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背景音乐:草原牧歌(方锦龙)
·
南山牧场开发壮歌
·
石崇斌
·
南山牧场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地处湘桂交界的越城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会之处,始建于1956年3月,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60米,年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1650mm,是我国南方难得的天然高山台地草原。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秀丽,水草丰茂。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凝聚了几代南山垦荒队员的梦想追求,洒下了数千城市知识青年的辛勤汗水,因此又称“南山共青城”。54年前,南山是一处剑茅丛生的高寒荒原,如今已变成举世瞩目的热土,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全国农业产业化试点单位和湖南省龙头企业,被誉为“中国草原明珠”。2009年6月,国家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致函:从创办时间、国家支持力度、草原畜牧业发展水平、人工草场面积,以及产业化模式等方面综合来看,南山牧场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牧场”。
·
艰辛的探索之路:南山知青“六上六下”
南山本是一处荒凉的茫茫草原,杂草丛生,荒无人烟。1934年冬,中央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时,王震将军被脚下一望无垠的平坦气势所吸引,不禁许下宏愿:多好的草山啊,等革命胜利后,一定要在这里办一个大牧场。随着时间流逝,大南山终于迎来了蓬勃的春天。1956年2月,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湖南省农业厅、新民主义青年团湖南省委、中共邵阳地委组成联合工作组,上南山进行实地勘查后,吹响进军南山的嘹亮号角。之后,团省委、邵阳地委联合动员和组织长沙、邵阳两市,以及邵东、新邵、武冈等县758名青年志愿者,于1956年3月26日踏着红军的足迹登上南山,建立起邵阳地区第二青年集体农庄,拉开了艰苦创业、开发南山的序幕。
农庄的建立,唤醒了沉睡千年的荒山。垦荒之初,知青们以为可以“多种多收”,于是甩开膀子大干,在2个月内开垦荒地4500亩,播下7.5吨包谷种,却不料玉米苗被疯长的茅草阴死,秋后只收到不足4吨包谷籽。第一轮创业遭遇挫折,大批人马撤离南山,留下的108人歃血盟誓:不开发好南山,决不回家乡;不建设好南山,决不见爹娘!这108名垦荒勇士,史称“南山一百零八将”。
此后,农庄又试种了内蒙的甜菜、萝卜,西藏的青稞,河南的麦子,天津的鸭梨,烟台的苹果。除萝卜、甜菜种植成功外,其它收获甚微。1958年9月,青年集体农庄撤销,成立南山青年人民公社。1959年,南山开垦稻田250亩,由于山高水冷风大,结果有种无收。1960年3月,撤南山公社,建立南山农林垦殖场,继续种水稻,另加种药材,仍然收益极少。从1963年起,南山开展大面积造林。先是人工造林,成活率很低。后用飞机大面积播种造林,也不见树木长起来。1968年,改南山农林垦殖场为南山农场,实行"种养并举"方针。1972~1974年,农场先后引进内蒙古黄牛、新疆细毛绵羊,以及北京、上海的黑白花奶牛,均试养成功。至此,南山经过十八年的艰苦探索,才真正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
青年志愿垦荒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前驱。从1956年春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在开发建设南山的23年中,有过知识青年“六上六下南山”的历史事实。第二批知青即是城步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101人安排到南山劳动,一年后全部离开南山回原单位;1958年4月,共青团地委又组织480名知青上南山创业;1960年3月,新化柘溪库区1000人安排到南山参加建设,1963年绝大多人离开南山;1962年城步300名职工来到南山,次年81人离开南山;1965年4月,邵阳市组织50名知青上南山劳动锻炼;1976年9月,城步247名城镇知青下放南山。1979年2月,全国知青开始返城,1980年底有248名知青离开南山。“六上”的知青2828人,“六下”的知青2572人,最后坚持下来的为256人。来自全省各地的城市知青,“六上六下”,战天斗地,艰苦创业,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南山创业史。
·
坚定的改革之路:高山之巅谱写牧场奇迹
南山改农从牧的发展思路,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和国家农业部等部门领导及专家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1973年春,邵阳行署副专员邹毕兆进京向老首长王震汇报南山的开发工作。听完汇报后,王震说:山青青,草长长,不长树,不长粮,办个牧场最理想。兴奋之余,他还给湖南省委写信,指示要办好南山牧场。
1975年5月,按照王震的指示,城步苗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了南山牧场。1979年5月,国家农业部畜牧总局又将城步南山牧场命名为"湖南省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此后仍简称"南山牧场"),并明确实行"改造草场,改良畜种,发展奶牛,兴办工业,综合发展"的办场方针。这一方针是南山办场观念上的全新突破,标志着南山从此走上了正确的产业经营发展道路。从1979年开始,南山开展大规模的人工草场建设,采用人工种草和飞播方法进行良种牧草培育;同时,加紧对国外良种畜群的引进、驯化和繁殖。1979年11月~1981年11月,国家在南山成功实施了“中国·澳大利亚畜牧工程-南山示范牧场项目”,大大加快了南山牧业建设步伐,使南山牧场很快发展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现代化山地牧场。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979年12月,南山牧场推行以"一定四改"为内容的变革。“一定”即定牛羊管理奖罚制度。“四改”即一改等级工资制为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改平均主义分配制为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制,三改固定招工制为招工合同制,四改国家干部固定工资制为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提留20%工资作浮动工资。改革虽然遭遇重重阻力,但最终使牧场焕发了生机,1981年实现扭亏为盈,摘掉了连续24年亏损的帽子,人平创产值、利税居全国同行业之首。1982年5月,全国畜牧工作会议在南山召开,会议总结和推介了南山经验。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李鹏、朱镕基、王首道等曾亲临南山视察或接见南山牧场负责人,称赞南山牧场是中国南方的一颗璀璨明珠。1998年3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可持续农业工作组的中、加、澳、美、英五国政府官员和专家来到南山考察,对南山的草山建设和经营管理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南山牧场创造了在高山之巅办牧场的奇迹。
南山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加工业的兴起,也加快了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1979年建成日处理鲜奶10吨的乳品厂;1988年新增一条奶粉生产线,日处理鲜奶提高到40吨;1996年,引进250型连续式自动奶粉生产线,日处理鲜奶增加到72吨;1999年引进500型全自动奶粉生产线,日处理鲜奶扩大到140吨。2000年,南山牧场又在城步县城儒林镇兴建年产万吨乳品加工厂。在不断扩大乳品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南山牧场将企业融入市场,积极推进内部改革,紧紧跟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不断拓展营销市场,培育出了南山牌、南仔牌系列优质乳制品,产品畅销国内外,并多次荣获大奖。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1997年南山牧场转变观念,实行以“三改一扩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一扩大”就是扩大营销队伍。产品市场拓展到21个省(区)、100多个地州市,南山牌奶粉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排名国产奶粉的第5位,国内外所有奶粉的第9位。“三改”就是一改固定干部职工制为合同聘任制,二改工厂全民所有制为股份合作制,三改牧业联产承包制为家庭牧场管理制。全场共建立215个家庭牧场。改制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自主创造性空前提高。
1998年8月,南山牧场与省农业厅所辖企业共同发起组建了“湖南省亚华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亚华种业”),牧场在该公司中为第二大股东,资产重组为“亚华种业南山绿色食品开发分公司”(简称“南山分公司”)。南山分公司分离后,南山牧场作出了“整合资源、调整产业,保护品牌,再造强势”的经营决策,按照这一决策,推出了两项重大举措:一是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产业化扶贫开发。二是实施“项目兴场”战略。通过以上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南山牧场重组了产业,保护了品牌,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
科学的发展之路:“四更”战略再造南山新辉煌
2006年以来,南山牧场党委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南山未来提出“四更”发展战略,即“让南山山头更绿,让南山乳业更强,让南山旅游更热,让南山牧民更富”。为实现南山开发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对草山草场的管理,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草山围栏、划区轮牧一系列新举措。2007年,经全力争取,获得了国家新一轮飞播牧草项目,总投资300万元,现已完成飞播牧草3万亩;对退化较严重的草山进行集中治理,使南山的草山草相呈现近十年来最佳状态。同时启动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程,推动草畜平衡科学发展。
南山牧场党委与时俱进,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革体制机制,确保南山乳业长盛不衰。到2007年,亚华乳业南山分公司实现年产值15亿元,为城步苗族自治县缴税6700万元,为亚华种业上市公司创利7000多万元,成为全国乳业“五强”之一。此后,由于亚华整体资产欠优等因素,南山牧场再次面临严峻考验。亚华股改启动后,南山牧场作为亚华的大股东之一,紧扣亚华南山乳业优良资产核心,多方寻求战略投资者,2007年4月成功与中信集团签定股份转让协议,促成南山乳业落户城步,股改中的国有资产权益变更,已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信表示将加大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力争5年内把南山乳业建成邵阳市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
南山牧场具有高品位生态旅游资源,以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台地草原闻名国内外。199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南山为主体的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近五年来,南山牧场全力开发旅游资源,打造牧场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牧场产业多元化,构建加工业、旅游业的犄角之势。共投资7000多万元,大幅度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新硬化景区游道20公里,全新包装了高山红哨景点,开辟了南山兵器广场,新建了南山休闲广场,完成了宾馆改建升级、办公楼装修、大坪景区绿化亮化、核心旅游景点配套建设等系列工程,使南山形成了完整的环游路线,并建立了通畅高效的旅游营销体系。如今,已基本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比较成熟的两日游景区。大红大绿描绘出南山的大美。2008年,南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绿色健身营地”。
南山牧场风能蕴藏量达30多万千瓦,是湖南省最大风电场。大唐华银城步南山风电场2010年4月已开工奠基,总投资15亿元,开发风电15万千瓦,对于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第一期开发4.9万千瓦,不仅在装机容量上可媲美邵阳市最大的水电站——白云电站,使我县电力产业建设提质加速,而且会成为一处壮观的旅游景点,给城步带来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
回首来时路,南山牧场已走过风风雨雨55个春秋,经历几度起落,数次挫折,最终由失败到成功,由亏损到盈利,逐步成长壮大,成为“中国南方的一颗明珠”。如今,她又意气风发地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在奏响建设平安南山、和谐南山、秀美南山的新乐章!(2011年3月28日。肖丁勤供稿)
·

(这里是八十里大南山,这里是南山牧场)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丁勤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我沿中国扶贫起源县走一圈》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