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柳
刘文邦
一株落光叶子的垂柳,
仍保持着固有的姿势
如一个暮年的老妪,
在河畔垂头浣洗
风吹一下,
它便摆一下头
水面上渐起波纹,
向着下游扩散
是啊,夕阳就要落下去了
在把水染红之后,
就要归于平静
风沿着河岸一直奔跑
直到把暮色追进了一条河里
仿佛一个世界正在消失
今天,也将会被人悄悄遗忘
2023.10.15
原载【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栏
目

点 评
马知遥
深秋的季节,总让人惆怅,因为它意味着隆冬就要来临,而象征美好的季节已经悄然过去。所以,历来伤秋的文字大都和生命有关。拿落光了叶子的垂柳已经到了生命的垂暮时刻,失去了往日的婆娑,这是一个意象。而此刻的天色渐晚,夕阳就要落下,这又是一层落寞凄凉的景象,和前一个独单衰老的垂柳形成了一个意象群,传达出的是对时光和生命的无可把握的蹉叹。在凄凉和逝去的意象里,全诗的惆怅似乎已经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诗人突然加快了内在的情绪节奏,让整个画面活动起来,那就是风吹过,好像一个奔跑的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他把那沉沉暮色追进了一条大河,这让人想到中国的一个原型文学形象,那就是夸父追日,那个奔跑的男人,硬是要抓住太阳,但最后追逐太阳的路上。和这首诗的表达有些一致,但重要的是诗人理想而浪漫地把那个风一样形象更为深化,把暮色逐进河中,似乎也是一种心灵的胜利。中国人的原型心理中,和自然争斗似乎成为一个母题,因为要改造自然因为要为人类服务,所以要愚公移山,所以要精卫填海,这些古老的神话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而这样的精神也成为一种民族个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创作中。即使那一抹斜阳渐渐自觉地落下, 在诗人眼中,那好像是被英雄制服的结果。最后一段,诗人只是把对晚秋的凄凉场面换成了一抹淡淡的暖色,好像这些都是正常,不必悲伤,因为一切都将过去,新的一天还将来临。这也是中国人精神表现的一部分,那就是总要在看似悲剧的结尾,画上一个亮亮的白花,那也许就是希望。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367期

《垂柳》的写作
背景及心得体会
刘文邦
尊敬的孤城老师、马知遥老师、尊敬的在幕后默默工作的金石开总编以及屏幕前的各位文朋诗友们:大家晚上好!
很幸运再次进入“每日好诗”的直播间,非常感谢中国诗歌网兢兢业业工作的编辑老师们!一叶知秋,转眼步入了十一月。北方的天气渐渐凉了,风也多起来。我家住在鲁西北一个叫做茌平的小县城,我小区北门就是一条小河。两岸种满了垂柳。(在山东,大抵都有在河边种植垂柳的习俗)。几乎每天我都去河边走走,有时灵感一来,便在手机上随机记录下来。当然此刻的景观既不是“万条垂下绿丝绦”,也并非“吹面不寒杨柳风”。此时的柳叶都落得差不多了,有的几乎光秃秃的了。这不禁让人无限伤感起来。正值黄昏,此情此景,不禁万分惆怅,久久不能释怀!联想到自己已届中年,仍有好多目标未能实现,怎能不感慨万千!倒不是“为赋新词强作愁”,而是真正被周围的景色感染了!当时吹着小风,顿感凉意倍增。我忽然发现那落光叶子的垂柳,竟像一个个老妪一样。风一吹,她们垂下的银丝便摆动一下,如此反复。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小时候村里的女人们去河边浣洗衣服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寡居多年的老妇人,解开了满头银丝,径直在河边洗起头来。她垂下来的头发像极了河边的柳丝。我突然间有一种震憾。时至今日,我外出的此刻,赶巧夕阳西下,余晖如血一样浸在水中,随着水波一闪一闪,又缓缓在水中消融,顿感无比凄凉!是啊,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生命如同一年四季,有过如火如荼的辉煌,也有着化作灰烬之后的寂灭。而这又是谁也逃不掉的自然规律!想必垂柳有知,眼睁睁地看着身上落下的叶子随波逐流,也会嗟叹不已!人生就像一场戏,有跌宕起伏的高潮部分,当然就有静默如水的尾声。无论结局如何,只要曾经真正付出过,努力过,就不必后悔!那刻突然间起风了,风卷起落叶,仿佛在沿着河岸在不停奔跑,又仿佛在追赶着暮色,直至把暮色追进一条河里!此刻我又感到了风带给我的巨大力量,它仿佛在督促着我砥砺前行,不断奋进。这或许就是我写这首小诗的初衷所在!人生短短几十年,克服困难一路向前才是主旋律!正如唐代诗人杜秋娘在巜金缕衣》里说的那样,“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正是对切莫辜负美好韶光的一种激励!又一个白天消失了,又一个夜晚降临了。白天的轰轰烈烈也无非昨日黄花,在生活中更应该放手,学会忘记。我们都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才有了这首诗的结尾部分“仿佛一个世界正在消失/今天,也将会被人悄悄遗忘”。诗切忌写得太满,在最后留白,是想给广大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我几乎每天都读诗,尤其是中国诗歌网的“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还有各大诗刊的“头条诗人”,受益匪浅!海子,路也,季风,娜夜等著名诗人的诗歌对我影响颇大,值得我长期学习!当然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这首诗的不足部分,希望多听到大家的批评指正。这就是我写《垂柳》这首小诗的背景及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