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1963年,6岁。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被母亲急促的声音唤醒:“起来,快起来,到了,下船了!”我揉了揉朦胧的双眼,发现自己睡在被子卷起来的行李上。我起身跟在母亲的后面,胆战心惊地走上了船的跳板,下了船。那个跳板是一块不宽的木板,一头搭在船上,一头搭在岸边,走在木板上看着湍急的河水真的害怕极了。
“阿妈,阿拉到哪里了?”母亲没理我。我自己在思考着,我什么时候上的船?我怎么不记得了呢。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是清江市里运河的轮船码头,因为这里公路交通不发达,出入几乎全靠这轮船了。
岁月如梭。渐渐我知道了,我是跟着父母一起从上海下放到了这里——清江市城北公社铜元居委会。当时,父亲的单位为了照顾我们一家,就在交通路路西靠里运河几十米远的地方盖了小三间的青砖瓦房。那个时候,这个房子在整条路整条街都特别显眼。就这样,我们和这里的人一样,过起了艰苦的日子……没有自来水,淘米洗菜、洗衣服都是到河边去洗,隔天就要到里运河去挑满一缸水,常常母亲还没下班,发现缸里没水了,我就得半桶半桶地挑水回来做饭。那时,河里的水很清很清,站到半人深的水里都能看见双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