顾身勇救危难群众的真实故事;讲讲在做好人、做好事时,我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平凡故事。
故事,就从这里讲起吧!
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伤残退役军人、一级重度残疾人、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市民,男,彝族,大学本科,籍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鲁史镇永发村大丘田,1966年12月生,1982年12月参军入伍,1985年6月10日在烽火硝烟的中越边境云南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2005年9月从云南省军区司令部转业到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2022年3月8日光荣提前退休。
我参加工作40多年、入党近40年来,始终坚持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听从党安排、全心全意为人民,始终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始终坚持做到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坚守、不同的岗位一样的冲锋、不同的环境一样的付出、不同的待遇一样的奉献,切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退役军人、人民勤务员、离退休干部的忠诚责任担当。
我先后荣获昆明军区颁发的“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奖章,被中央军委办公厅评为“全军要讯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被红河州评为“五好文明家庭”,8次立功〈其中两次荣立战功〉,1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5次被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年年被评为“称职公务员”,2022年登上了红河州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先进模范典型人物”光荣榜,2022年被评为“蒙自好人”、“红河好人”,2023年蒙自市“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中榜上有名,2023年被州政府办公室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23年被授予2023年第一批“云南好人”荣誉称号,2023年被授予“第八届蒙自市道德模范”、“第八届红河州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8月21日作为离退休干部代表光荣出席了“红河州老干部工作40年”庆典活动。
我华彩人生的背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和汗水,是多少次面对生死考验的流血和牺牲,是多少年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荣光和自豪!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当过步兵、炮兵、侦察兵、勤务兵,历任战士、班长、代理排长、军事教员、文化教员、饲养员、炊事员、发电员、电影放映员、仓库保管员、新闻报道员、军校学员、副连职排长、军区保密员、指导员、连长、新闻记者、军区要讯编辑、通信团管理股长、军区军务参谋、军区首长秘书、军区独立警卫营政治教导员、军区军乐团团长、党委书记、军区作战参谋、军区党委首长办公室主任等职;配属参加了1984年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反击战;从1982年底至1993年初在中越边境云南边防部队〈边防第十四团、边防第十五团、守备第六团、边防第五团〉戍守边关10年间,坚决圆满完成了党组织赋予的炮火打击、拔点歼敌、穿插围捕、抢修坑道、筑路架桥、坚守阵地、安全警卫、边境巡逻、抢险救援、新闻宣传、后勤保障、孤身一人在泥泞崎岖的山路上昼夜徒步行程16个小时武装安全护送影片《高山下的花环》《上甘岭》慰问前线官兵等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任务;在执行战斗任务中,双眼、双耳、双肋骨、左肩胛骨、右小腿先后四次受重伤,昏死四次又活回来,可谓九死一生。
我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后,历任文件交换员、报刋信件收发员、助理调研员、副调研员、四级调研员、机关党委副书记 、机关纪委书记、红河创泰房地产(民营企业)公司党组织书记、中国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民营企业〉总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等职,党务工作、政务工作、纪检工作、服务工作、管理工作一肩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出色,所取得的卓越成绩深受好评。
2017年我相继查出患上了白内障、糖尿病、肠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特别是战争年代受过重伤的双眼旧伤复发,视力下降特别严重且几乎完全失明,2019年被评定为双眼视力一级重度残疾人。我即使伤痛、疾病缠身,始终不忘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心系人民安危,服务百姓群众,切实做到退役不褪色、身残志更坚、丹心为人民、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40多年来,我自觉行动并积极引领全家人先后无偿义务献血100余次,为困难群众捐款10余万元,向贫困山区小学捐赠优秀书籍5000余册,资助贫困学生50人,营救生命危难群众16人,救助残疾儿童4人、孤寡老人12人,扶助贫困户24户,扶持15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帮扶120名退役军人带头脱贫致富,连续10年照顾抗日老英雄、抗美援朝老战士王自福幸福安度晚年。
我自觉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脱下戎装,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新篇章;走出军营,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退休以后,继续努力、勇毅前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奋斗到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我从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党的干部,完全得益于党和组织的培养关心,得益于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的锻造淬炼。我要把这份大爱,毫无保留的回报给党、回报给祖国、回报给父老乡亲、回报给军队、回报给人民、回报给社会。
2022年3月8日,组织刚刚批准我提前退休,我就主动提出自愿向党组织每月交纳1000元大额党费的申请。当我提出这样的申请时,我也认为,我们一家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并没有过多的收入,这样做会不会被人说闲话、产生误解。但想想小时候吃不饱饭、穿不起衣、读不了书、上不起学的穷酸样和苦日子,我不能忘了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现在退休了,自己全身到处都是伤病,也不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了,但仍然可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所以,我和妻子、儿子商量后,一家人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一分钱开始做起,尽量少下饭馆子,少买新衣服,少走亲访友,少抽烟喝酒,少请客送礼,少参与聚会,每人每天坚持从正常的生活开支中节约10元、20元、30元,这样子就强制性的把钱俭省下来,每月给党组织缴纳大额特殊党费所需的良心钱有了,每月给孤寡老人平时零花所需的孝心钱有了,每月给贫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所需的爱心钱有了。本身,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过紧日子,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祖辈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是我们一家人自打从小就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
为什么要交纳1000元大额特殊党费,其初衷、目的和意义,首先就是为了真诚地感谢党、感谢组织、感谢人民军队、感谢父老乡亲,培养我成长,教育我进步;其次就是为了牢记初心使命,从严要求自己,永远不犯错误、不叛国、不叛党;第三就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传承优秀家庭、严谨家教、良好家风,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听党指挥跟党走;第四就是为了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走好人间正道!
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我从退休之日起,每月从退休养老金里拿出1000元钱,作为大额特殊党费,定期向党组织缴纳,并承诺缴至个人生命最后终结的那一天!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长河中,炎黄祖辈之中涌现出的圣贤、先驱、英雄们,遇事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竭尽全力;遇困先人后己、倾囊相助、德行昭昭;遇难克己奉公、毫不迟疑、舍生取义,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历久弥香、立德树人的光辉典范。
助人为乐、关爱他人、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从小就养成的积德行善的良好习惯,是我模范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1982年12月1日,我参军入伍刚到新兵团的第一天,就自告奋勇积极参加了部队组织的无偿义务献血活动。从此,我光荣的走上了长达30年的无偿义务献血生涯。在身体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每年献血1至2次。
1986年隆冬时节的一天深夜,我在云南边防某部一线阵地执行夜间巡逻任务,准备回宿营地休息。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附近普角村小学校房子有倒塌的危险。我当机立断,及时赶到学校,协助普金亮校长一起,刚把10名住校学生从睡梦中营救出来,学校的土坯房就全部倒塌了。孩子不能没有地方上学,部队用油毛毡盖起了简易房屋供学生读书。我以“请关心这儿师生的生命安全”为题写了一封《读者来信》给红河日报,信件刊登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得以及时重建。
1988年7月5日下午3时左右,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后勤机关返回部队水电站途中,看见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在金水河与永平河接壤处的河边嬉戏打闹,有的已经跳进河里打起了“水战”。突然,听到“他冲走了、他冲走了”的呼救声。我回头一看,不好!有一小朋友在湍急的河流中挣扎。我奋不顾身直往河里冲,8岁的小男孩得救了,并将其安全送回到父母身边……
1991年元旦节前夕的一天中午,云南省金平县大火地村一40岁左右的男子到县城赶集,由于喝多了酒,身体虚弱,昏倒在大街上,后脑正撞上一根水泥电杆,血流满面,当场不省人事。我和战友杨乃荣出差路过此地,二话不说将其及时送往金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介绍,病人后脑粉碎性破裂而失血性休克,如果再迟几分钟,就没命了。病人得救了,我和战友杨乃荣不留姓名悄悄离开了医院。
2012年5月1日中午,我在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赶写调研报告,步行回家吃午饭,准备饭后还要忙着回办公室加班。当行至蒙自市天竺路与兴盛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时,发现一骑电动车的女子连人带车倒在路旁,从头到脚多处受重伤,身上流出来的血都快凝固了,人不停地呻吟着想爬起来却又无能为力。肇事车辆早已逃之夭夭,路上的行人和旁边的店铺老板不敢问津,说是怕惹麻烦。人命关天,救人要紧。我急忙叫住一辆出租车,把身受重伤、生命垂危的女子及时送进了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然后又忙着挂号、垫付医疗费、陪护伤员,待伤者的丈夫赶到了医院,病人也脱离了危险,我才放心的离开了医院。得救的女子出院后,领着丈夫三番五次的要登门答谢,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一个干部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把钢枪,一个典型就是一座丰碑!
我始终坚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敢喊:“我先上,跟我来,看我的。”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遗体捐献,是人人称颂的高尚之举,然而要将此举付诸实践,绝非易事。若是全家人都签下遗体捐献申请,实属难能可贵。我经常对家人讲:“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不摆席设宴,不占用国家一寸土地,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做科学研究,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共同心愿。”2014年7月31日,我和妻子吴永春、儿子郭战天一家三口,满怀幸福的喜悦,到蒙自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在工作人员的热心帮助下,办理了一家三口无偿捐献人体和人体全部器官的填写、登记、签名等相关手续。
如今,我们一家人有的是无偿义务献血志愿者、有的是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志愿者、人人都是人体和人体器官无偿捐献志愿者。
我时常提醒自己也教育他人:“军人的本色就是无私奉献,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活着的时候,尽自己所能把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死了之后还能为国家作出贡献,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在我们的影响熏陶下,儿子、侄子和侄女,从18岁起每年都主动无偿义务献血1至2次。2022年8月18日,侄子吴泰来领着自己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一家五口人,前往蒙自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器官无偿捐献登记手续。至此,我们一家已有8人〈最大的83岁、最小的18岁〉成为了人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做一回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一辈子做好事。
我和我们一家人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和一辈子讲真话、一辈子办实事、一辈子做好人的感人事迹很多很多,永远道不尽、说不完。比如,我在部队服役期间,利用节假日、平时休息时间,连续五年义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碾米磨面上万余吨次,义务为哈尼族村民架接安装自来水管道20余公里计200余户,义务为当地小学校和村民架接安装生产生活照明用电线路10余公里计100余户,自学写作先后有4000余篇幅新闻文学作品被官方各大媒体刊用,义务带出的1000余名写作学徒如今在军内外开花结果,义务向党政机关干部、大中小学师生、社区居民和部队官兵宣讲党课、爱国主义教育课50多场次,全家人无怨无悔关心关爱80多岁的残疾聋哑老人哑巴四享受幸福余生,竭尽全力帮扶救助“大舌头”女孩王海棠重获新生,几十年如一日悉心关照孤苦伶仃的小红梅奶孙二人,经常不定期回访探望贫困山区的贫困户王石林一家……等等。我们家优秀的家庭、严谨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和高尚的品格、朴实的情怀、无私的大爱精神,值得代代继承和传扬!
我爱人人,人人爱我。 我们一家人追求美好幸福生活,从未停止过。按照年初家庭生活、学习和工作计划,我们从2023年入春开始,满怀十足的信心和最大的热情,又急匆匆的马不停蹄的踏上了帮扶救助贫困户、困难退役老兵、贫困优秀学生等的漫漫人生之路。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河边村参战退役军人陈XX老兵、山东省鲁东大学吴XX同学、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三中学高中62班陈XX同学、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三中学高中63班涂XX同学、云南省蒙自市团结小学马XX同学、云南省蒙自市鸣鹫贫困山区农民王XX一家,成为了又一批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的终身受益者!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经受了战场上生与死的考验,接受了硝烟中血与火的洗礼,承受了内心里情与爱的燃烧……
是云岭大地上的这片热土铸就了我!
是云岭大地上的绿水青山包容了我!
是云岭大地上的人民百姓养育了我!
我深情的爱着祖国、爱着人民、爱着人民军队、爱着这片火热的云岭大地!
我愿把我的全部热血和毕生精力,播洒在云岭大地上!
崇尚英雄才能学习英雄,学习英雄才能争做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感人、催人泪下的故事。
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蒋庆泉,没有像电影中所描述的“向我开炮、向我开炮”那样牺牲了,而是被炮弹震晕后不幸被俘,战争结束后释放回国,受到不公正审查,受尽了委屈,回到了辽宁锦州老家隐姓埋名。
有一次,我有幸听军队的高级将领罗援将军作讲座,提起蒋庆泉的事,让人动容。中央专门下发文件,为当年志愿军被俘人员落实政策,当组织千辛万苦找到蒋庆泉的时候,周围的父老乡亲才知道他们身边这个平凡的老人竟然是一名大英雄。政府要给他补偿和特殊待遇,老人都谢绝了,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得到一枚抗美援朝参战纪念章。总政治部专门为老人特制了一枚抗美援朝参战纪念奖章,罗援将军随总参谋部领导去给老人颁授纪念奖章,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场景。蒋庆泉老人身着戎装,精神饱满登上主席台。他的老首长,当年志愿军23军政委,年逾百岁的裴周玉老将军,由两名解放军战士搀扶着也登上了主席台。蒋庆泉老人声如洪钟,高声报告:“报告裴政委,我是志愿军23军战士,我的团长XXX,牺牲了;营长XXX,牺牲了;连长XXX,牺牲了;排长XXX,牺牲了;班长XXX,牺牲了;我没有死,还活着。现在,志愿军战士蒋庆泉向您报到,请您指示!”裴周玉老将军颤颤巍巍地将迟到的、光荣的、自豪的、幸福的、英雄的抗美援朝参战纪念奖章挂到蒋庆泉的胸前,随即两位高龄老人相拥着嚎啕大哭……
我听到这个现实版的真实故事后,当场泪崩,眼泪止不住哗啦啦直往下流。
这段历史太多的人不关注、也不了解,我因为曾经当了24年兵,对军队有着难以割舍的军人情结,看了太多史料,感同身受,情不自禁。就是这样一名老人、一名老军人,当组织找到他要给他享受特殊待遇的时候,他唯一的一点要求竟然只是要一枚抗美援朝参战纪念章,这是何等的可爱之人,这是何等的英雄之人,尽管遭受过不公正的待遇和受尽了多少委屈,可依然忠于中国共产党,忠于祖国母亲,忠于人民军队,毫无二心,不离不弃!这就是中国人民的真正脊梁!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光辉典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历过多次保家卫国战争,但离我们最近、跨度最长的战争,要数对越自卫还击战。对越作战历时10年,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特别是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跨境反击战,也就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是中越边境防御战,主要在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与越进行对峙作战。从广西至云南,整个中越边境线都是战场,老山、者阴山地区属于主战场。在老山、者阴山地区的战役战斗中,广大参战官兵树立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甘愿吃亏的无私奉献精神,生死相依、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喊出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响亮口号。
我从参军入伍到中越边境云南边防部队的第一天起,每月领着6元
钱的津贴,开始了最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新兵临战训练一个月后,我主动申请分配到了最艰苦、最边远、最偏僻且公路不通、交通不便、没有电灯电话、做饭烧木炭柴火、吃水用竹筒子背、住的是四面漏风的油毛毡房、给养靠人背马驮的一线连队。到连队后的第一天晚上,跟着班长扛起枪就上了最前沿的无名高地站岗放哨执勤。那年,我刚满16周岁。在烽火硝烟的日子里,只要是到了一线连队,等于上了战场,每天与枪炮为舞、与血火为伴、与死神打交道,随时都有第一个牺牲在最前沿的哨位上、阵地上、巡逻路上、国境线上的可能。
中越边境战争的战斗情景、惨烈场面,在我的脑海里,一幕接着一幕,无法形容,不可想象。比如,准备抓敌俘虏兵时,险中脱险;站岗放哨执勤时,不小心遭越军特工偷袭,差点丧命;正在抢修593高地的坑道、猫耳洞、交通壕沟时,敌炮弹突然从对面飞了过来,脑袋险些开花;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境线上,我侦察巡逻小分队突然近距离与敌特工小分队遭遇,我巡逻小分队先敌开火,坚决消灭来犯之敌,捍卫了祖国尊严,守护了边防安全!以上这些等等不争的事实,对始终战斗在边防最前线的官兵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了。
离我们最近的这场战争的残酷无情,离我们最近的八十年代参战老兵,曾经经历了怎样的血与火、生与死、伤与痛、情与爱的考验和燃烧!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说,他们跟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一样,同样是最可爱的人!
历史告诉我们,是英雄的中国军队、英勇的中国军人、常年累月守卫在边境一线的边防部队官兵,奉献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和热血,捍卫了祖国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换来了人民的安宁祥和。国强民富的今天,曾经的参战老兵不应再承受那无言的心酸与伤痛,不应被淹没在时代的长河中,不应被后人忘记,应该永远记住他们、怀念他们、颂扬他们!
老山主峰、麻栗坡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麻栗坡烈士陵园内共安葬着来自全国19个省市、19个民族978名烈士,他们都是在保卫南疆的老山、八里河东山、者阴山等战斗中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牺牲的烈士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6岁,大部分都是18岁、19岁、20岁的年轻战士。
我在云南边防一线连队时,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站岗放哨、执勤巡逻、蹲猫耳洞、坚守阵地、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养猪种菜、发电放电影、教唱革命歌曲、义务为当地少数民族村民碾米磨面,如果有敌情时,就毫不犹豫的扛起冲锋枪和60迫击炮第一个冲上去。
我当任云南边防某部步兵二连九班班长时,我们班有一位刚入伍半年的四川籍新兵叫徐元祥,在一次奉命执行特殊战斗任务中,因公光荣牺牲在了守卫祖国边防的战斗岗位上,现在安埋在金平县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或是建军节,我都要带着家人一起,买些鲜花、烟酒、糖果、香火之类的东西,去看望他,与他拉拉家常、讲讲白话、吹吹牛、聊聊天,诉说昔日从军报国的青春年华,回忆当年激情燃烧的艰苦岁月,感怀曾经战友战友亲如兄弟的光辉历程!我们一家人,去杨善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也好,去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也好,去金平县烈士陵园看望牺牲的战友也好,去一次哭一次,去一回流一回眼泪。心里那种揪心的痛,只有我们自己默默忍受……
像雷锋、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焦裕禄、蒋庆泉、杨善洲、张桂梅、杜富国、老山十五勇士、第一个壮烈牺牲在老山主峰的副连长张大权等等,这些革命前辈和英烈们的丰功伟绩、伟大精神,就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就是我们应该真正学习的榜样!
建议大家抽时间好好观看观看《长征》《大决战》《上甘岭》《长津湖》《跨过鸭绿江》《高山下的花环》《志愿军》等影片,到查尼皮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到云南陆军讲武堂、到井冈山、到延安、到遵义、到老山、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到那发593高地、到金平烈士陵园、到绿春二甫集体一等功臣连九连,走一走、看一看,瞧一瞧、学一学,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满满的都是正能量,非常非常有教育意义 ,受益终生!
在伟大的新时代、新征程的今天,我作为一名党和人民培养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就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模范践行者,就是要做一块干干净净的净土、做一片清清爽爽的绿茵、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发挥余热、笑对夕阳、享受美好幸福晚年生活的荣光岁月里,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负得起责任、挑得起使命,始终能仰望星空、怀揣自己的晚年梦想,始终能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安安静静的度好余生的每一天。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司娘跳假神。
我自己最真切的感悟和体会是:
跟舒服的人在一起,养生。
跟聪明的人在一起,养脑。
跟善良的人在一起,养心。
跟正直的人在一起,养德。
跟自律的人在一起,养廉。
跟漂亮的人在一起,养颜。
跟知足的人在一起,养命。
跟“三观”不合的人在一起,那就是等于慢性自杀!
所以说,跟谁在一起,真的很重要。世上没有后悔药,千万别站错了队,跟错了人,害了自己,贻误终身,悔之晚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永远听共产党的话,永远感共产党的恩情,永远跟着共产党走。这是我的拳拳之心、钢铁意志、铿锵誓言和永恒追求!
因为,1985年6月10日这一天,是我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的向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因为,1985年6月10日这一天,是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第一天,我向所在的党支部递交了血写的遗书〈请战书〉。
敬爱的连队党支部: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5549部队52分队共产党员、九班班长郭汉朝,我强烈要求参加部队组织的第一敢死队,并肩负起敢死队队长的重任。
我立此誓言:
战斗已经打响,领土不容侵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严格要求,刻苦训练;杀敌立功,报效祖国;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请党组织把最艰巨的光荣任务交给我吧!我决心带领第一敢死队队员们坚决圆满完成党组织赋予的战斗任务!
以上是我的请战血书,请予批准!
此致
军礼
郭汉朝亲笔
1985年6月10日
人的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很多。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需要靠组织培养、靠领导关心、靠家庭教育、靠自身努力,有时候也要靠点运气。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勤奋刻苦学习,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把主要心思精力用在工作学习、干事创业上,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参加工作40多年来,为党、为人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担起了我必须担当的责任,完成了我誓死坚决完成的使命任务。
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我,组织始终没有忘记我,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我。给了我很多很多的褒奖,给了我很高很高的评价,给了我很好很好的待遇。
当我面对党组织颁发的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一本本沉甸甸的特别厚重的荣誉证书,一面面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红的奖旗的时候,我饱含热泪、感慨万千、无能报答。
我不是官,我就是一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指挥的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一名曾经戍守南疆、笑傲边关、保家卫国的光荣的老退役军人!
我不是功臣,功臣属于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不是英雄,英雄属于那些光荣负伤致残的参战老兵。
我不是好人,好人属于那些始终默默无闻、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战斗在各行各业第一线的伟大的劳动者。
我就是一个10年中越边境战争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亲历者、幸存者!一个享受着新时代美好幸福生活大红利的凤庆县人、蒙自市人、红河州人、云南省人、中国共产党人!
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您的一半。
今天的 荣誉,属于家乡的父老乡亲,属于光荣的人民军队,属于州政府办公室,属于蒙自市全市人民,属于红河州全州人民,属于云南省全省人民,属于最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我仅仅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代表之一。
我这一生一世一辈子,就做好一件事: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全心全意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我一定珍惜荣誉,发扬成绩,再接再励,继续发挥榜样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走好人间正道,做一个名符其实的“蒙自好人”、“红河好人”、“云南好人”和蒙自市道德模范、红河州道德模范!
一束光……
脑清则路明,
有爱心里亮。
亏了我一个,
幸福千万家。
一一 这是我给自己点燃的一束光!
自画像
精忠报国惊天地,
鞠躬尽瘁泣鬼神。
一身正气铸辉煌,
两袖清风写人生!
一一 这是我给自己画的自画像!
活着……
半醒半睡半疯癫,
半吟半醉半神仙。
半饱半饿半如愿,
半禅半俗半随缘。
半瘸半拐半边天,
半睁半瞎半只眼。
半喘半息半口气,
半死半活半条命!
坚强的活着,堂堂正正的活着,光明磊落的活着……
活在当下,活出精彩,活好余生……
活着就是胜利!加油吧!郭汉朝同志。
一一 这是我给自己作的励志铭!
如果我真的死了
智者高尚,
堪称楷模!
诚哉斯言,
方为人也!
活着大气,
死亦潇洒!
万事皆空,
值得尊重!
一一这是我给自己写的绝笔遗诗!
如今,我虽然只有半条命。但是,我要用我最后的时光,再加最后一把劲,再出最后一分力,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活出余生新精彩,活出夕阳无限好,活出晚霞放光辉!
愿我们人人胸中装满祖国河山、民族大任、世界格局和美好时光,在伟大的人生道路上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就世界、成就未来!在全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真心希望同志们、朋友们牢记初心使命,发扬光荣传统,苦练本领,学有成就,干有建树,努力争取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有胸怀、有志气、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有大格局的人!
什么是大格局:好好做人,好好说话,好好做事;能容人,能容言,能容事;甘于牺牲,甘于奋斗,甘于奉献;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担当起自己应该担当的国家责任、民族责任、社会责任、单位责任和家庭责任,全心全意为党、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要靠我们自己一言一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刻苦努力的,等、靠、要的思想和行为是不行的,投机取巧、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同志们、朋友们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应该是:听党指挥,从严要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甘洒热血,报效祖国,无私奉献,服务人民!
古人云,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是好汉!
是啊,现在不努力,更待何时呀!不努力、不奋斗、不吃苦、不奉献,哪来的美好幸福生活!
同志们、朋友们,加油吧!我始终坚信您们个个都是好样的!绝不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丑陋之人!
祖国和人民永远盼等着您们绽放辉煌的那一天!
生命诚可贵,正当奋进时。愿您们、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前行、共同奋斗、共同成长吧!
郭汉朝简介:
郭汉朝,男,彝族,大学本科,籍贯云南凤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市民,1966年12月生,1982年12月参军入伍,1985年6月10日在烽火硝烟的中越边境云南前线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2005年9月转业,2022年3月8日光荣提前退休,伤残退役军人,一级重度残疾人,1984年荣获昆明军区颁发的“老山、者阴山地区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纪念奖章,被中央军委办公厅评为“全军要讯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先后8次立功〈其中两次荣立战功〉,先后被评为“蒙自好人”、“红河好人”、“云南好人”,先后被授予“蒙自市道德模范”、“红河州道德模范”,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新闻工作者”、“离退休干部先进模范典型人物”。
业余爱好:做好人,读好书,撰好文;谈古今,唱红歌,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