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家之风气,传家之精神
外孙女/雷云
2023年10月28日,我心里忠厚善良、和蔼可亲的姥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对于姥爷的离去,其实我们大家都有点心理准备了,但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还是那样的惊慌失措。
我的姥爷是解放前入伍的,一辈子讲情怀、讲奉献,更讲正气。于我而言,姥爷是从小看我长大的亲人,高大慈祥,大到能装下我整个童年。依稀还能记得当年181团部队家属院的平房,我坐在姥爷怀里吃罐头,贪玩受了伤,姥爷带我去军医那里包扎的场景。他总是给我讲当年他们艰苦打仗的日子,喜欢看电视机里抗战的片子,听着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一遍又一遍地给我讲他的故事,或兴奋或骄傲或伤感,时而我也能感受到姥爷声音的低沉和语气的凝噎,当时年幼不懂为何,多年以后,才明白,那时姥爷的思绪已回到了那峥嵘岁月、炮火纷飞的年代,而故事太沉,我彼年尚幼,好多故事记忆早已模糊,但那藏着故事的慈祥的声音,早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姥爷没有读过书,他说他认的字都是部队学的,几十年来,每天阅读报纸杂志,每晚七点新闻联播,是雷打不动的学习习惯,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让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代沟”。我们的传统,只教人面对生,不教人面对死,但是姥爷经常说,没有死在战场上,每天都是白捡来的福气。以后的点点滴滴,亦如每个平凡的家庭,嬉笑怒骂,五味俱全.....姥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我“做个好人”。我从来没见过姥爷生气,不管发生多大的事情,他都稳如泰山,如同定海神针一般,气定神闲,现在回想起来,这该是何等的修为。看到姥爷战友追忆的一段话“齐付政委品德高尚、律己极严,他当领导时的下属干部们,将军可以编成排,大校可以编成连,每当部下去看望他,询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不给老部队添麻烦,不给老部下们添麻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你们把老部队带好,把你们所管的单位建设好,就是送给我的最大礼物”。”是啊,姥爷就是这样厚德律己,让人崇拜。
姥爷去世后,他昔日的战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战友情情同手足,这些经过岁月的洗礼,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从银川、兰州、天水、宝鸡、渭南等地赶来送我姥爷最后一程,更有是白发苍苍的老兵或拉着我姥姥的手流泪悼念,或三两聚首顿足长叹。那一刻作为孙辈的我震撼了,老一辈的战友情是如此真挚,峥嵘岁月历经沉浮几十年后仍然能够不忘于心泪洒灵前,这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稀缺的情感吧。后来看了家人们不同的角度对姥爷的追忆,才发现,我对姥爷的了解真是太少太少了,姥爷不仅在家中是我们的榜样,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优秀,爱团如家,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部队。
如今,我作为一名教师,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姥爷的事迹和行为,也为我在工作树立了榜样,参加工作后,我就递交申请,成为了一名党员,如今也有十三年的党龄,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曾两次获得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目前除了教学工作之外,在党建工作中担任组织委员,为党建事业贡献出一份微薄之力;姥爷的事迹也成为了我教学中的事实案例,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忘初心,立德树人;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我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友爱精神。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有道德情操的社会栋梁之才,这也不负姥爷对我的期许。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今天格外想念姥爷,想念在我心里忠厚善良、和蔼可亲的姥爷,想念儿时每一个假期和我姥爷相处的日子,想念姥爷的脸,姥爷的笑声。辞别再不能相见,往后的日子再也无法听您讲述革命岁月的老故事,也无法在您身旁听您谆谆教诲。您长眠,我常念!