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艺播种人
每当我看到家乡的人拉起二胡时,自然就会想起我们高邮市临泽镇陈甸村爱好文艺,一心为民的陈明坤老师。可以说,他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乡村文艺播种人!
陈明坤老师从小爱好文艺,在学校是一个文艺骨干,走上社会后在本村召集一些爱好文艺的村民,经常搞出一些正能量的文艺节目。以后高邮师范出来由县文教局分派他到本乡任教师,文革那些年,他听从革委会的安排,在陈钱村办了一支文艺宣传队。并承担了陈钱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一职,带领队员们排演岀了当时的革命现代样板戏《红灯记》,当时,在邻近县城和乡村十分出名。他平时组织队员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学戏、排演。有时白天深入田头、场头宣传新人新事,为当时的抓革命,促生产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陈明坤老师抓宣传队工作十分辛苦,办事十分负责任。每天起早带晚。为了结合当时形势和农业生产及逢年过节出现的新情况新要求,根据当时领导的指示,要不断排练出一些贴近生活紧跟形势反映时代特点的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陈明坤老师总要熬夜写好歌词,白天交给队员们再反复斟词酌句,经反复修改、定稿后分配给队员们反复试演。一句台词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表情地反反复复,交会队员们准确地表达好台词及舞台形象的内涵。早上总是第一个到集中地点,晚上最后一个回家,有时中午回家迟了,中饭都来不及吃。就这样为大队文艺宣传队操劳,那个年代没有自行车和电话,宣传队员有时集中,他都是跑步到人家去喊,那时他家驻在河东,当时无桥,有时寒冬他在冰冻上爬过河,站着跑会破冰落水,有时深夜回家,没法过河,就在场头睡草堆头,有草盖暖和他就行了,特别是1964年,我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当晚,接到省县委通知,陈明坤老师当晚跑步通知,连夜排好"庆祝我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的四个节目,赶往三垛镇由县召开的庆祝大会演岀。及时宣传我国的高科技发展。
还有一次,在江苏省淮河入江水道工程中,由省调用陈钱大队宣传队,住进工程三个月,每天晚上在一处工地上演岀,直接工程结束了才回陈钱村,陈钱大队宣传队还去过扬州文化宫演出,并参加过扬州市十个县市的文艺汇演及文艺大奖赛获奖。
陈钱大队宣传队在文革中搞得红红火火,以后直属省,县,乡村业余宣传队的典型文艺宣传队,每次省,县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都通知及时赶排有关会议内容节目。多次获得省,县,专区的佳奖。这些事在当时他是经常发生的。当时陈明坤老师他为陈钱大队的文艺宣传工作确实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宣传队中有部分是下放知识青年,以后由于国家的政策他们回诚了,这支宣传队也解散了,从此陈明坤老师也回到了原教育工作岗位上任教师工作。他从事教育工作后,除了积极认真完成教学工作外,还结合自身的文艺专长,在学校积极从事文艺宣传活动,每到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相关节日,都带领学生排练出一些文娱节目。同时,还为学校培养了不少爱好文艺的优秀小学员。
陈明坤老师退休后,离开了教育教学岗位,但他退休不退文艺爱好。在家办起了吹拉弹唱学习班,为社会上免费培养了不少小有名气的文艺人才。他七十多岁时,在老家建起了一个健身、跳舞的场地,为本村中老年人爱好学习广场舞的提供了免费艺术指导,深受广大群众的热情欢迎和好评。
陈明坤老师由于长年以来为文艺事业和教师工作操劳过度,也给身体带来了一些不良状况。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尽管陈老师现在已是80多岁的人了,但他十分关心年轻一代有关文艺方面的事,总是希望我们民族的优秀的艺术能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他人老心红,为民传艺的精神实在可嘉。他经常说:我要让社会主义的文艺思想文艺形式永远占领社会主义的文艺阵地。
陈明坤老师重视文艺正能量的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一定要发扬、传承他一心为民的文艺精神,为社会主义文艺永远在中华大地上枝繁叶茂而尽心尽力。
【作者简介】
陈传荣,江苏省高邮市人,农民工。虽早已年过花甲,但酷爱文学创作的劲头愈发旺盛。打工之余,常常写一些有关乡村、乡情、乡愁类诗文,已有多篇(首)文学作品见诸报端或网刊。相信自己的文字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人生对生活的真情流露,是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真情表达。
【主播简介】
荷塘秋影,宝鸡朗诵学会会员,宝鸡朗诵者之家会员,喜爱有声文学。喜欢在朗诵艺术的海洋里徜徉,用声音传递温暖,用流淌的有声语言把文字的优美和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让生活更富有诗意,依心而行,无憾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