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学者赵玉霞讲述聊斋故事之34
蹇偿债
蒲松龄原著 赵玉霞编译
李著明先生为人慷慨,乐于助人。他家乡有个人,租着他的房子居住。这个人从小不务正业,好游荡,很懒惰,不会种地,即使有地也不好好种,家里很贫穷。但他有一点小手艺,常常替李家做一些杂活,李公每次给他的报酬都很优厚。有时早晨起来没米下锅,来向李公哀求,李公时常周济他一升半升,从没让他空手回去过。
一天,这人来对李公说:“我这么多年来受到您的关怀怜悯,全家三四口人才幸得免于饿死,但这样长久下去是不行的,请求您借给我一担绿豆做本钱,我想出去做点小买卖。”
李公听了很高兴,马上就命人量给他一担绿豆。这人把绿豆带回去,过了一年多,一点也没偿还。后来问起他买卖做得怎么样时,原来那一担绿豆的本钱全赔光了。李公可怜他贫穷,也不问他要了。
后来李公住到一座寺庙里读书,住了三年多。忽然有一天,梦见那个人来到面前,对着他说:“小人欠您的绿豆钱好几年了,今天来还给您。”李公安慰他说:“算了。如果要你还债的话,那平日你所欠的,怎么还得清?”
那人立刻面色惨然地说:“这当然是您老人家的一片善心。可是一个人要是替人出了力,哪怕受人千金酬谢,也说得过去;如果是平白地受人资助,就是一升一斗也不应该忘记,何况是我受了您那么多的恩惠!”话一说完,就转身离开了。李公醒来,心里觉得很奇怪。
时间不长,家人就来告诉李公说:“昨天夜里家里的母驴下了一头小驹子,挺长挺大。”
李公突然有所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难道这驹子是那个人投胎吗?”

过了几天,李公回家,见了那头小驴驹,便戏耍地叫那人的名字。小驴驹就飞快地跑到跟前,好像听得懂李公的话。打这以后,家里人就用那人名作为驴驹的名字。
后来,李公有一次骑着这头驴驹到青州去,衡王府的内监见到这头驴驹很喜欢,愿意出高价买去。价钱还未商定,正赶上李公家中有急事等不及,便回去了。 又过了一年,驴驹和一匹公马同槽吃食,被公马咬断了腿骨,不好治了。正好有一个牛医到李公家来,见到这头驴驹,对李公说:“把这头驴驹交给我吧,我牵回去早晚治疗方便,要调养好它得需要些日子。万一治好了,卖了钱和您平分。”李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过了几个月,牛医把驴驹治好了卖掉,卖了一千八百钱,拿了一半给李公。李公接过钱来,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这正好是那担绿豆的价钱。
提示与感言:
艰难时有人帮助是幸运的事,可是一定要知恩图报,并且要早一点相报。如果等到来生变牛变马变个驴子相报,那也太可悲了!
如今受人恩惠而忘恩负义的大有人在,借了钱赖账不还的也屡见不鲜,不要觉得那是赚了便宜,报应在后头紧跟着呢呢!
杨广旭
鹧鸪天•赵玉霞老师讲聊斋故事之三十四
《蹇偿债》(钦谱、通韵)
游荡懒惰事难行,借来绿豆做营生。经商亏本一钱尽,欠债家贫四壁清。 梦中事,记分明,投胎驹子令心惊。知恩图报人情在,因果循环报应惩。

作者简介:赵玉霞,女,1947年10月生,高级讲师,曾任淄川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曾宪梓教师奖学金获得者,退休后曾被评为市、省关心下一代优秀“五老”志愿者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市蒲松龄研究会理事、淄川区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曾编译出版《聊斋故事》集、出版赏析性散文集《聊斋女儿谱》,与徐植农老师合译点校出版《侯朝宗文选》等,并先后参与《二十六史精粹今译》及续编、清道光《济南府志》《淄川县志汇编》《文化淄博•淄川卷》等近20部著作的编著整理工作,且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文数百篇。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