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会远去
王艳军
山河呜咽,日月垂泪,忠魂不泯,浩气长存,出征少年身,归来英雄魂,壮士请安息。日前,空军运20大型运输机在两架歼20战斗机的护卫下将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迎接回国,73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他们为了祖国,远赴他乡,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在这场战争中,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沉眠在异国他乡。现在,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盛世如你所愿,公辞七十载,今夕请当归。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祖国以最崇高的敬意,恭迎您的归来,这是对志愿军烈士牺牲奉献精神的礼赞,也是对国家的功臣与忠勇之士的褒扬。他们离开时,都是十八九岁年轻人,是他们前赴后继、向死而生保卫着我们新生的共和国。如今盛世之中国正是一代代先烈用血肉之躯铺就的一条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年轻的先烈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实践着新的长征精神,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
长征时期,陈树湘当时28岁是红34师的师长,红34师是断后部队。红军长征路上遭遇了一场最惨烈的战役——湘江血战, 那一战红军差一点全军覆没。红34师本来已经到了江边,但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返身又扑进了敌人的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子拽出绞肠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长,可惜他在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长征路上的一天,红军女战士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80多年前,在那样的情形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这样的情怀你能想象吗?
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翻越了20多座崇山峻岭, 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 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但即使如此, 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所以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
为什么美国军人直到今天都对中国军人充满着敬畏和好奇,因为他们发现70多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大批师团级将领都经历过长征,所以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长征锻造出中国最强悍的一代军人!
长征是付出巨大的牺牲换来的,长征出发的时候,红军一方面军 8万6千人,最后到达终点时不到7千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最后零零散散到达终点的不过3万人。
1995年王平将军讲起过这个故事。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十五六岁的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红军军团长一级的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 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0%。所以,长征还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年血脉贲张的历史事件。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是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我们虽然成不了英雄, 但可以成就英雄的梦想。长征精神的影响应该在今天乃至未来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
早年旧军人的朱德穿着裘皮大衣、绫罗绸缎,留着大八字胡,他当时是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中将军衔,要枪有枪,要兵有兵,要钱有钱。但朱德抛弃了这些荣华富贵,就是要加入中国共产党,重新开始一番艰苦卓绝的事业。一开始,朱德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碰了壁,陈独秀对他说:对不起,旧军人我们不要。朱德远赴千里之外,在德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朱德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最后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的汤坑被打散了,周恩来、叶挺、贺龙等人坐船离开了,朱德带着后卫部队去找主力,遇到一群残兵。当时有人主张各奔东西,但朱德把剩下的2000人拢在一起,带领大家继续革命,到最后只剩下800多人上了井冈山。在这800人中,就有后来立下赫赫战功的林彪、陈毅、粟裕等人。毫不夸张地说,这800人,就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基本班底。
1938年,日军在进攻汾河,王震接到命令,誓死守住汾河,和以前一样,不完成任务不剃胡子。果然都是湖南人,他和左宗棠一样,不知哪里搞来一口棺材,直接立在地上,在战前动员时挥着拳头高喊:“我领头向前冲,如果我牺牲了,大家就将我装进这口棺材。”王震抬着棺材上战场,从古至今,这样的将军并不多,这是相当激励士气的,同样也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和决心。这件事直到今日,都在百姓口中流传。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文明开化的,当一个初生的国家如同婴儿般在时间的长流中蹒跚而行时,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给予它力量,一双智慧的眼睛,指引它方向。
时代需要英雄,他们如同夜空上的点点繁星,就算只有星火之芒,也足以烧起燎原之火,照亮后人前进的路,让我们不会迷失了方向,中华民族重来不缺少英雄,我们不能让英雄远去,因为历史不可以忘记!

作者简介:1969年生于大连瓦房店市,1989年入伍,毕业于大连陆军学院,留校后从事军队政治思想工作教学工作十余年,主讲军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及军营文化课,曾担任军校军事杂志美术编辑和军营文化教材副主编,撰写的多篇学术文章在国家级报纸和军事刊物上发表,所写散文、杂文经常散落在报纸和网络平台上。2003年转业回到地方经济部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