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 安徽作协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著有小小说集《女教师的特异功能》和《爱情四重奏》,刊首语集《青春女神嫁给了谁》,文艺随笔集《美与趣》、《理与趣》、《情与趣》、《雅与趣》、《书中的红豆》、《点击智慧》,爱情美文集《醋溜男女》、《爱情麻辣烫》,幽默小品集《不妨幽它一默》,寓言集《会开花的故事》,童话集《男孩帅帅和老鹰秃秃》。主编小作家丛书 《小荷才露尖尖角》、《看我七十二变》、《梦,从这里起飞》、《神奇的童话树》等。有大量作品入选多种文集,如各种年选、双年选和不同版本的小小说散文精品集、语文教材、教辅用书、中考试卷等。
你的工作效率高吗?
张玉庭
A
提起“工作效率”一词,人们常有微词,即,我们的许多机构,工作效率的确太低了。
关于这一点,外国人也有同感,不希望官员们工作效率太低。如若不信,请细品法国作家吉尔贝.塞斯勃隆的小说《信息处理》:一向一本正经的经理买来一台电脑,声称要用电脑“公正无私”地推算出应该裁减的对象,不料,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的字样却是:应首先裁掉经理!好一个铁面无私的电脑,稍稍把信息“处理”了一下,就立刻把尴尬与无奈推到了经理的面前--经理是否称职,聪明的读者们显然不难想象。
的确写得巧妙:并不明写经理的拖踏,而是让读者细细的品味,这才一举拓宽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B
那么,我们的办事效率如何?请细品几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字词:文山会海、人浮于事、机构重迭、推诿扯皮......说的是什么,都是对工作效率太低的批评啊!如,常被老百姓批评的“研究研究”一词就是“低效工作者”用来推诿的一个妙招。对此,笔者曾写过短文做过揭露,短章全文如下;
D局长酷爱对联,曾出一联求对,联曰:“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因久久无人应对,A得意之极,常自比东坡第二。一日百姓B有事求D,D正襟危坐:“恕我直言,此事须研究研究。”B深解其意,第二天携烟酒又至,D虽故作怒发欲冲冠之正义凛然状,却又接过烟酒,说:“请宽心,此事立刻研究。”
三日后,事果办妥,B的下联也已送到,文曰:“求研究必先烟酒,无烟酒何谈研究。”D见之大窘,此后再不提对联之事。
如此看来,上文这样的“研究研究”,的确让人烦,让人愁,让人“敬而远之”。
C
让我们再看看我们的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有个传说,传说郑板桥曾为一个少年寡妇写过一篇要求改嫁的呈文,(相当于今天的请示报告),呈文极短却足以说明此女“上下皆难,进退维谷”的困境,文曰;“十五嫁,十六寡,公公鰥,叔叔大,瓜田中,李树下,请明鉴,嫁不嫁?”意即,公公死了配偶,小叔也已长大,他们皆为独身,让我一个年轻寡妇守在这瓜田李下,该有多么困难!更妙的是,县太爷见了呈文,立刻批了一个字:嫁!使那寡妇顿时走出了瓜田李下的窘境。
请注意这个故事,无论是郑板桥写的呈文,还是县太爷的批文,都是要言不烦,效率极高。再试想,如果放在今天,左研究右研究,左扯皮,右扯皮,能有如此神速的高效率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