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石刻点亮天柱山
文/周培达(草根达人)
暮秋时节,一群激扬文字的墨客在天柱山相约。慕名而来,朝拜一位叫做“郑文公魏碑”的长者。
史说“魏碑长者”,有一千五百多岁高龄,风吹雨蚀日晒,仍然那样精神矍铄。话说:“魏碑”的性格特征外方内圆,遒劲有力,独具一格。他是隶书的“儿子”,又是楷书的“爹爹”。血统为墨,阴文石刻,瘦了身体,神了衣钵。
这位“北方魏体书圣”,在石头山爷身上挥毫泼墨,又被一位顶级工匠纹身打磨,隽秀的手笔合着高超的技能,绘就出一幅流芳百世的杰作。八百七十多字叙说着郑文公的生平,唯其子郑道昭为其父歌功颂德。
拾阶仰望,心生敬佩,魏碑国宝,绝壁上生辉,山崖处洒脱。山雾轻飘,仙境隐约,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长者在挥袖运笔,丹青染碣;山风啸叫,溅起飞沫,仿佛闻到了一位匠师在叮咚奏乐。嗟叹!如诗似画,赞美,若曲像歌!艺术之瑰宝,魏碑之鼻祖自成一派,观摩崖石刻。
大泽山脉托起天柱之山巅,巍峨石峰十分壮观,斑驳陆离,镌刻着历史光阴的故事,印证着千秋功过。有旧时秦皇汉武留下的足迹,有新时高级官员的寻访的评说。有日本友人的赞赏,抱碑涕零的激越。
沧桑了岁月,退掉了些许颜色,时光却增加了沉香,越发让这块高宝山地因魏碑而名,陪衬着葡萄之乡的累累硕果。这块石,这座山,这方土,这片水,让人流连往返,收获颇多。
游过天柱山,亲眼目睹了《魏兖州刺史郑羲碑》这位老者,我自此敢说:天柱山,我来过!
注:天柱天在平度市境内,属著名的葡萄之乡大泽山脉。
(本文系2023年11月5日青岛即墨文学研究会天柱山采风征稿作品) (图片来自编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