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后子美文精选022
春天的挥洒
当春风拂走寒冬,漫步在河边,内心便欢畅起来。这畅快是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对书法的投入,这与退休后那自由的天空是匹配的,过去每天临帖半小时,现在变成了一小时。写字的地方就在楼下那宽阔的地下室,起名“悦心堂”,电梯直达,手痒了立马就到,心之所想肆意挥毫,图的就是这份潇洒。临习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由过去写王铎,写石门,扩大到徐渭、任城石刻、汉简……书法的大餐,不仅需要热菜,更需要几道凉菜,还需要汤,如此方可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临习前人的东西多了,笔下自然活泼起来,发自内心地愿意创作。这或许是春天的馈赠。再就是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的一句话,切中肯綮,点醒了我:“创作时,最高境界就是去他妈的!”
到舜泰集团参加笔会,一路上思虑,入定后,用那支熟悉的斗笔写出“责如大舜,稳似泰山”隶书中带着几分草意,增加了字的灵动,关键是诠释了企业宗旨,换来大伙热烈的掌声。同去的心建先生,博古通今,大家常称他张大师。几十年的交情随着谈书论道而弥厚,感觉其越来越像一本厚重的书。他学思并重,追求独立思考和人格,借舜泰集团笔墨,一挥而就“我内心那自由的天空清澈而高远。”落款处写到:用一生读懂张大师。很是痛快,高兴得他那两片厚厚的嘴唇半天合不拢,用他的话说,字写到心里去了。
把写给心建先生的作品发在朋友圈里,互动如春潮般涌来,立马就接到鲁风先生的微信。作为同乡的他,已客居泰山脚下多年,在文学路上出道很早,书法功底也扎实。他在微信里留言:“写给张大师的字非常喜欢,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能不能也给我写一幅同样内容的字?”我立即回复:“举手之劳,马上办理。”
当写好字查看邮寄地址时,才发现鲁风先生的留言还有一段,是为泰安作协副主席齐欣先生求字的。思虑再三,用隶书之笔法,突出拙力,写出“依岱宗而居,视文学为友”的四尺斗方,气聚神定,自己很是满意。两幅作品一起寄往泰安。
春潮一天天涨着,碑帖一天天摹着,只是自己的老残腰很不给力,坐着临帖气力不足,上下左右不能兼顾,易把章法打乱;站着写又不能持久,尽管戴上宽大的护腰,时间稍长,腰部还是发木发胀,牵连着颈椎也不舒服。思来想去,有了折中的办法,在宽大的藤椅上放一小板凳,写一张纸的正面坐着,写反面时站着,站坐交替,大大缓解了腰疾带来的不适。
尽管这样,为缓解腰部酸胀疲劳,不得不每周接受推拿。推拿师杨先生住在锦屏家园。为何称他杨先生?因为他不仅推拿、修脚、磨刀,还用氧化铝条DIY工艺品,很多动物、植物和盆景的造型,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我能感到他的内心装着一个艺术世界。他推拿收费低,手法娴熟,渗透力强,用手用肘刺激从头到颈到膀到背到腰到腿的各个部位,大大改善了我身体的微循环;修脚时,他操刀如飞,触及到脚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付嵌甲、甲沟、脚疔有绝招,不计时间、不计成本。杨先生干活时从不多说一句话,修脚只看脚不看人,用他的话说,对事不对人,对事不对钱。我每次都被杨先生这份匠心所感动,不知如何表达。蓦然想起可以用书法抒发一下心意。于是凝神静气,用隶书写出“佛心圣手”四个大字,用行草写就四尺斗方“临湖观澜,匠心独运”。见到字,杨先生夫妇兴奋雀跃得像两个孩子。杨太太说:“明天什么也别干,先把这两幅墨宝裱起来挂上,这才叫文化。”等再找杨先生推拿时,字已上墙,一长一方,顿觉灰暗的小店里有了生机,多了文气。杨太太欢喜不尽:“这字,谁见了谁说棒。”
疫情后的周三读书会人气格外旺。参加的人员中,最令人感动的是来自长清的曹雪雁,为了能参加读书会,不会开车的她,可以说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作的难都作了,论证来论证去,选择地铁然后转乘公交,按时参加文学盛宴,为此她写出散文《妈妈,你们的周三》,很快在《济南日报》刊发。为了褒奖她对文学的挚爱,感谢她对周三读书会的支持,祝贺散文发表,我灵机一动,用行草写了一幅“你从远方赶来,恰巧我们都在”斗方,且在落款处添上“就这样抱着笑着流着泪”的文字,最大限度体现章法变化,彰显书法的韵律之美、自由之美。展示作品时,同学们掌声如雷,再看曹雪雁,已是热泪盈眶。
同学王希建是位性情中人,敢想敢说,与其见面,哈哈的笑声总萦绕耳畔。他让我写幅字,岂能推拖?思前想后,写出了“脚踏大地,仰望星空。目极之处,可有弟兄?” 行草四尺横幅,认为是近期得意之作。春生先生看后,评论道:“见什么人写什么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文字与书法的完美结合,看着大气磅薄,读着荡气回肠。”是对书法的赞美,更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春风呼呼吹着,只吹得天地大开,花红柳绿。泰安的鲁风先生又来电话,说很不好意思,找他求我字的越来越多,能推则推,但有四位实在推不开,并通过微信把四人的简介发来:“韩庆梅,教师,岀过两本散文集,近年又学绘画书法;王云,下岗后自办家政公司,抽空写诗,发表数首;岩峰,刊物编辑,诗歌创作小有名气;乔仁利,酷爱书法,亦系我一挚友。”我立即回复:“传播文化,乐在其中。办!”于是,根据每个人的年龄、职业,分别写出以下作品:“桃李满天下,芬芳自然来”“曲曲弯弯总有路”“顺天应地”“风儿吹来,那是我与天空的对白。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很是过瘾。
春意渐浓,临池不辍。有一天正在临帖,偶尔翻阅知名诗人、周三读书会会员路小曼的诗集,不禁挥毫而出:“风从刀尖上走过,疼,带着快感”,肆意挥洒,颠张狂素的感觉溢满心头。
啊,书法,悦人悦己也!
(《济南日报》)

李炳锋先生简介
李炳锋,笔名:金后子, 1962年3月生。国家二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诗人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周三读书会创始人兼会长。
著有《日月清音》《一年的光景》《大地的苍茫》《回望天涯》《一眼望不到边》等九部散文集和《在天地间奔跑》《挤掉生活的水分》诗集。2014年,散文《红旗渠畔的沉思》获首届齐鲁散文奖;2018年,散文集《大地的苍茫》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2023年,散文《龙鼎滨水公园侧记》被镌刻于龙鼎滨水公园景区。散文诗歌散见各类报刊。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