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霞,云梦人,湖北省作协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云梦县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散文集《奔跑的向日癸》。
在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中,我有幸认识了散文诗名家张新平老师,这之前我没有认真读过散文诗,后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张老师的散文诗作品,感受到他如行云流水的文字,清新流畅的音韵,苍茫之姿与柔美之态相伴共舞的散文诗风格。张新平老师凭借着一颗诗心,意欲把阳光洒向每个角落,恰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收到张新平老师的快递来散文诗作品集《梦在天涯》,正是秋天,在这收获季节,我当成自己的不劳而获,手捧这本精致典雅的作品集,拜读之余,对作者这些年坚持散文诗创作取得的成就由衷地钦佩。《梦在天涯》散文诗作品集入选中国水利文艺丛书第16辑,收录了他近年来在文学报刊上的作品,这本18万字的作品集,正如作者所说“日积月累的寻觅、裂变、深情,一点一滴融进我的散文诗”。
想象丰富,着眼独特。既然是水利文艺丛书,作品当然离不开“水”。东方的哲人说:智者乐水。西方的哲人说:水生万物。“一滴源头之水,能重塑万物与命运。”“成事在天,来日方长。细流一路而来,有荒凉,有繁华,有喜悦,有忧伤。一心要入海,无有挂碍,则亦无惧。” 张新平老师以水一样包容万象的笔触,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着眼点,从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为基准主旨,用天地人的三位一体来点化主题,用意婉转而贴切。如“今夜,我躺在大河源头。高天厚土,深葬了我的冥想,还有酒意乡愁。”“走出三峡,告别波澜,功利与自我,终于羞愧地低下头。”读张新平老师的作品,既是享受,也是共情,还是启迪,更是洗礼。跟着张新平老师的文字,在崇山峻岭间,在川泽江湖间,在古迹盛景间穿梭,在湍急的历史长河中审视“艺术笔记”,与诗人、画家激情相遇,也在宋词的意境中触摸细腻的情感,有时又如万马奔腾之势。
张新平老师的视线总是定格在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黄河是他心中流淌的“一条通天的大河,携来一路惊心动魄”;感受到东营的滩涂东弯西曲、济南的泉与佛、孔子指点江山的曲阜。张新平老师看到“一汪泪水,淌在龙船调的深情里”“雨花石的色质,还在传接人世间的本原。”
刚柔并济,酣畅淋漓。正如张新平老师在《浦东,腾跃清朗的蓝月亮》中所言:“蓝月亮延绵的光、步态款款。那交融缱绻、清润婉转的浦东景象,如同天上垂下的国、霓裳,照耀着中国的山水,照耀着世界的东方。”“蓝月亮写意的光,质感似水的一样清冽,百折不回,在世界的指尖萦绕。”他满腔的热血不仅灌注了身心,也从思想里蔓延到文字之中。字里行间,力透纸背,呈现出刚柔并济的审美效果。“一份坚守,一曲绝响,融为山的亘古,化着水的悠长”,都如水般充满性灵,酣畅淋漓且细腻真诚,令人心生暖意。张新平老师笔下的浦东,是如此的灵动,又是如此的沉静。不愧为大手笔、大气魄,大开大合,意境深远,让我折服。
天地精神,万物同行。全书作品题材选择不拘一格,他俯视苍茫大地,不仅钟情于荡气回肠的山与水,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倾听万物的想法,了解万物的心声,融入万物之中,进入超越感知的境界。他写异域风情,巴黎塞纳河的孤岛和圣母院,普罗旺斯的浪漫、莱茵河谷的骑士……与每一处景点心灵沟通,从而与天地万物同频共振。张新平写毕加索、雪莱、杜甫、屈原等,将人与万物看做与自己平等的朋友,不将对方视作仰望的偶像,也不以高高在上的角度俯视生灵,饱含深情地与自然万物对话,在相互倾诉,相交中产生音乐的震颤率,意境深刻,给人心灵的激荡和温暖的触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张新平老师以一颗善感而玲珑剔透的心,追随水之旅,触摸山之魂,凝望生命的潮汐,感受长江、黄河的灵性,聆听大自然之声。他敏锐的眼睛准确地捕捉生活的点滴,从浦东、盐湖、青岛、阿坝、汕尾湖到哈尔滨、洛川、西域、海南,或是琴台的樵夫、橘子洲的塑像,或是香炉、碧霞祠,云梦泽,九曲回肠里不死的精灵,千万次变脸的承接……
张新平老师创作散文诗40多年,钟情于用诗的语言,来诠释散文艺术。既凝练清新,含蓄生动,又富有时代感的情愫。张老师对散文诗的酷爱,是一种生命情怀,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年近古稀依然壮心不已,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矢志不渝、乐此不疲地把一份信念与寄托贯穿始终,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张新平:笔名欣凭。湖北孝感应城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大地文学》《诗选刋》《青海湖》《湖北日报》《香港文学报》《安徽文学》《西藏日报》《散文诗世界》《海口日报》《长江日报》《散文诗》《宁夏日报》《青岛文学》等报刊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散文学会》等媒体,入选多个年度选本,曾获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歌大赛、柯蓝杯·第二届全国散文诗大赛铜奖等奖项。出版多部专著和散文诗集《梦回家园》《梦里时空》和《梦在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